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23日 星期日

魚名為什麼會亂? 倒底是因為標新立異? 以訛傳訛? 還是將錯就錯?

每次逛水族館, 總會發現一些奇奇怪怪, 張官李戴, 與以訛傳訛的怪魚名. 我們用"鳳仙子"這條魚當例子, 鳳仙子(Spinibarbus denticulatus)這條魚是石頭水族與其它業者分別在前兩年自中國引進的鯉科魚類, 牠的中文專名是鋸齒倒刺魮 (與另外兩種Spinibarbus的區分參考這篇轉貼文). 當時石頭水族所引入的是成魚, 然後當時所標示的學名是"Barbodes sinensis", 可是這其中有兩個錯誤, Barbodes sinensis是"中華倒刺"(Spinibarnus sinensis)的一個同物異名, 而石頭水族進口的魚事實上是Spinibarbus denticulatus. 然後呢, 據說很快地台灣市面上就出現"小魚". 後來有沒有人追蹤這些小魚是否就是Spinibarbus denticulatus的小魚我就不清楚了. 倒是有其它的魚場開始使用"鳳仙子"這個名字套用在完全不相干的魚上, 如紅胸鰂(Puntius orphoides). 這條魚不但被誤稱為"鳳仙子", 還另外被起了"法國飛鳳", "飛燕雙鯊"還有"紅面蛋鯊"(是從紅面蛋龜變來的嗎?)這些別名. 有趣的是, 價格天差地別, 一模一樣的體型大小從數十元到數百元都有, 甚至有些不明究理的水族館吹噓這條魚是巨鯉級的物種.

另外, 舊酒裝新瓶也是台灣水族市場上的一個現象. 例如大棘鰍Mastacembelus armatus是 一條出現在台灣水族市場至少30年的陽春魚種, 近期換了新名字, 輪胎龍, 或梅花龍. 甚至還有人叫牠獵豹龍. 基本上我可以理解大多數盤商為了想要讓自己的產品與其它盤商有所區隔, 因此就會想破頭取一些不一樣的名字 (如陰陽直升機 = 黑白直升機 = 變色龍直升機), 不過就消費者的角度來說, 這種現象倒底顯示的是蓬勃的商業活動? 或只是資訊紊亂呢?


一條魚有好幾個俗名, 或是一個魚名套用在不同的魚身上, 倒底危害了誰呢? 其實好像也沒有危害到誰, 這種東西並不是什麼高單價物種, 而且又是食用魚, 買錯叫錯差別不大, 並不會搥心肝. 只是就資訊流通的角度來說, 亂糟糟的名字令人感覺霧裏看花, 而且一點也不好玩.

圖片連結: 石頭水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