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4日 星期三

2009-02-04新進魚隻

Orthorsternarchus tamandua 火鶴飛刀 x 2
Neoheterandria elegans 虎斑花將 x 1對
Xenotoca variata 鑽石胎生將 x 2母
Ameca splendens 墨西哥黃尾胎生將 x 2母
Hypseleotris compressa (?) 澳洲短塘鱧 (澳洲皇后塘鱧, 火紅帝國塘鱧) x 2

火鶴飛刀這條魚進口到台灣已經很多次了, 倒底有那一位大大養活或養得很久還不清楚. 不過可以確定的是牠非常神經質, 而且行動隱密, 因此一定不適合大喇喇的人來養. 牠那個長長的頭部看起來像極了食蟻獸, 這也就是為什麼Boulenger當時以"tamandua"當作牠的種小名的原因. Eric J. Hilton等人在2007年重新描述了火鶴飛刀這條魚, 並且針對亞馬遜地區具吻部或頭部延長的裸背鰻目物種進行比較形態學與生態學的研究 (他們也在2005年研究了黑傑克飛刀的雌雄異形性), 他們認為亞馬遜地區這些外型相近的裸背電鰻其頭部延長的發育來源其實是不一樣的. 火鶴飛刀是整個頭骨的延長, 然而象鼻飛刀則是吻部的延長. 有關這條魚龜毛難養的特質已經在很多的論壇與網頁提過, 諸如牠是深水魚, 需要低一點的水溫, 對噪音敏感等等. 由於這次進口的魚隻個體很小(12-15cm), 因此我們暫時使用一個8L的小缸進行檢疫, 使用一段PVC管讓牠們躲藏, 儘可能不開燈, 並只在夜間餵食冷凍紅蟲. 有一些討論提到這條魚在緊迫或瀕死時身體會呈現粉紅色. 不過這樣的觀察還有待更多的飼養經驗來佐證.

此外所謂的"短塘鱧"(Hypseleotris)的分類在近幾年有相當大的變動. 台灣市場上流通的主要有兩個種, 一個是來自台灣東南部河口的種類, 而另一個是來自印尼或德國線的物種. 但在鑑定上有一些疑義. 這得等我們的"澳洲短塘鱧"真的長大了再談.

魚隻來源: 華洋貿易
圖片連結: Atlas Dr. Petz.org, 台灣魚類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