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31日 星期四

2011-03-31新進魚隻

Ventral view of oromandibular structures in: (A) Bangana rendahli, IHB 2003052, 151.3 mm SL, China, Chongqing city, upper Yangtze River basin; (B) Sinilabeo hummeli, IHB 2003051, holotype, 120.0 mm SL, China, Chongqing city, upper Yangtze River basin. lj = lower jaw; ll = lower lip; uj = upper jaw; ul = upper lip; mb = maxillary barbel; mg = mental groove; rf = rostral fold; pg = postlabial groove. Scale bar = 10 mm 文獻來源: Zhang et al. (2006) Copeia 2006(1): 96-102.

Siniperca scherzeri 斑鱖/豹紋克萊斯勒/黑雲克萊斯勒 x 2
Siniperca obscura 暗鱖 x 1
Coreoperca whiteheadi (="Siniperca whitehensi") 中國少鱗鱖 (=白頭鱖, 紅耳克萊斯勒, 白頭克萊斯勒) x 2
Sineleotris saccharae 薩氏華黝魚(=薩氏小黃鼬魚, 桔彩蝦虎) x 9
Leptobotia tientainensis 天台薄鰍(黃金豹紋鰍) (以紫薄鰍Leptobotia taeniops名義輸入) x 5
Triplophysa siluroides 擬鯰高原鰍(虎皮巨鯰, 巨型虎皮鰍) x 2
Parabotia fasciata 花斑沙鰍(大型九間鼠) x 5
Bangana rendahli (=Sinilabeo rendahli)
倫氏孟加拉鯪(華鯪, 火鑽麒麟) x 4
Sarcocheilichthys nigripinnis 黑鰭鰁(花斑黑鰭鯉, 廣西鰁, 紅臉花豹) x 9
Sarcocheilichthys sinensis 華鰁(胭脂鯉, 斑節鰉魚) x 6
Ptychidio jordani 卷口魚 x 3
Acheilognathus tonkinensis 越南鱊 x 5
Acheilognathus meridianus 廣西副鱊 x 2
Tachysurus longirostris (=Leiocassis longirostris) 長吻鮠(沙魚鴨嘴) x 2
Tachysurus ussuriensis 烏蘇里鮠(長尾鯊) x 1
Pterocryptis anomala 糙穩鰭鯰 x 1 (超激珍水黴版)
Hemibagrus macropterus 大鳍鱯(=白鬚長腰鴨嘴) x 2 (晚上會咬其它魚的鰭)
Silurus sp. cf. asotus 某某鯰 x 2
