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6日 星期三

2012-12-26新進魚隻

Acrobrycon (?) sp. 伊瓜蘇火彩藍燈 x 5
Dawkinsia exclamatio (=Puntius exclamatio) 火燄紫紅鯽 x 5
Macrognathus sp. Borneo Jumbo Eel 婆羅洲血蟒棘鰍 (=Macrognathus sp. cf. tapirus 斑馬龍) x 2
Horabagrus brachysoma 紅尾黃金貓 x 2
Esomus lineatus 印度金帶燈 x 5
Tarebia sp. 紅足螺 x 2
  • 首先,那隻"斑馬龍"就是自2011年底出現在新加坡stocklist上的"婆羅洲血蟒棘鰍"。但此魚在stocklist上出現的"學名"標示一直在變。一開始被寫成Mastacembelus sp. cf. circumcinctus Borneo Jumbo Python Eel"(註:circumcinctus其實是Macrognathus屬的魚),然後後來就被寫成Macrognathus sp. cf. tapirus。在查閱文獻後,我認為此魚既不是circumcinctus也不會是tapirus。circumcinctus是一種小型棘鰍,也就是環帶象鼻龍或環帶吻棘鰍,而tapirus這個學名是Kullander所創的新名(new name),為什麼要創新名呢?因為paucispinis這個字早就被Boulenger使用在非洲的棘鰍上,但Fowler不查呀,所以他又用了一次,所以產在泰國的tapirus是個有效名,但是原本是Fowler所描述的paucispinis。好,找到文獻以後呢,我很確定不是血蟒棘鰍,看起來完全無關的魚。至於我先前提到產在爪哇到婆羅洲的Macrognathus aculeatus (=Ophidium actulatum),我看到Bloch的原圖後也很確定不會是血蟒棘鰍。至於台灣的棘鰍為什麼一直被認為是aculeatus我真的是不瞭,明明就是完全不同的魚、形態差異也那麼大,我也不曉得為什麼一直沒有任何分類的處理。
  • 所謂的XX紫紅什麼鯽,現在指的就是Dawkinsia這個2012年才被創立的新屬。已經確認被輸入到台灣的Dawkinsia有以下物種:D. rohani (羅漢彩虹鯽)、D. assimilis (印度彩虹鯽)、D. tambraparniei (大帆雄貓鯽)還有最最常見的D. filamentosus (紫紅兩點鯽)(鑑定問題看過往文章)。尚未在台灣市面上看到的則有D. srilankensis、D. singhala、D. rubrotinctus還有D. arulius。Dawkinsia exclamatio則是首次輸入。 
  • Esomus在過去也只是偶爾混在小波魚中輸入的小型鯉科魚類,在馬來西亞這類的魚經常多到會被撈來當成餌料魚。根據我們的記錄,已輸入到台灣的Esomus物種至少有:Esomus danricus (?) 黑金龍鬚燈、Esomus metallicus 金龍鬚燈、Esomus longimanus 長身龍鬚燈、Esomus caudiocellatus 晴尾龍鬚燈,再加上這次輸入的印度金帶燈。 
魚隻來源:澄澔水族

2012年12月25日 星期二

2012-12-25 新進魚隻

Crenicichla acutirostris 紅格孔雀龍 (=棋盤孔雀龍) x 4
Limia nigrofasciata 黑帶泥鱂(=尼克發斯胎生鱂) x 14
Skiffia francesae 法蘭西斯鱂(多斑胎生鱂) x 15
Xenotoca eiseni SAN MARCOS 聖馬可斯紅尾胎生鱂(新紅尾胎生鱂) x 30

  • 先前我提過Kullander在1991年的時候把孔雀龍這個屬分了幾個種群,其中C. acutirostris種群包含了幾個細細長長的底棲種類。那牠們的脾氣好不好呢?根據我們養了zebrina、multispinosa、jegui、與vittata以後,我們覺得牠們的混養性還好,比起其它粗胖型孔雀龍好很多,不過牠們是河流型的魚(比較起鑽石孔雀龍算是池沼型的)來說,需要多一點流水與躲藏空間。目前我們把牠們擺在小缸中檢疫,未來才會知道與其它種類混養時會呈現什麼樣的行為。
魚隻來源: 華洋水族

