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日 星期一

2010-11-01新進魚隻

Corydoras oiapoquensis 奧柏根鼠 x 5
Corydoras sp. new potaroensis 新胭脂鼠短吻型 (=帝王芝麻鼠, 帝王胭脂鼠) x 4
Corydoras sp. new potaroensis (=Corydoras sp. "White Solox semi-longnose" 新胭脂鼠半長吻型 (=長吻帝王胭脂鼠) x 1
Corydoras sp. hybrid 某某雜種鼠 x 1
Corydoras davidsandsi "Santa Isabel do Rio Negro" shortnose 大衛鼠 (=聖塔依貝莎產大衛鼠) (有待討論的魚) x 5
Corydoras davidsandsi "Santa Isabel do Rio Negro" semi-longnose 大衛鼠半長吻型 (=聖塔依貝莎產大衛鼠) (有待討論的魚) x 5
Corydoras sp. C096 黑箭米老鼠 (=帝王黑箭米老鼠) x 4 (名稱問題看這邊)
Corydoras sp. C096 longnose 帝王黑箭米老鼠狐狸吻型? x 1
Pareiodon microps 鋸頰鯰 (=藍色鮫鯨, 紫蘿蘭鮫鯨) x 8 (中名似被乎被混用了, "紫羅藍鮫鯨"一詞也被使用在完全不同科的Cetopsis sandrae上)
Pseudostegophilus nemurus 帶紋鮫鯨 x 5
Ochmacanthus sp. 豹紋吸血鯰(或豹紋吸血鬼) x 4 (與2009年輸入者不同種)
Micropoecilia minima 桔翅花斑鱂 (=迷你多彩小花鱂)
Oreichthys crenuchoides 黃帆鯽(=霓虹藍臀帆船鯽) x 8
Scardinius erythrophthalmus 紅眼血鰭鯉 x 3
Bagana behri 海豚鯽 x 2
Cyprinidae spp. 由金三角燈中挑出之雜鯉 x 2
Oxyeleotris urophthalmus 幻眼迷彩塘鱧 x 2
Channa harcourtbutleri 茵列雷龍 x 2
Channa bankanensis 班卡雷龍 x 5
Channa pleurophthalma 七彩海象 x 3
Hypopomus sp. 紅面迷彩飛刀 x 5
Characidae sp. 由裘莫黃翅夢幻燈中挑出之雜燈 x 1
Schistura savona 砂南鰍 (由印度環紋鰍Longischistura striata中挑出) x 5
Fluviphylax sp. “Brazil, 巴西燈眼鱂 (=巴西小可愛燈眼鱂, 巴西溪花鱂) x 1