  • 其實每次面對一些有的沒的鯉科魚類我比較在乎的是什麼呢? (1) 嘴巴的形態是不是刮食型會把整個水族箱弄得雞飛狗跳的還有 (2) 脾氣好不好? 其實廣義的鯉科魚類中的鯪亞科(Labeoninae)都是底棲魚, 食性的專化也比其它的鯉科類群來得明顯, 所以呢除了大家很愛的食藻食屑性物種(什麼飛狐啦什麼溫泉魚食神的)外, 還有一群魚是脾氣差而且會刮食其它魚類體表黏膜, 而且非常容易在水族箱中因為混養對其它魚類造成重大傷害的種類. 例如整個Labeo屬(例如什麼非洲花鯉Labeo cyclorhynchus)以及海豚鯽(Incisilabeo behri)(=Bangana behri) 我都認為是混養性極差而且最好不要飼養而且絕對不可以被野放的物種. 所以說我們真的可以從口部的形態來推測其食性是否機車嗎? 看看近代鯪亞科魚類演化的研究就可以發現, 其實魚類學者對於這些鯪魚的嘴型也是耿耿於懷的呀~~因為口部結構不但與生存適應有非常大的關係也是鯪亞科在分類與親緣關係推測上重要的線索. 那我不是魚類學者又為什麼要耿耿於懷? 因為倫氏孟加拉鯪(註一)(Bangana rendahli)這條魚過去被認為是Sinilabeo屬的魚, 那麼後來又被轉移到Bangana屬, 海豚鯽原本也屬於Bangana屬, 這意思是不是說牠們有可能一樣機車? 不但是同種個體間打得你死我活, 也會狂揍其它魚? 但是網路上根本找不到這些魚的行為學研究(怎麼可能有啊, 都是在講怎麼釣怎麼吃不是嗎?), 那麼我是不是可以從演化方面的研究看看"比較兇的魚是不是具有特定的嘴型而且具有比較接近的親緣關係"? 所以我就找了幾篇文章來看. Tang et al. (2009)年的研究著重於鯪亞科魚類的起源以及亞非間物種的關係, 他們的研究顯示鯪亞科起源在2300萬年中新世青康藏高原第二次抬升的時期並分兩次進入非洲, 不過這個研究取樣著重於非洲與青康藏高原產物種, 所以參考價值不大. Zheng et al. (2010)的文章使用了兩個核DNA與三個粒線體DNA序列重建中國產鯪亞科魚類的親緣關係, 在他們的研究結果中, Bangana這個屬顯然並不是單系群, 而兩個親緣關係很遠的類群也具有不一樣的口部形態, 但是這個研究並沒有解讀我的問題, 因為rendahli, behri或是其它我認為有攻擊性的野鯪都沒有被包含在這個研究取樣中. Yang et al. (2010)的文章總算把海豚鯽包含在分析中了, 但是這個研究又偏偏漏了很多中國產物種, 所以這個研究只回答了鯪亞科分類大架構的問題, 對於食性與口型演化的關聯是沒有解釋性的. 基本上我極度懷疑Bangana是一個單系群, 不過目前沒有證據顯示rendahli與那一個物種是比較接近的. 就一般外型來說, rendahli其實會讓我想到湄公魚(Mekongina erythrospila), 兩者的口型其實非常接近, 而湄公魚是一種相當溫馴的鯪亞科魚類, 這是不是可以讓我放心一點呢? [2011-04-16註: 這條魚非常兇, 會攻擊其它魚類的尾柄與體表造成損傷並可能造成死亡, 因此不建議與任何魚類混養]
  • 有關鱖魚和黑鰭鰁的問題看之前的文章
註一: Sinilabeo Rendahl, 1932(華鯪屬)這個屬原本在中國有好幾個種, 不過Kottelat在1998年與2001年的論述中建議把一些中國產Sinilabeo物種移到孟加拉鯪(Bangana)屬中, 其中華鯪(Sinilabeo rendahli)就被移入Bangana成為Bangana rendahli. 但是Sinilabeo這個屬直譯就是"華鯪", 這使得Bangana rendahli這個物種繼續被稱呼為"華鯪"產生了矛盾, 因此我認為Bangana rendahli的中文專名最好被改稱為"倫氏孟加拉鯪"較為妥當. 有關Sinilabeo的命名問題可參考Zhang et al. (2010)發表在Copeia的文章.