2012年12月19日 星期三

2012-12-19新進魚隻

Puntius terio 某種小魞 x 10
Cyprinion semiplotum 帝王圓臉鯽 (=巨型藍色海豚鯽) x 5

Systomus immaculatum 印度Q臉鯽 x 5
Pethia
bandula (=Puntius bandula) 新黑寶石鯽 x 15
Betta sp. Pudu  不知道那種原鬥 x 2 pairs
Devario sp. cf. chrysotaeniatus 緬甸紅尾大斑馬 x 10
Mastacembelus sp. cf. circumcintus 婆羅洲血蟒棘鰍 x 6
Garo khajuriai 加羅鰻鰍 x 10

Vaillantella maassi 瑪西叉尾鰻鰍 x 10
Somileptes gongopta 蛙眼鰍 x 10
Barilius bendelisis 印度銀河鯽 x 10
Badis sp. New 某種新的變色龍 x 4

魚隻來源:華洋水族

2012年12月12日 星期三

2012-12-12新進魚隻

Corydoras condiscipulus 康帝斯鼠 x 5
Corydoras oiapoquensis 奧柏根鼠 x 2
Corydoras burgessi 大型紅頭鼠 x 5
Corydoras gracilis 迷你鼠 x 3
  • 其實我是第二次看見大型紅頭鼠,這玩意兒上次輸入真品的時間應該是2008年左右。我曾經在2009年討論過"紅頭鼠"這個擬態群,我當時不知道究竟是那一個成員的相對數量是最稀有的,因為這影響到我們推測在整個擬態群中何者可能是model。最近看了一些資料以後發現,這些紅頭樣的鼠魚並非所有種類都是共棲的,至少長吻紅頭鼠(imitator)應該是與公主鼠(nijsseni)共棲,但是紅頭鼠(adolfoi)則是與大型紅頭鼠(burgessi)共棲。這大概是所有鼠魚的擬態群中地理分布最廣的一群魚,比較起其它擬態群相對跼限的分布,我們覺得相當有趣。這種性狀在不同流域的趨同是否廣布性的掠食者所塑造的呢?
魚隻來源:水世界(民權東路)

有關鋸脂鯉科的鑑定(II)

2012年12月出刊的Vertebrate Zoology (由德列斯登自然史博物館出版)刊出脂鯉目分類學大師Axel Zarske所著的第三篇對柏林自然史博物館脂鯉目模式標本的檢查結果(Zarske A. (2012) Das Typusmaterial der Characiformes des Museums für Naturkunde zu Berlin. Teil 2b (3) Südamerikanische Characiformes im weiteren Sinne. Vertebrate Zoology 62(3): 297-356.)。這篇文章檢查了非常多的鋸脂鯉科的模式標本,尤其是所謂的銀板。台灣市面上的銀版不外乎就是幾大類,沒顏色的就一般銀版,有線的就分粗線細線,然後臀鰭變長的就叫勾丁,身上有斑點的就通通是虎斑或什麼斑。問題是,所有的銀板在小時候多少都有斑紋,而在網路上又很少看到有玩家紀錄這些魚的成長過程。此外,鑑定是一大問題。過去的一些分類學研究不是缺乏對活體材料的認識、就是沒有檢查模式標本、要嘛就是只憑幼體特徵大發議論。因此Zarske這篇文章倒真的是提供亟欲確認這個科的物種鑑定方法的我們很好的資訊。

其實Zarske已經不是第一次寫柏林自然史博物館脂鯉目模式標本的文章,他在2011與2012年已經把除了牙魚、鉛筆和鋸脂鯉的模式標本都檢查完了,然後才進入最麻煩的這部份。

在這篇文章中我關注的是"銀板"的鑑定議題。究竟市面上超級常見的銀板是什麼東西呀?為什麼有些網頁說是Metynnis hypsauchen但有些網頁卻是Metynnis argenteus呢?不管怎麼google圖片其實都沒有用處,因為就分類學操作來說,就是要看到模式標本呀。好的,經過Zarske的檢查後,這兩個種的差異真的被確認了。好吧,我們不要去談什麼麻煩的骨骼和鱗片數,我們就講一般人肉眼可見的特徵好了。M. argenteus的腹部鱗片比M. hypsauchen來得大,而臀鰭基部也是平的,而不像M. hypsauchen是弧形的。M. argenteus的脂鯉也比M. hypsauchen稍大。好了,那市面上的東西是啥呀?

