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1日 星期四

2011-08-31新進魚隻

Barbonymus gonionotus 爪哇四鬚魞(阿公店溪產) x 2

爪哇四鬚魞這個外來入侵物種為什麼會在台灣的南部河川裏變得到處都是是一個很有梗的故事. 雖然我在2010-12-13已經講過這事, 但這事還有發展:
  • 一開始所謂的武昌魚指的是Megalobrama amblycephala, 也就是團頭魴, 但後來不知道為什麼武昌魚一詞被套用在晚近不知何原因與管道引入, 然後在台灣中南部變成外來入侵種的高體四鬚魞Hypsibarbus pierrei.
  • 後來在論壇上開始有大大質疑所謂的粗鱗武昌其實不一定是Hypsibarbus pierrei, 而是爪哇四鬚魞Barbonymus gonionotus, 因此我們就開始懷疑台灣是否有兩個入侵種? 兩者目前入侵的程度是否有差異? 有多少網路資訊是基於錯誤鑑定的結果?
  • 好的, 我們其實已經確認台灣的環境中同時存有高體四鬚魞和爪哇四鬚魞兩個種, 但是網路上又有人說這些魚是水族貿易以"金鯽"名義引入的, 然後還有大大認為學名應該是Hypsibarbus vernayi. 那這是怎麼回事?
  • 根據我們近幾年對多數盤商的輸入狀況(包含混獲的魚)的瞭解, 在水族市場上流通的"金鯽"(=藍帆巨鱗鯽)應該是Hypsibarbus wetmorei. 我們沒有看過其它Hypsibarbus被輸入過. 這類的魚可能來自印尼線(少), 泰國線(多), 而緬甸線與印度線的可能性不算很高. 而我不認為已經在台灣野外被捕獲的物種是Hypsibarbus vernayi.
  • 然而, Hypsibarbus wetmorei有沒有可能也已經在野外建立族群我們還沒看到證據. 我曾說過, 一個外來觀賞魚要能夠在野外建立族群有幾個前提得達成: (1) 價格要便宜, 才可能被大量買去宗教放生; (2) 性比不能懸殊, 否則少數一兩隻不可能建立族群; (3) 卵粒與仔魚細小的魚還要可以躲過天敵(尤其是其它已經建立地盤的外來種)的攻擊; (4) 可以渡過台灣的冬季與水溫變化極大的淡水環境; (5) 耐污染. 但是否所有的HypsibarbusBarbonymus都有這種本事我們並不清楚, 我認為這些外來物種可以建立地盤有很大的原因是因為台灣的溪流環境經常被電魚, 毒魚, 污水排放, 天然災害, 亂七八糟的假生態工法所毀掉, 因此河川中的優勢物種就不斷地洗牌, 不斷有新的棲位(niche)被空出來, 但這些被嚴重干擾的棲地基本上是原生物種很難佔有的, 所以不管什麼溪, 就算是水質還OK, 中下游也幾乎是外來種之間互相競爭. 這類體型大, 耐污力不差, 取食敏捷的東南亞產鯉科魚類可以在台灣的南部與宜蘭存活就不是令人訝異的事.
  • 我認為有必要瞭解水族館販賣的金鯽是否也已經有個體被宗教放生到野外去並建立族群(意指可自行繁殖而且族群可存留), 但是我們無法推測已經入侵的高體四鬚魞及爪哇四鬚魞是怎麼來的, 因為在水族貿易中並沒有見到牠們的流通, 就算有, 那個量也要大到一定的程度才行.
魚隻來源: 高醫大海陸空暨水產海產人文景觀生態研究室
新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