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19日 星期六

三線豹鼠倒底是什麼碗糕?

在鼠魚的愛好者之間有一個若有似無的"常識" - 也就是"所謂的三線豹鼠(Corydoras trilineatus)是一個體色變化極大的物種". 這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有一些鼠魚(如agassizii, ambiacus, lamberti)的鑑識非常困難, 除了一些據說很穩定的形態特徵(體形的量化特徵, 胸鰭硬棘上的刺突大小與排列)之外, 就只能根據一些取樣數很低的觀察結果進行非常微細的區別. 糟糕的是大多數熱帶魚的實際採集地並不為人所知, 只憑集魚的地點或出口國根本是難以判斷這些斑紋上的差異倒底有什麼實質的意義. Cope在1872年根據秘魯的Rio Ampiyacu產標本發表這條魚的時候所呈現的圖是非常簡單的(最下圖), 他當時說trilineatus是一條體色淡, 背方有點褐色, 黑色側線的上下兩側具有很模糊的邊界, 背鰭的軟條末端具有一個大黑點, 尾鰭則具有五條黑色縱帶, 臀鰭具有斑點, 臉頰則具有一些縱向的線條. 三線豹鼠有一個次同物異名, 叫episcopi, Eigenmann & Allen於1942年根據秘魯Loreto產標本所發表的(正模標本見此), 另一個次同物異名dubius則是Nijssen & Isbrücker在1967年根據"買到的標本"所發表的, 當時他們認為該魚產地在蘇利南, 不過多數的學者都懷疑三線豹鼠亦分布蘇利南, 而懷疑真正的產地在秘魯. Nijssen & Isbrücker在1986年又在Studies on Neotropical Fauna and Environment上發表了一篇文章討論秘魯與厄瓜多產的鼠魚, 在這篇文章中, 他們檢查了秘魯與厄瓜多產的三線豹鼠標本, 包含模式標本. 不過他們說了半天, 也呈現了不同產地的標本, 最後得到一個很沒有建設性的結論 - 三線豹鼠是一個變化很大的物種, 但是他們就是沒有說明"如何定義三線豹鼠這個種?", 又為什麼不同產地具有不同斑紋的族群不可能代表不同的種呢? 一般來說, 在市面上以三線豹鼠的名義流通的魚具有以下不同特徵狀態的組合 (參考鯰魚星球的圖片):
  • 頭部花紋是大圓點? 細圓點? 或是所謂的蟲紋(reticulate)
  • 背鰭是否具有大黑斑?
  • 側線以上區域是否具有細小斑點? 蟲紋? 或是縱向條紋?
  • 側線黑線是否完整? 或只出現在身體中段以後?
  • 臀鰭是否具有斑紋?
其實, 自從三線豹鼠在東南亞大量生產以後, 野生的三線豹鼠反而在市面上不常見了, 而東南亞繁殖的三線豹鼠的親本來源是否真的是祕魯? 也並非是以外形可以判斷. 主要的原因是人工繁殖鼠魚的斑紋似乎皆不如野生者的複雜與細緻(參考C. sterbai的野生與人工魚的差別), 再加上所謂的野生三線豹鼠斑紋變化又大, 這樣如何根據斑紋做什麼判斷呢? 然而這是否意味著斑紋的複雜度與親本的遺傳多樣性或成長過程中的變化(ontogenetic changes)是有關的呢? 那麼最近進口到台灣的幾種"三線豹鼠"又是什麼呢? 在市面上"有別於人工三線豹鼠"的"商品"大致上有所謂的"潘塔納爾產三線豹鼠", "內格羅產三線豹鼠", 與"以阿克力鼠販賣的三線豹鼠". 這三個商品是否真的是三線豹鼠讓我有非常大的困惑. 潘塔納爾(Pantanal)是一個橫跨巴西, 玻利維亞與巴拉圭的溼地/河川區域, 但這個溼地就是不在秘魯或厄瓜多境內, Rio Negro呢? 這是亞馬遜盆地最大的河川系統之一, 但是它是一個西北東南走向的系統, 從巴西延伸到哥倫比亞境內, 所以看起來也和秘魯或厄瓜多沒關係. 那個"以阿克力鼠販賣的三線豹鼠"據說來自巴西的Belem, 這個真的是太遠了, Belem究竟是產地還是出口地呢? 若單純以斑紋表形來說, 個人認為所謂的"潘塔納爾三線豹鼠"與"一般的三線豹鼠"的差別最小, 而"以acrensis販賣的三線豹鼠"具有較紊亂的側線至背部的斑點. 至於最近出現的"尼格羅產三線豹鼠"其實最像秘魯Yavari河產的個體, 也就是在側線黑帶上方具有橫向排列的小斑點. 看來我們需要更多的樣本才能確認這些具有不同的斑紋的魚倒底是不是同一個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