我很訝異地發現,中文網頁上銀板的照片其實不多耶,大概是太常見沒人拍?在google一番後,我想這應該是M. argenteus,而這樣的魚則是M. hypsauchen,所以各位要不要看看自己魚缸裏的銀板究竟是那一種?然後我很確定台灣魚類資料庫中的"高身銀板"圖片是M. hypsauchen沒有錯,但,台灣市面上常見的銀板可能是M. argenteus,真正的M. hypsauchen我自己沒有看過。

2012年12月11日 星期二

2012-12-11新進魚隻


Auchenipterichthys coracoideus 巴西雪花大翅藍鯨 (=大口藍鯨) x 2
Tetragonopterus argenteus 大眼紅鰭銀板燈 (=黑影燈) x 5
Characidae sp. 巴拉圭紅尾河虎燈 x 5

Acrobrycon (?) sp. 伊瓜蘇火彩藍燈 x 5
Pseudocorynopoma doriae 伊瓜蘇巨鰭蕾斯燈 x 5
Characidae sp. 紅墨燈 x 5 (待查)

Phenacogaster tegatus 金剛燈 x 4
Cyprinidae sp. 金線鯽 x 10
Barilius pulchellus 華麗斑馬 x 2
Tor putitora 印度金吉羅 x 2
Crenicichla sp. cf. notophthalmus 紫孔雀龍 (=紅眼斑迷你孔雀龍?) x 2 + 10
Teleochichla monogramma 仙女短鯛 x 10
Syngnathidae sp. 火尾海龍 x 2
Gymnotidae sp. 虎皮迷彩飛刀 x 5
  • 那些圓圓的燈看起來都很像對不對?其實它們彼此之間應該不是最近緣的類群。曾輸入至台灣的"圓圓的燈"至少有以下幾種:銀銅燈(Ctenobrycon spilurus)、綠線銀鱗燈(Ctenobrycon hauxwellianus)、銀板燈(Brachychalcinus orbicularis = Poptella orbicularis)、和黑毛燈(Stethaprion erythrops),黃帆銀鱗燈((Poptella longipinnis),再加上這次的"大眼紅鰭銀板燈"(Tetragonopterus argenteus)
  • 我目前不知道巴拉圭紅尾河虎燈還有紅墨燈是什麼。因為寄來的魚混了兩三種~ 
 魚隻來源:澄澔水族、華洋水、台族水族

2012年12月5日 星期三

有關鋸脂鯉科的鑑定(I)


對,我們最近想要討論鋸脂鯉(也就是所謂的食人魚)的鑑定議題。在討論這個議題前,請使用"食人魚"當keyword去查詢之前的文章,瞭解我對飼養食人魚當寵物的諸多看法。我認為對這些生物應該要有科學性的瞭解,如果那麼隨意地隨台灣媒體和3D食人魚電影起舞就真的很不好。一群生物應不應該被商業化大量捕捉,讓沒有飼養能力的人隨意購買,和瞭解一群生物真的是兩回事。如果因為不瞭解,把各種銀板和食人魚混為一談,或是本身完全沒有飼養與採集經驗,只憑鄉民言論就制定政策,或以專業人士身份發表重大看法,那就是一種笑話。

1. 是Serrasalmidae還是Serrasalminae?這個問題很久了。這完全是因為整個脂鯉目(Characiformes)的物種多樣性太高、形態特徵無法解決科級分類群所產生的議題。不過自從2011年BMC Evolutionary Biology上出現脂鯉目的分子親緣關係研究以後,科級分類體系被重建了,fishbase也開始採用那樣的架構。鋸脂鯉就不再只是一個脂鯉的亞科,而是獨立的鋸脂鯉科。其姐妹群就是半齒脂鯉(紅尾大企鵝之類的魚)。