魚隻來源: 阿勇水族/廣州石頭水族

2011年3月29日 星期二

2011-03-29新進魚隻

Mastacembelus dayi (?) 某某豹紋棘鰍 x 5 (dayi應該是緬甸魚而不是柬埔寨魚)
Pangio sp. cf. anguillaris 紫羅蘭迷你鰻鰍 x 10
Kryptopterus cryptopterus 檸檬玻璃海象 x 2
Parotocinclus sp. 虎斑蜜蜂小精靈(蓋亞那) x 5
Corydoras sp. C129 新維多利亞鼠 x 4

討論重點是棘鰍的鑑定: 這條棘鰍是以Mastacembelus dayi的名義被輸入, 如果以這個學名在google上搜尋也的確可以得到這條棘鰍的照片, 但是在查證數篇論文後, 我認為這條棘鰍並不是dayi. dayiBoulenger在1912年根據泰國的標本所描述的物種, 但事實上dayi的引證標本是過去被誤訂為Mastacembelus unicolor的標本. Roberts在19861989年的論文中(pdf下載)已經提到過去dayi與unicolor混淆不清的問題, 並且清楚地說明真正的dayi是近似alboguttatus(白星點棘鰍)的物種, 我在查找到可信的dayi標本照片後也確認真正的dayi是一條深色底淺色斑的棘鰍, 與這條較接近favus與armatus的物種是不一樣的. 根據這些文獻的佐證, 我認為這條被水族界以dayi流通且產於柬埔寨的魚可能是尚未被描述的物種. 棘鰍的飼養甚少被水族文獻所提到, 事實上不同種的棘鰍的飼養方法差異極大, 以armatus/flavus這類的中型棘鰍(大型的指的是噴火龍那類的叫大型)來說, 牠們的成體有非常明顯的食魚性, 但為其鱗片細小, 因此也不能與容易刮傷魚鱗的物種例如倒游鯰(Synodontis)或吸甲鯰(Loricariidae spp.)一起飼養. 多數物種是不接受飼料的, 因此應該以紅蟲或蚯蚓餵食. 此外我們的飼養經驗也顯示這類棘鰍的"上溯"能力非常好, 所以一早起來發現魚不見了, 可能不是跳缸, 而是鑽進上部過濾槽去了. 因此飼養棘鰍應該有一些不同的設計. 根據我們飼養極多棘鰍的經驗大致可以把棘鰍的飼養歸納如下:
  • 飼養所有物種都要加蓋, 缸角一定要以物品填充好以免跳缸, 棘鰍是非常容易跳缸的生物
  • 所有的棘鰍都不可與小型燈魚或鯉科混養
  • 應該給予躲藏的空間
  • 東南亞的Mastacembelus的成體有明顯的食魚性, 連慈鯛都可以被吃掉
  • 西非河產物種生性比較害羞, 儘可能單獨飼養或只與夜行性和平魚類混養
  • 東非湖產種類與東南亞小型種類可混養, 但應給予足夠的食物
魚隻來源: 澄澔水族

2011年3月28日 星期一

2011-03-28新進魚隻

Pelvicachromis humilis Dinkaya x pair
Pelvicachromis humilis Falsade x 1 pair
Mastacembelus sp. x 5
Oryzias sp. "burmanicus" 緬甸黃翅稻田魚 x 一堆
Omobranchus ferox 黑斑肩鰓鳚(兇猛肩鰓鳚) x 5
某某肩鰓鳚 x 4
某某塘鱧 x 2

我對新加坡魚場的信賴度越來越低了, 我真不知道這條稻田魚是那來的. 一看就是javanicus不是嗎? 但是javanicus並沒有產於緬甸的記錄啊, 所以那個採集地是可信賴的嗎? 近期新加坡魚場已經連續以不同的名字賣一樣的東西, 首先就是那個新加坡稻田魚, 我已經說過, 我認為那個就是javanicus, 然後這條所謂緬甸來的東西, 我認為就是javanicus, 報價單上的burmanicus根本就是不存在的學名. 另外一個什麼"蘇門答臘產的Oryzias celebensis"更有極大的可能依然是javanicus. 所以我真的不知道新加坡魚場在想什麼, 這樣可以建立信譽嗎?

魚隻來源: 華洋水族

2011年3月27日 星期日

2011-03-27新進魚隻

Puntius sp. cf. asoka 某某無鬚魮 x 1
Hypselobarbus jordoni 杰氏高鬚魮 x 1
Garra sp. cf. hughi x 1
Bangana diplostoma 雙口孟加拉鯪 x 1
Glossolepis wanamensis 大帆綠蘋果 x 3
Horabagrus nigricollaris 黑項下眼鱨 (不是紅尾黃金貓Horabagrus brachysoma或雙星紫羅蘭貓Mystus bimaculatus) x 2
Yasuhikotakia splendida 黃尾帝王鼠 x 2

