Corydoras sp. cf. C142 (假的)雙色鼠(=金頭馬鞍鼠) x 3
Corydoras sp. cf. vittatus 灰甲鼠(=台族的巴拉辛灰甲鼠) x 2 (鑑定問題看這邊與這邊)
Corydoras sp. cf. Purus short-body (?) 不知道啥碗糕鼠 x 1 (之前在九如路永豐魚抓過)
Amphiuma tridactylum 三趾兩棲鯢(=三趾鰻螈) x 5 (參考此處有關三個種的區別)
有關台灣市售的所謂雙色鼠命名的混亂問題我在先前有粗略的討論(請看這邊)(註一), 不過最近看到日本網頁上的資訊越來越複雜, 我覺得有必要再好好思考一下這是怎麼一回事. 我想在討論這件事之前有幾個前提要先釐清. 雙色鼠是什麼? 然後曾經被使用在市售雙色鼠的相關學名brevirostris或melanistius所代表的鼠魚又是什麼? 先前我提過真正的bicolor可能沒有體側的細點, 產在蘇利南的Sipawini和Courantyne河, 而據說具有細點點的brevirostris和melanistius(兩者的模式標本都看不出斑紋)也是產在南美洲的東北部, 前者的模式產地在委內瑞拉的Orinoco系統 (其次同物異名wotroi的模式產地在蘇利南的Brokopondo), 而後者的產地在蓋亞那的Essequibo河. 所以說, 真正的bicolor, melanistius與brevirostris都是南美洲東北方沿大西洋岸分布的. 可是我懷疑台灣流通的雙色鼠會從這個地區來, 而且又那麼便宜又大量? 所以還有什麼其它的可能性呢?
至於那個不知道啥碗糕鼠其實在水族館中並不會不常見. 我至少在南部幾家量販店都看過幾隻, 基本上是比超級舒瓦茲的成魚小一點而已, 乍看之下有點像日本人講的Corydoras highfin (一個不知所云的物種, 好像只要背鰭高一點就是highfin, 我認為所謂highfin只是一群背鰭會拉高的鼠魚的集合), 但是highfin的點沒那麼圓排列沒那麼亂而且身高沒那麼高. 比較起brevirostris來說斑點少了好幾排, 比起surinamensis來說點又亂一點點(註二)....在台灣鼠魚網中曾經對此種鼠魚進行討論(我指的是"阿豪"那隻), 有人認為是C152(產於Tapajos), 但是DATZ所定義的C152是條半長吻鼠魚, 日名是アルトタパジョス・ハイフィン, 所以大概不是C152. 也有人建議是Corydoras sp. "Rondonia melanistius", 日名是コリドラス “ロンドニア メラニチウス, 嗯, 有點像, 但是因為網頁上顯示的是小魚, 看起來在成長之後變數也很大. 另一個可能性是AQUASHOP つきみ堂所顯示的一隻叫Corydoras Purus Shortbody (プルス ショートボディ)的玩意兒(普魯斯短身鼠?). 記得我說過第一次買到這隻鼠魚是在"阿勇水族的阿瑪帕馬鞍鼠"(=華洋的黑頭豹鼠. =石頭水族&APT的怪怪阿卡西鼠)所挑到的. 雖然說阿勇的阿瑪帕馬鞍鼠的命名有了Amapa一詞, 但我卻找不到任何產在Amapa的鼠魚具有這樣的體型斑紋. 倒是石頭水族&APT所進口的怪怪阿卡西鼠來自Rio Purus這件事情讓我對今天所買到的不知啥碗糕鼠的來源信心大增. 查找了一會兒以後在松坂實經營的Evelynae這家店的網頁中找到了如上圖那條魚(我認為這條魚是一隻斑紋不太發達的個體). 不過我們目前對這些魚的取樣還不夠多, 所以還不能回答體側斑點排列方式, 點的粗細, 側線黑帶是否清楚或完整, 體高差異, 背鰭高低, 硬棘的顏色等等特徵是否可作為種級的鑑定依據. 以蝙蝠俠鼠(=公主二線鼠, 舒瓦茲鼠)來說, 其模式標本所顯示的魚具有相當整齊的斑紋, 但是實際上在飼養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發現, 體側線條的連續性與排列整齊程度可隨成長而改變(也就是ontogenetic changes). 因此這些狀是brevirostris或melanistius的魚倒底包含了幾個物種並不是一個容易被回答的問題.
