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18日 星期六

自台東三鐵比賽湖中釣起的是紅銀板,不是食人魚!

5/18的蘋果日報又刊出一則新聞,指出台東的三鐵比賽湖中有民眾釣起食人魚。記者還訪問了兩位學者與林業管理人員,可想而知,這則新聞一定是在蘋果日報慣用的加油添醋與恐怖恐嚇口氣下結束。但,根據蘋果日報的照片,那,真的不是紅腹食人魚(Serrasalmus nattereri),而是紅銀板(Piaractus brachypomum)。

我想說的是,台灣對於這些常見水族觀賞魚類的鑑定能力真的是非常不足,連差異這麼大的魚都能鑑定錯,還上了報,還製造了民眾恐慌,我認為非常不應該。

我在先前的文章與媒體訪問中已經表示過紅腹食人魚與紅銀板的差異,食肉性與雜食性種類差異在於肉食性種類的牙齒是尖的,而雜食或草食性種類的牙齒是平整的。而這些魚的頭部與身體比例、下顎延伸的角度也都不一樣。許多發現食人魚的謠傳也多半是紅銀板(Piaractus brachypomus)或黑銀板(Colossoma macropomum)幼魚的誤判。

此外,這類的魚也不在夜間覓食,請問請員工夜釣是能釣到什麼?食人魚在生態系中是掠食者,但牠們屬於比較容易因僅迫或食物不足自相殘殺並在小空間大量群聚的狀況下才會攻擊大型受傷動物。所以不要再相信沒有根據的說法了,然後也不要和鄉民在那邊3D來3D去,我覺得好無腦好討厭。

我認為一般民眾的確不應持有食人魚(我指PygocentrusSerrasalmus屬),而這種屬食人魚也最好不要輸入,但,從以前到現在,國內媒體上的"釣獲食人魚記錄"極少是真的。我認為我們的學者和管理單位不應該隨著媒體起舞,應該要以正確的知識來防堵外來種,而不是以錯誤的偏見來恐嚇民眾。

以下是本部落格過去提及食人魚議題的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