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Jamanxim為商品名的鼠魚, 除了Glaser所宣稱的之外, 還有在台灣稱為"金線芝麻鼠"的Corydoras "Jamanxim", 日本人裝模作樣地把Jamanxim拉丁化為"jamanximensis", 但其實這個名字在動物命名上是完全不合法的, 就只是一個商品名. 很有趣的是, 台灣稱為金線芝麻鼠的物種是Jamanxim的短紋種, 同產地共域分布的還有半長吻種, 以及長吻(狐貍吻)種. 無論如何, 這三種鼠魚與Glaser所說的Corydoras Rio Jamanxim一點關係也沒有.
- ornatus與C133一開始是如何被定義的呢? ornatus是Nijssen & Isbrücker於1976年根據巴西的塔巴赫斯河所產標本描述的新種鼠魚(全文於此下載), 而C133則是其共域的短吻物種. 請留意一件事情, ornatus與C133被定義時所使用的標本的尾鰭都具有非常明顯的縱向條紋(見上面黑白圖片, 該圖為ornatus的正模標本照片), 也就是俗稱的尾紋. 而Glaser所展示的兩條魚是沒有尾紋的. 根據我們所飼養過的個體(無論來源是那一家進口商), 有沒有尾紋的個體都有, 但我沒有在同一批魚中見到有/無尾紋個體混雜的情況.
- ornatus與bifasciatus有關係嗎? bifasciatus為Nijssen於1970年所發表的鼠魚, 一般認為此魚在水族市場上並沒有出現過, 而其模式標本(見最下圖)也顯示與所謂的ornatus或C133完全不同的體色花紋 (背鰭具有大黑斑, 具有背鰭下的大黑點, 臉頰, 背部與尾鰭不具花紋等), 我很難相信bifasciatus與ornatus會是同一種, 所以我不清楚Glaser的懷疑從何而來. 日本鼠魚網頁I Love Corydoras中所出現的bifasciatus應該不是正牌的bifasciatus, 而是過去台族水族於2008年8月所進口過的"帕拉雷諾鼠" (或稱二線公主鼠). 這個東東的特色是具有比一般的舒瓦茲鼠(=蝙蝠俠鼠)(Corydoras schwartzi)具有更細碎的花紋, 但是我們目前所具有的molecular data並不支持"帕拉雷諾鼠"與舒瓦茲鼠是不同種的說法.
- 在台灣市面上流通的其實就只有兩個物種, 假的ornatus(頑皮豹鼠)(石頭水族稱為長吻女王二線鼠)與C133(女王二線鼠), 然後有沒有尾紋的個體都有, 然而有沒有尾紋是否意味的任何遺傳上的分化或地理上的隔離還不清楚. 然而把假的ornatus與C133弄巔倒的業者還不算少, 我想主要的混淆來自於國外報價單上的標記習慣. 國外的報價單一般把ornatus標記為"ornatus longnose", 把C133標記為"ornatus shortnose". 但是ornatus本來就是一條半長吻型鼠魚, 因此標記成longnose看起來就有點畫蛇添足, 而且會另人誤以為是另一種魚.
- 所以呢, 結論就是, Glaser的Corydoras Rio Jamanxim是好威的名字, 並不是bifasciatus.
圖片連結: www.aquarium-glaser.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