我覺得有必要說說Amphiuma是什麼樣的生物, 網路上一些人在那邊講來講去的, 還有人問"是不是烏龜啊"(.......覺得被卡車撞到). 首先Amphiuma的正統中譯是兩棲鯢, 是有尾類(Caudata)演化中相當晚出現的演化支系, 現生物種只有三個種, 皆產於北美, 已知最早的化石出現在更新世的晚期, 其姐妹群被認為是分布在新世界的無肺螈科(Plethodontidae). 很多中文網頁把Amphiuma稱為"鰻螈", 其實是一種錯誤. 鰻螈應該是指有尾類的鰻螈科(Sirenidae), 這個科在現生兩生類的演化上算是挺早出現的類群, 最早的化石出現於第三紀左右, 而比它還要古老的類群只有大鯢科+小鯢科. 好, 那兩棲鯢和鰻螈怎麼分? 就一整個差很多, 兩棲鯢還有兩對小小的腳, 無外鰓, 但有鰓裂; 但是鰻螈的成體還保有外鰓, 只有前肢而無後肢. 網路上還有人扯到蚓螈, 阿就真的誤會大了. 蚓螈是無足目(Gymnophiona or Caecilia)的生物, 和有尾目的鰻螈或兩棲鯢一整個沒關係, 所以請不要搞錯了. 兩棲鯢基本上算是一種脾氣不好的動物, 夜行性, 食量大, 不適合與其它任何生物混養, 非常容易逃脫, 因此一定需要加蓋. 此外兩棲鯢對水質的要求很高, 所謂的要求高並不是要清澈的新水, 而是需要舊水, 因其脫皮的時候容易讓水中充滿黏液, 因此過濾設備就要保持清潔. 此外個體大小差異太多不宜混養, 以免同類相食.
圖片連結: オオツカ熱帯魚, Evelynae, dizzypoint, B-Box Aquarium, 台灣鼠魚網(photo credit: 曾偉杰)
Corydoras sp. cf. Purus short-body (?) 不知道啥碗糕鼠 x 1 (之前在九如路永豐魚抓過)
Amphiuma tridactylum 三趾兩棲鯢(=三趾鰻螈) x 5 (參考此處有關三個種的區別)
有關台灣市售的所謂雙色鼠命名的混亂問題我在先前有粗略的討論(請看這邊)(註一), 不過最近看到日本網頁上的資訊越來越複雜, 我覺得有必要再好好思考一下這是怎麼一回事. 我想在討論這件事之前有幾個前提要先釐清. 雙色鼠是什麼? 然後曾經被使用在市售雙色鼠的相關學名brevirostris或melanistius所代表的鼠魚又是什麼? 先前我提過真正的bicolor可能沒有體側的細點, 產在蘇利南的Sipawini和Courantyne河, 而據說具有細點點的brevirostris和melanistius(兩者的模式標本都看不出斑紋)也是產在南美洲的東北部, 前者的模式產地在委內瑞拉的Orinoco系統 (其次同物異名wotroi的模式產地在蘇利南的Brokopondo), 而後者的產地在蓋亞那的Essequibo河. 所以說, 真正的bicolor, melanistius與brevirostris都是南美洲東北方沿大西洋岸分布的. 可是我懷疑台灣流通的雙色鼠會從這個地區來, 而且又那麼便宜又大量? 所以還有什麼其它的可能性呢?