東西很多, 大概要說說的有幾件事:
  • 那個Pareiodon microps吃啥? 一般來說毛鼻鯰科(Trichomycteridae)是完全不適合一般家庭水族箱養殖的物種, 我說不適合是因為一般人根本無法提供足夠的血, 腐肉, 和適合的活體魚類讓這些怪咖刮黏膜, 吃肉, 吸血, 而且水質還要保持良好. 有人可能以為這些東西的食性很不尋常大概是生活在髒髒的水中, 阿這就錯了, 其實這個科的魚對水質的要求挺高, 稍微一個怎麼樣就缺氧或感染byebye. Pareiodon並不是首次輸入台灣, 根據Fernándeza & Schaefer (2009)的研究, Pareiodon屬於取食魚體黏膜的演化支系, 然而這個屬本身的口部構造卻返祖演化為"一般型", 這也就是說Pareiodon事實上並不是刮取黏膜型的魚, 而是可以"吃東西"的. 根據我們的飼養經驗, 這個屬是可以餵食紅蟲或味道較重的沉底飼料的. AquaLog News便討論過這個議題. 但是這次輸入的PseudostegophilusOchmacanthus就是取食魚類黏膜, 我們過去的飼養經驗顯示牠們對底棲魚不是很有興趣, 而一旦以活魚餵食, 受傷的魚就應該要儘快移除以免滋生病菌. 此外這類的魚也相當容易感染白點或胡椒病
  • 那個名字又變很長的大衛鼠是怎麼回事? 其實Corydoras davidsandsi發表時所使用的模式標本採自Rio Unini, 這個地方離Santa Isabel do Rio Negro的直線距離大概是近400km, 在這樣的地理尺度下(而且Santa Isabel可能只是集貨點不是採集點), 大衛鼠真的會有什麼遺傳或形態上的分化嗎? 曾經有一說認為所謂的聖塔伊沙貝所產的大衛鼠的鰓蓋比較透明, 但是看了最會計較的日本人的網頁(如リミックス名東店熱帯魚)或鯰魚星球的照片, 我就有一點懷疑Santa Isabel的大衛鼠是否真的有那麼不一樣. 另外, 這次輸入的大衛鼠中有半長吻也有短吻的個體, 這是很有趣的現象, 這表示我們有必要好好看看當年這隻魚被發表的時候所根據的標本是長什麼樣子. 目前我姑且把半長吻與短吻的東東當成不一樣的單元
  • 新胭脂鼠的中文名最近似乎有點亂亂的. 這隻鼠魚原本就被稱為new potaroensis, 所以第一次輸入時就被稱為新胭脂鼠, 但後來又多了"芝麻帝王鼠"以及重新組合的"帝王胭脂鼠"兩個商用名. 然而帝王胭脂鼠這個詞早在台北石頭水族時代被使用在半長吻的物種上, 所以增加了一些困惑. new potaroensis在原產地其實與另外兩種鼠魚共棲, 但很妙的是具有相同斑紋的半長吻(コリドラス セミロングノーズホワイトソロックス)與長吻(コリドラス ホワイトソロックス)物種卻被日本人合稱為"white solox", 而這個半長吻的物種其實就是當年石頭水族引進的長吻帝王胭脂鼠.
  • C096中也可以找到狐貍吻型的鼠魚嗎? 是的. 這批魚其實是以pastazensis的名義輸入, 到貨後才發現是C096, 先前我並沒有留意到C096這樣的斑紋與其它的鼠魚有類似之處, 後來我才發現, C096很可能是與帕斯塔茲鼠在秘魯的某些區域如Nanay是共域的. 如果以C096的日名去搜尋, 赫然發現原來日本人也在C096中挑到狐貍吻的鼠魚, 但起來好像長吻海盜鼠但是又不是...算是一個有趣的發現. 基本上我並沒有預設混在C096中的狐貍吻鼠魚一定不是長吻海盜鼠或pastazensis, 主要是因為某些鼠魚似乎可能呈現多態性擬態的斑紋(例如薩瑞塔鼠就是這樣), 所以這樣的斑紋變化是否暗示牠們是不同的魚種還是有待商榷的.
  • 另外我認為有必要說明一下最近這些小型雷龍(鱧)的商品名與學名的對應問題. 過去我並沒有留意過班卡雷龍(Channa bankanensis)是否曾輸入過台灣, 我第一次在水族館中看到班卡雷龍的時候, 這東東是以五點雷龍(Channa marulius)的名義販售, 而且似乎有兩批班卡雷龍都是以五點雷龍的名義出售. 另外班卡雷龍的小魚露西亞雷龍的幼魚也相當類似, 然露西亞雷龍又經常被當成班卡雷龍輸出, 其實兩者頭型有點差別, 大家可以比較一下. 此外, 寶納雷龍(Channa panaw)與龐克雷龍(Channa punctata)亦非常相似, 而我認為今年輸入的龐克雷龍看起來都是寶納雷龍的成體, 我認為這些物種的鑑定是有必要被犛清的. 兩者個差異可以參考這邊的說明.
魚隻來源: 民權水族, 民族水族, 大龍水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