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28日 星期日

究竟什麼是保毒動物?

此圖取自Rupprecht et al. (2002)對狂犬病研究的回顧

從狂犬病議題開始見報以後,有一個名詞是記者很想問,受訪人士常掛在口中,但在媒體上沒被說清楚的,就是"保毒動物"。保毒動物(virus reservoir)究竟是什麼?其實就是在天然狀況下會帶有病毒,但自己並不會發病或症狀較輕微而不致死的動物。以狂犬病為例,其自然的保毒動物為臭鼬、浣熊、狐狸和蝙蝠(不是所有的蝙蝠都有,而且最近研究指出帶病毒的個體比例並不高)。

若保毒的動物A在不知道什麼樣的情況下咬傷了另一種B動物,使得另一種B動物能夠轉為保毒(virus reservoir)(也就是不會馬上發病)或病媒(vector),而B動物若再感染了一個終端的宿主C(dead end host),這樣的流程就可能是人畜共通傳染病爆發的起點。至於會不會人傳人就是另一件事,要看病毒毒素的致病力是否在跨越多個物種後還能保留,而這也與病毒的突變速度與遺傳物質的多樣性有關。

聯合報記者所提到的保毒動物其實是"把會被感染的媒介動物(也就是vector)和天然保毒動物(reservoir)"混為一談。狗是少數既可成為保毒動物,也可成為媒介動物的物種。因此龐飛老師認為,或許過去台灣的狂犬病毒跑到鼬獾去,造成現在的鼬獾死亡,其實並不是沒有不可能。中國的研究也已經指出,中國的鼬獾病毒的起源是來自狗。至於鼬獾算不算保毒動物呢?是有爭議,但我認為等台灣的病毒序列與其它地區的食肉目動物的rabies病毒序列分析結果出來再說好嗎?不要亂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