- C142: 產於巴西Tapijos, 其共棲的半長吻種類就是C143, 而我懷疑"西屯路雙色鼠"會不會就是C143 (但不是石頭&APT進口的投肯廷帝王鼠半長吻型)
- 尼格羅大型紅頭鼠(コリドラス スポットバーゲシー): 這是aquafin與本Aqualand Hanatomi叫的 這樣就表示牠產自Rio Negro?
- 高翅大型紅頭鼠(コリドラス ハイフィンバーゲシィ): 據說產自Amapa(但是Amapa州那麼大)
- 斑點大型紅頭鼠(コリドラス スポット バーゲシー): 據說也是Amapa的魚
- 阿瑪帕斑點大型紅頭鼠(コリドラス アマパ スポット バーゲシー): 這是aquafin取的名字
- C30: 產在巴西的Amapa州
- Corydoras sp. Tapajos(コリドラス sp タパジョス): 這是rva顯示的名字, 所顯示的魚看起來一整個拍完就掛掉的樣子, 魚的狀況不好, 所以我不確定這是不是C142, 因為C142產地就是Tapajos, 另外我想rva講的這條魚應該大概就是Let's Enjoy Corydoras所說的ピメンデール
至於那個不知道啥碗糕鼠其實在水族館中並不會不常見. 我至少在南部幾家量販店都看過幾隻, 基本上是比超級舒瓦茲的成魚小一點而已, 乍看之下有點像日本人講的Corydoras highfin (一個不知所云的物種, 好像只要背鰭高一點就是highfin, 我認為所謂highfin只是一群背鰭會拉高的鼠魚的集合), 但是highfin的點沒那麼圓排列沒那麼亂而且身高沒那麼高. 比較起brevirostris來說斑點少了好幾排, 比起surinamensis來說點又亂一點點(註二)....在台灣鼠魚網中曾經對此種鼠魚進行討論(我指的是"阿豪"那隻), 有人認為是C152(產於Tapajos), 但是DATZ所定義的C152是條半長吻鼠魚, 日名是アルトタパジョス・ハイフィン, 所以大概不是C152. 也有人建議是Corydoras sp. "Rondonia melanistius", 日名是コリドラス “ロンドニア メラニチウス, 嗯, 有點像, 但是因為網頁上顯示的是小魚, 看起來在成長之後變數也很大. 另一個可能性是AQUASHOP つきみ堂所顯示的一隻叫Corydoras Purus Shortbody (プルス ショートボディ)的玩意兒(普魯斯短身鼠?). 記得我說過第一次買到這隻鼠魚是在"阿勇水族的阿瑪帕馬鞍鼠"(=華洋的黑頭豹鼠. =石頭水族&APT的怪怪阿卡西鼠)所挑到的. 雖然說阿勇的阿瑪帕馬鞍鼠的命名有了Amapa一詞, 但我卻找不到任何產在Amapa的鼠魚具有這樣的體型斑紋. 倒是石頭水族&APT所進口的怪怪阿卡西鼠來自Rio Purus這件事情讓我對今天所買到的不知啥碗糕鼠的來源信心大增. 查找了一會兒以後在松坂實經營的Evelynae這家店的網頁中找到了如上圖那條魚(我認為這條魚是一隻斑紋不太發達的個體). 不過我們目前對這些魚的取樣還不夠多, 所以還不能回答體側斑點排列方式, 點的粗細, 側線黑帶是否清楚或完整, 體高差異, 背鰭高低, 硬棘的顏色等等特徵是否可作為種級的鑑定依據. 以蝙蝠俠鼠(=公主二線鼠, 舒瓦茲鼠)來說, 其模式標本所顯示的魚具有相當整齊的斑紋, 但是實際上在飼養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發現, 體側線條的連續性與排列整齊程度可隨成長而改變(也就是ontogenetic changes). 因此這些狀是brevirostris或melanistius的魚倒底包含了幾個物種並不是一個容易被回答的問題.
