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26日 星期三

櫻桃火燄剛果倒底是什麼碗糕?

目前在市面上被稱為火燄剛果的魚其實有幾個"種". 我們曾經在"火燄剛果"於2008年5月首次進口時稍微說明過"火燄剛果"的屬級歸屬問題, 但是當時的說明仍嫌不足. 這些"火燄剛果"的鑑定有四個疑難:
  • 雖然在報價單上這些魚通常以PhenacogrammusHemigrammopetersius這兩個屬名標記, 但牠們的鑑定卻將與好幾個屬扯上關係, 如Tricuspidalestes, Petersius, Phenacogrammus, Hemigrammopetersius, Nannopetersius, Alestopetersius以及Rhabdalestes.
  • 火燄剛果(或彩虹火燄剛果)還有幾個英名, Red Congo Tetra, Cherry Red Congo Tetra, Super Cherry Red Congo Tetra或Rainbow Congo Tetra, 這些魚名真的特指某一種魚嗎? 或只是非洲的不同出口商對相同或不同商品的一貫稱呼, 然後被玩家"發揚光大並加料"的名稱呢?
  • 曾經被拿來對應這些魚的種小名有nigropterus, brichardiansorgii. 然而這些魚名真的與市面上的火燄剛果有關係嗎?
  • 幾個水族論壇, 例如Petfred.com以及waterwolves上的玩家對網路上流傳圖片的來源爭論不休. 好, 那麼這些魚倒底是誰是誰呢? 進口到台灣的火燄剛果都是同一種嗎?
我們先看看幾篇非洲脂鯉科(Alestidae)的精典文獻怎麼說, 牽涉"火燄剛果"鑑定議題的幾個已命名種如下:
  • Alestopetersius nigropterus: 它是Poll於1967年根據薩伊產標本所描述的新種[Revision des Characidae nains Africans. Annales du Musee Royal de l'Afrique Centrale Serie 8 Zoologie 162: 1-158], 有人認為這個種與Petersius leopoldianus Boulenger以及Petersius hilgendorfi Boulengeer可能互為同物異名. 然而亦有研究者認為hilgendorfi是獨立的物種.
  • Alestopetersius brichardi: 也是Poll於1967年根據薩伊的Yangambi湖產標本所發表的種類.
  • Nannopetersius ansorgii: 它是Boulenger於1910根據安哥拉的Kilungu湖與Cabiri段的Bengo河所採集標本所命名的物種[On a large collection of fishes made by Dr. W. J. Ansorge in the Quanza and Bengo rivers, Angola. Annals and Magazine of Natural History (Series 8) v. 6 (no. 36): 537-561]. 學名組合還有Phenacogrammus ansorgii, Petersius ansorgii, 與Alestopetersius ansorgii.
  • "Phenacogrammus" roloffi: 火燄剛果的學名被標記成這樣的說法是來自Petfrd.com上的說法. 不過整個Alestidae只有畢卡索燈的種小名是roloffi, 所以這樣的標記是錯的, 可能來自於火燄剛果尾部橘紅色斑塊的聯想.
台灣市面上的火燄剛果有兩個來源, 一個是德國Glaser人工繁殖魚, 第二是非洲的野生魚. 根據Glaser的網頁說明, 被稱為Phenacogrammus sp. cf. nigropterus的魚乃是Dieter Bork首次於德國水族雜誌Das Aquarium所引介的, 產地是薩伊(剛果民主共和國)的Lake Mai Ndombe (經常被誤拼寫為Maindombe)(地圖見此). 這條魚在初入缸的時候可能是黃色也可能是淡淡的橙色, 然後在發情的時候各鰭就會顯現亮眼的橘色而且在胸部也出現大黑斑, 但這條魚絕對不會出現側線上的黑線. jjphoto.dk上的魚則是發情的狀況, 台灣觀賞魚協會網頁上的圖則是未發情的成熟雄魚. 華洋水族, 台族水族與石頭水族 & APT分別在2008與2009年由德國引進這條魚, 商品名是Red Congo Tetra. 但是這條魚是真正的nigropterus嗎?

Glaser還有另一條魚, 標記為Phenacogrammus sp. cf. ansorgii (誤拼為ansorgei), 這條魚看起來像是前者的加強版, 身上多了很多看起來像是出血性細菌病的紅斑, 產地與前者一樣, 但我不記得我在台灣看過這條魚, 而這條魚則絕對不是真正的ansorgii (見最上面的圖), 現在歸屬於Nannopetersius.

另一個來源則是非洲的野生魚, 由石頭水族與台族水族所引進. 然而石頭水族曾引進的魚是幼魚且由於沒有存活, 所以無從得知倒底是什麼玩意兒, 然而台族水族所引進的"Cherry Red Congo Tetra"(最下圖)則是另一個物種. 這就是網路論壇上爭論較大的一條魚....由於魚隻的健康狀況, 成熟度, 性別與是否發情, 這條魚的體色變化較大, 剛進口時未成熟魚雌魚不起眼的體色, 各鰭已延伸但顏色不明顯, 因拍攝角度關係背部的金屬藍變得比較顯眼, 體側黑線不清楚僅呈現各鰭的橘紅色或是rehobothaquatics所拍攝的鮮紅色成熟雄魚(見上圖)都足以令人誤判. 然而這條魚真如論壇上的討論所說是Alestopetersius brichardi仍然有待瞭解, 此魚於2009年9月所進口的魚隻全數由台中利洋水族購買, 其它零售店完全看不到, 因此又稱利洋剛果(見圖).

至於Nannopetersius ansorgii雖然曾經被認為與這些"火燄剛果"有關, 但在查證Poll的原著後我們認為應該是與此議題無關的魚. 然而真正的Nannopetersius ansorgii的活體究竟是什麼樣子? 由於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看法, ansorgii的身份則有另一番爭議, 但因此魚尚未在台灣水族市場上見到, 因此暫時不作討論.

圖片來源: 台族水族, GINSUI, プラゼール水生生物研究所, aqualog.de, Aquarium Glaser, rehobothaquatics.com (photo credit: Toy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