所謂的美人, 也就是黑帶魚科(Melanotaenidae)魚類以及其它沒有直接相關但在水族上被歸成一個商品大項的淡水生擬鯔科與銀漢魚科魚類)大概在20多年-30年前進入台灣市場, 早期所謂的陽春魚種其實是到目前為止分類上還不太清楚的Melanotaenia splendida, Melanotaenia trifasciata, 紅蘋果Glossolepis incisus, 到1985年代左右才開始引入石美人這類的魚種, 當時的石美人也都還是野生個體. 但是到了現在, 整個全球水族市場上最常見的Melanotaenia只剩下幾個種, 石美人, 電光美人, 藍美人, 紅尾美人, 黃金美人, 然後頂多加上帕金森美人, 還有2-4種不常見一般人也沒啥興趣的物種. 大帆綠蘋果這條魚其實是在野生的紅蘋果引入之後隨之引入水族市場的, 在10幾年前或更久以前不算是非常少見的水族物種, 但是近年就幾乎消失, 連印尼與新加坡魚場的stocklist也沒出現. 根據一些水族網站的報導, 這條魚之所以在水族市場上消失有兩個原因, 首先是人工繁殖個體的消失或弱化(記得台灣魚場本來是有這條魚的), 其次是原產地Lake Wanam被莫三比克吳郭魚入侵(基本上就是人的問題), 導致野生族群瀕危. 而因為食用魚類引入而導致東南亞特有淡水魚的消失事實上是非常嚴重的現象, 然而我目前並沒有看到印尼政府針對食用魚類放養導致的生態系破壞採取什麼樣的作為. 同樣的問題在台灣也是一樣的. 台灣絕大多數的水域都是外來物種的天下, 而這些外來魚種中有絕大多數其實都是漁業當局與相關團體以"增加漁業資源"的理由引入的, 而且這些物種在大多數的外來物種移除與監測計畫中都被有意無意地忽視, 我不能理解的就是, 只要講到外來種, 多數學者只會對魚虎玻璃魚琵琶鼠窮追猛打, 但是對於百年以來破壞台灣低海拔湖沼生態系的食用鯉科魚類視而不見, 然後再把責任推給民眾棄養與放生團體(這當然是原因之一), 還有業者. 但就是絲毫不檢討於外來食用魚類引入的問題, 也沒人檢討倒底是什麼樣的學者對這些適應力強體型又大的外來魚類大開方便之門, 但是對幾乎沒有威脅的大多數觀賞魚類龜毛封鎖(但明明又封鎖不了), 造就了我們這個怪異的政策執行所導致的外來種橫行問題. 我們漸漸看到德國與日本輸入台灣的野生魚類作為觀賞魚, 會不會有一天我們在Glaser的網頁上看到這樣的文字: 某某魚在20xx年首次由台灣輸入德國, 並已經在德國成功人工繁殖, 此魚在台灣已經因為環境的破壞近乎絕滅?

2011年3月26日 星期六

2011-03-26新進魚隻

Rasbora dusonensis 黃尾剪刀(不是Rasbora rasbora 霸王燈) x 10

體型巨大的小波魚有好幾種, 其中
Rasbora rasbora這條魚的英文名叫Gigantci Scissortail Rasbora, 意思就是說牠是超大隻的小波魚, 但是據說它頂多長到13cm, 比起尾斑小波魚Rasbora caudimaculata的15cm還差了一截, Rasbora有為數不少的物種在分類鑑定上還有不少問題, 也缺乏水族箱飼養或野外觀察的統計, 所以呢倒底那一種的體型會是多大的呢? 不過以目前已經在水族市場上出現過的物種來說, 黃尾剪刀Rasbora dusonensis據說才是最大的, 根據標本檢查, 最大隻的個體約是20cm. 至於紫羅蘭燈(Rasbora einthovenii)頂多長到9cm, 比起這些大型的小波魚依然是小巫的呀. 黃尾剪刀在台灣的市面上算是不常見的魚, 有人說這魚可以在"金三角燈"裏挑到, 黃尾剪刀是一條只產在中南半島南方的魚所以這是有可能的.

