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23日 星期三

2008-04-28新進魚隻


Polypterus teugelsi 喀麥隆恐龍 (40-50cm) x 4
Gymnallabes typus 鰻貓 x 5
Eutropiellus debauwi 非洲玻璃貓 x 10
Marcusenius sp. 迷你黑企鵝 x 10
Brienomyrus brachyistius 企鵝 x 10
Ambystoma mexicanum 六角恐龍 x 4
Nannocharax latifasciatus 非洲鉛筆 x 10
Neolebias powelli x 10
Neolebias ansorgii x 10
Neolebias axelrodi x 10
Nannaethiops unitaeniatus 綠皮鉛筆 x 10

這批魚裏面最可愛的大概就是所謂的非洲玻璃貓這種北非鯰科(Schilbeidae)的群聚型物種. 光聽商品名可能會以為和俗稱玻璃貓的隱鰭鯰(鯰科Siluridae)有關係, 不過這兩個科其實沒啥親緣關係, Pauyaud et al. (2004)為文指出Shilbeidae與巨鯰科Pangasiidae才是姐妹群, 而兩個科的分化大致在中生代早期.

這次進口的兩種長頷魚的鑑定實在是困難, 叫作黑企鵝的應該是Brienomyrus的一個物種, 但有點下勾的下頷與去年進口的種類似乎有很大的不同. 以"迷你黑企鵝"名義出現的應該不是超可愛的Pollimyrus, 而是Marcusenius的一個物種. 這兩個種比起什麼海豚或Oxymormyrus會互相打個半死好多了. 長頷魚的個體空間分配與個體及種間的敵對行為實在是飼養上的一大頭痛問題. 雖然有些文章試圖解釋敵對行為的意義, 但對於長期養殖這類的魚似乎沒有什麼太大的用處. 一般的熱帶魚飼養書籍都說這玩意兒一定要有躲藏的空間, 不過飼養的經驗顯示躲藏空間比較容易由優勢個體所佔據, 而這類的個體在體型上會較大, 較不優勢或無法融入群體的個體則很容易拒食而死亡. 所以飼養這類的魚是否真的應該提供躲藏地點? 需要多少? 如何擺放? 是否有可能兼顧降低個體優勢度與敵對行為與提供魚隻隱身場所, 似乎有很多的實驗可以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