2. 鋸脂鯉科有幾個屬?根據Orti et al. (2008)Freeman et al. (2007)的研究認可,鋸脂鯉科含有以下幾個有效屬Serrasalmus、Pygocentrus、Pygopristis、Cataprion、Pristobrycon、Metynnis、Mylesinus、Myleus、Tometes、Mylophus、Ossubtus、Acnodon、Mylossoma、Colossoma與Piaractus。但是Orti et al.的研究顯示多數的屬都不是單系群,再加上最新的研究指出鋸脂鯉的姐妹群並非過去所推測的暴牙這類的脂鯉,若未來這些data重新分析,以半齒脂鯉作為外群,我認為結果可能還會有變動。這不但影響屬級的分類,也影響對鋸脂鯉食性演化的推測。

3. 鋸脂鯉為何難以鑑定?其實難鑑定的原因好多。(1) 所有的鋸脂鯉的幼體與成體的體型都非常不同,除了體型不同以外,斑紋也會有非常大的變化。不同屬間的幼魚看起來可能非常像,這很可能是因為社會性擬態或掠食者擬態的效應;(2) 真正鑽研鋸脂鯉分類的學者並不多。有些學者曾對其分類發表長篇大論,但未能檢查模式標本,使得其提出的分類建議無法被應用。但有些學者雖然研究了模式標本,但因為缺乏對野外實況的瞭解,使得那些被釐清的學名運用與野外抓到的魚仍舊難以產生聯結;(3) 根據近年的族群遺傳研究,有為數眾多的鋸脂鯉可能都是複合種,以申古虎魚或艾倫虎魚來說,不同產地的族群也被認為很可能根本是不同的物種;(4) 在水族市場流通的魚的學名與商品名因出口商與進口商的認知,而有相當大的差別。因為不管是進出口商,都沒有把魚長期飼養的經驗,所以輸入的幼魚若身上有很多的斑點,就成了"噴點xxx"。若輸入的是成魚,身上只剩下亮鱗,那麼同一種魚就可能變成"巨型X鑽"。若非長期飼養,很難知道其間的關係;(5) 重點是,長期飼養者多嗎?除了性格溫和的銀板以外,Serrasalmus與Pygocentrus屬都被認為是比較神經質也可能會互殘的。多數飼養者都必須把單隻魚分開飼養。但是從幼體飼養到成體的人不多,也因此幼魚與成魚間的連結並不易由稀少的飼養人口經驗得知。

[待續]  

2012-12-05新進魚隻

Teleocichla sp. Xingu ? 不知那種仙女短鯛 x 10
Corydoras sp. cf. similis 新紫蘿蘭鼠 x 1
  • 重點就是,仙女短鯛又出現了。我承認這隻魚超級小,又沒什麼顏色,養這個還不如自己去撈吻蝦虎,不過因為我家對孔雀龍(Crenicichla)的認知能力有點興趣,而Teleocichla這個屬又在近期被發現根本就是孔雀龍的基群(basal group),那我們怎麼可以不知道仙女短鯛有多聰明呢?目前我還不會鑑定這屬的魚,因為捕獲量不是很高,在網路上能找到的可信資料不是很足。目前看來牠們與非洲的底棲性慈鯛(例如猴頭鯛)的行為非常類似,眼球著生位置與轉動方式也很像。個體與個體之間其實會有爭鬥,但是否如其它底棲性Crenicichla那麼會打來打去,需要飼養經驗的累積。
 魚隻來源:澄澔水族

2012-12-04新進魚隻

Corydoras sp. C066 新紫蘿蘭鼠尖長吻 x 3
Corydoras sp. new similis 新紫蘿蘭鼠短吻 x 3
Ossanora sp. 巴西狐狸鐵甲貓 x 1
Metynnis fasciatus 虎紋銀板 x 1
Ctenopoma sp. 白尾一點梅花 x 若干

Pristolepis rubripinnis 印度紅翅鐵甲魚 x 4
Pristolepis marginata 粉紅鐵甲魚 x 4


魚隻來源:澄澔水族

2012年12月2日 星期日

2012-11-15新進魚隻

Melanotaenia parva 橙紅美人 x 4
Rineloricaria sp. 某種直升機 x 2
Barilius sp. 某種低線鱲 x 2
Chela cachius 霓虹飛燕子 x 4
Paretroplus nourissati x 2

魚隻來源:數家水族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