魚隻來源: 永信水族(屏東店)
圖片拍攝: 陳猴啾

2011年3月25日 星期五

2011-03-25新進魚隻

Aspidoras taurus 金牛斑點鼠(金點斑點鼠) x 10 (比較2009年6月輸入的愛瑪斑點鼠)
Alfaro cultratus 藍鑽胎生鱂(刀鱂) x 20
Xenotoca eiseni 紅尾胎生鱂 x 20
Puntius manipurensis 曼尼普爾彩虹鯽 x 10
Cryptoheros panamensis (=Neetroplus panamensis) 巴拿馬血鑽 x 5 (顧小魚影片)
Betta simplex 藍月鬥魚 x 2 pairs
Tetraroge nigre 無鬚真裸皮鮋 x 2

2011年3月24日 星期四

2011-03-24新進魚隻

Yasuhikotakia sidthimunki "Laos" 寮國產網球鼠(超大隻成體) (以Yasuhikotakia nigrolineata 條紋網球鼠名義輸入) x 20
Puntius narayani 夕陽鯽 x 20
Rasbora caudimaculata 尾斑小波魚(大型紅尾剪刀) x 15
Rasbora wilpita 斯里藍卡彩虹小波魚 x 10
Belonophago tinanti 神針火箭 x 4
Leporellus vittatus 飾帶稚脂鯉 x 5 (日名:
レポレウス ビッタータス)
Parodon affinis 小下口脂鯉 x 21
Chrysichthys ornatus 華麗大眼貓 (=絢麗鯰) x 5
Lophiobagrus cyclurus 坦湖黑貓 (=圓尾脊鱨) x 6
Corydoras orcesi 奧西斯鼠 x 5
Corydoras undulatus 阿里鼠 x 10
Corydoras polystictus Pantanal 潘塔納爾產寶貝鼠 x 10
Parailia pellucida 非洲幽靈鯰(玻璃副沙鯰) x 9
Gambusia vittata (=Flexipenis vittatus) 飾帶食蚊魚 x 7
Melanotaenia australis 紅尾美人 (以Melanotaenia papuae巴布亞美人名義輸入) x 10 (事實證明德國人也是會唬爛的)
Placidochromis sp. “Phenochilus TANZANIA” 藍寶石 x 5 males
Pelvicachromis subocellatus 眼斑鳳凰 x 2 pairs
Pelvicachromis humilis DINKAYA RED/BLUE 菲米利翡翠鳳凰 x 2 pairs
Pelvicachromis humilis FALESADE 菲米利翡翠鳳凰 x 2 pairs
Cynotilapia afra COBUE 金背斑馬 x 5
Channa gachua (Malaysia Black Jet) 馬來亞黑雷龍(目前還沒看出有什麼不一樣) x 5
Channa sp. Fire & Ice 夢幻血斑雷龍 x 2
Ctenopoma weeksii 陰陽軍艦 x 7
Betta picta 匹克特鬥魚 x 10
Betta sp. cf.stiktos 史帝克托鬥魚 x 5
Parambassis gulliveri 紅翅國王(澳洲紅翅巨型玻璃魚) x 3
Mastacembelus frenatus 非洲長尾棘鰍 x 2
Mastacembelus greshoffi 網紋大理石棘鰍 x 3
Nerritina sp. 帝汶多彩蜑螺 x 10
Nerritina sp. 緬甸彩虹蜑螺 x 10

[再說]

2011年3月23日 星期三

2011-03-23新進魚隻

Heros efasciatus Rio Negro 尼格羅綠彩鑽菠蘿 x 10 (不是Heros severus)
Hemigrammus stictus
一點紅 x 4
Hyphessobrycon loweae 凱蒂燈(?) x 4 (參考此處說明)
Hyphessobrycon sp. cf. vilmae "Red Tail Glass Vilmae Tetra from Upper Xingu" 紅尾巧克力霓虹燈 x 4
Amblydoras nauticus 霹靂鐵甲武士小魚 x 3
Tatia sp. 某某豹鯨 x 11
Pseudotothyris janeirensis 紅木紋小精靈 x 5 (不是Schizolecis guentheri, 枯葉小精靈, 亦有人稱紅木紋小精靈)

魚隻來源: 澄澔水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