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7日 星期二

"橡皮蟒"是什麼碗糕?

近日進口到台灣的小型蛇類, 長得像大蚯蚓, 其實過去也曾經進口過幾次, 只是這種小蛇花色不優, 個性龜毛, 對於喜愛玩具蛇或中大型蟒蚺類的人來說就沒什麼吸引力. 在網路上查"橡皮蟒"的資訊有好幾個版本, 中文的wikipedia說"橡皮蟒"的學名是"Charina reinhardtii", 另一個種Charina bottae則是"橡皮蚺", 這聽起來十分錯亂, 一個屬裏怎麼可能既有蟒(Boidae)又有蚺(Pythonidae)呢? 這個問題得分幾個層次來討論, 首先是, "橡皮蟒"倒底是誰? 事實上英文中所指稱的Rubber Boa指的是北美洲產的Charina bottae, 而一般進口到台灣的物種, 也就是reinhardtii則應該稱為"卡拉巴蟒"(Calabar Boa), 產於西非. Kluge在1993年的文章裏提到了這些沙蟒歸屬的問題, 他提到rubber boa在過去之所以曾經被視為Pythonidae的成員是因為牠們是"卵生的". 這個理由聽起來實在是太牽強了. 好的, 橡皮蟒屬於蟒科基本上沒有太大的問題, 但是牠屬於那一個亞科呢? 在過去, 這些會鑽地挖洞的小型蟒都被視為沙蟒亞科(Erycinae)的成員, Kluge (1993)認為橡皮蟒, 卡拉巴蟒與玫瑰蟒形成一個單系群, 但認為reinhardtii應該被置入Calabaria這個屬. 但近年的研究開始對這樣的分類架構提出質疑. Lawson et al. (2004), Noonan & Chippindale (2006)與更多的蟒蚺類親緣關係研究都指出沙蟒亞科根本不是一個單系群, 根據cytb基因序列所得到的結果, 沙蟒亞科的模式屬Eryx乃是一個包含馬達加斯加樹蟒(Sanzinia), 馬達加斯加地蟒(Acrantophis), 南太平洋的樹蟒(Candoia), 南美洲的翡翠蟒(Corallus), 紅尾蟒(Boa)以及彩虹蟒(Epicrates)的分支群的姐妹群, 橡皮蟒, 玫瑰蟒則與侏儒蟒科(Ungaliophiidae)的Exiliboa具有較近的關係. 至於卡拉巴蟒則是整個現生蟒科物種中最原始的系群. 然而根據一個包含cytb, c-mos, BDNF, RAG1, ODC與NT3基因的分析結果卻顯示卡拉巴蟒是馬達加斯加兩種蟒蛇的近親. 無論是那一個假說都說明所謂的"沙蟒"並不是一個自然群, 而這次進口到台灣的"卡拉巴蟒"的最佳歸屬可能是卡拉巴蟒亞科(Calabariinae), 這些穴居蟒在體型大小與形態上的相似性則可能只是與棲地適應有關的趨同演化所造成的結果.

此外, 有關卡拉巴蟒的照護可參考此網頁的說明以及Cimatti發表於Reptilia的短文


圖片連結: dizzypo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