我覺得有必要說說Amphiuma是什麼樣的生物, 網路上一些人在那邊講來講去的, 還有人問"是不是烏龜啊"(.......覺得被卡車撞到). 首先Amphiuma的正統中譯是兩棲鯢, 是有尾類(Caudata)演化中相當晚出現的演化支系, 現生物種只有三個種, 皆產於北美, 已知最早的化石出現在更新世的晚期, 其姐妹群被認為是分布在新世界的無肺螈科(Plethodontidae). 很多中文網頁把Amphiuma稱為"鰻螈", 其實是一種錯誤. 鰻螈應該是指有尾類的鰻螈科(Sirenidae), 這個科在現生兩生類的演化上算是挺早出現的類群, 最早的化石出現於第三紀左右, 而比它還要古老的類群只有大鯢科+小鯢科. 好, 那兩棲鯢和鰻螈怎麼分? 就一整個差很多, 兩棲鯢還有兩對小小的腳, 無外鰓, 但有鰓裂; 但是鰻螈的成體還保有外鰓, 只有前肢而無後肢. 網路上還有人扯到蚓螈, 阿就真的誤會大了. 蚓螈是無足目(Gymnophiona or Caecilia)的生物, 和有尾目的鰻螈或兩棲鯢一整個沒關係, 所以請不要搞錯了. 兩棲鯢基本上算是一種脾氣不好的動物, 夜行性, 食量大, 不適合與其它任何生物混養, 非常容易逃脫, 因此一定需要加蓋. 此外兩棲鯢對水質的要求很高, 所謂的要求高並不是要清澈的新水, 而是需要舊水, 因其脫皮的時候容易讓水中充滿黏液, 因此過濾設備就要保持清潔. 此外個體大小差異太多不宜混養, 以免同類相食.
- 註一: 在台灣, "馬鞍鼠"與"雙色鼠"兩個名字已經被各盤商混用, 然後再在各水族論壇以訛傳訛. "馬鞍鼠"一開始指的是Corydoras ephippifer, 所謂的"正品"似乎只有石頭&APT進口過. 但是馬鞍鼠一詞後來就開始被挪用到其它物種. "金頭馬鞍鼠"一詞的出現就是一例. 事實上我不知道"金頭馬鞍"一開始所指稱的倒底是那隻鼠魚? 有人認為"金頭馬鞍"指的是brevirostris, 但是鼠魚春秋使用"黑點豹鼠"來稱呼brevirostris. 那麼黑翅豹鼠又是什麼呢? 一般的中名學名對應指向melanistius, 但是真正的melanistius又應該來自圭亞那. "阿瑪帕馬鞍鼠"一詞就更是離奇了. 真正的馬鞍鼠本來就是來自Amapa地區, 所以這個中名感覺就是畫蛇添足. 偏偏被叫作"阿瑪帕馬鞍鼠"的魚還有相當大的可能不來自Amapa呢! 所謂的"阿瑪帕馬鞍鼠"經常被當成"馬鞍鼠"販賣, 因此也有人稱為山寨馬鞍鼠. [2010-06-30確認所謂的阿瑪帕馬鞍鼠比較可能來自巴西的Purus, 日名稱為コリドラス・プルスアガシジィ, 中文亦稱普魯斯阿卡西鼠長吻型]
- 註二: 比較適合surinamensis的中名應該是"蘇利南鼠", 不過我懷疑在熱帶魚貿易中有真正的蘇利南鼠流通(如果有的話, planetcatfish就不會只擺模式標本照片了). 有些鼠魚網頁是會擺一些所謂的surinamensis的照片, 但是看起來都是鑑定錯的. 但是台灣水族市場為何在今年有"蘇利南鼠"呢? 我看過台北水街所謂的"蘇利南鼠"以後, 我認為那應該是類似所謂半長吻melanistius.
圖片連結: オオツカ熱帯魚, Evelynae, dizzypoint, B-Box Aquarium, 台灣鼠魚網(photo credit: 曾偉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