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20日 星期二

為了降低塑膠垃圾,水族社群本來就應改變用過即丟的習慣

你願意好好整理塑膠袋重覆利用?每次都花錢買?還是凹減價?
最近看到ppt上有人在罵,為什麼買魚的提袋還要加兩元?難道是要用手拿回去?結果我看那篇po也沒什麼人回應。其實長期養魚養兩爬的人都知道,這個行業中的很多環節都會製造大量的塑膠垃圾,而且因為各縣市政府的環保回收差異,使得就算你有心想要回收都無處回收。我就談談有什麼樣的垃圾會在買魚賣魚的過程中產生好了:

  • 如果你去店家買一條魚,如果只是一般小魚,應該就只會產生一個單層塑膠袋和一個手提塑膠袋的垃圾。
  • 但若你去店家買多鰭魚(恐龍)、陶樂鯰(哭貓、笑貓、XX武士)、頂鰭鯰(XX魔鯨、XX虎鯨)、麗甲鯰(XX鼠、XX戰車鼠)還有所有的吸甲鯰(異形),那店家通常就會為了怕胸鰭或背鰭刺破塑膠袋而包個兩層,然後再加一個手提袋。
  • 好,如果是郵寄呢?除了這些以外還會再加上一個保利龍箱,可能還有暖暖包,甚至為了怕小袋子晃動,有些比較專業的店家還會再加上一個大塑膠袋來確保所有的魚不會因為袋子滾動而受到驚嚇)。

那麼當你收到這些魚以後,你會怎麼處理這些塑膠袋?它們在日常生活中有其它用途嗎?其實我認為是有的。一般來說裝魚用的塑膠袋比起最一般的塑膠袋來說材質會好一點,因為要能夠耐得住灌入氧氣後的膨壓、水壓也要能夠耐得起運送,甚至是魚類從裏到外的碰撞。比較專業的水族業者還開發了運送魚專用的塑膠袋(例如所謂的龍魚袋、魟魚袋),或是透氣袋。這些袋子的設計開發就是為了增加魚類在運送中的存活率,也降低任何因為擠壓而造成的死亡風險。

但是正因為這些袋子的規格特別,所以你在收到魚以後,就算你洗一下晾乾,它們可能不會拿來裝食物,不會拿來裝小工具。最好還是拿來裝魚。要不然可以被使用的場合並不算很多,丟掉其實也很可惜,因為塑膠料比較好啊~~ 

以我們研究室來說,在許可的狀況下,我們會儘可能在拆袋的時候小心拆解,以免磨損塑膠袋而造成破損。然後在拆開以後會把袋子晾乾,依尺吋整理存放,你就是不知道那一天會用到這些堅固的塑膠袋。好比說對水、運送、轉寄時都可能會用上。

當你知道買一條魚會產生一些塑膠垃圾以後,那麼買魚的時候自己帶重覆利用的塑膠袋或是布製手提袋其實應該不為過。當然我認為如果要配合限塑政策,或許我也建議一些水族業者,可以鼓勵到店購買的顧客自備購物袋,然後達到一定金額以後意思一下折扣5元之類,有點像星巴克鼓勵使用隨行杯而不使用一次性紙杯一樣。如果這樣做的話,我相信水族業這個經常使用大量塑膠袋的行業,應該可以為減塑與循環利用做出比較好的示範。

這時候我就建議水族工會和協會了,應該要主動為這樣的事情表態才能顯出自己是一個跟得上時代的產業,不是嗎?

2018年2月18日 星期日

有那些淡水觀賞魚可能會很快步入絕滅?

只產在剛果桑加河的黃金二線剛果(Phenacogrammus aurantiacus)的野生族群很可能會在短時間消失
從小學二年級開始養魚養到現在幾十年了。其實這麼多年來看到台灣、亞洲與全球淡水觀賞魚產業的變化,我認為根據消費型態、市場轉變、全球環境變遷、貿易模式,還有各國法令的執行狀況,我大概可以預期有多少在寵物貿易上流通的淡水魚會很快在幾十年,或更短的時間內從野外,或完全絕滅。為什麼我有這樣的憂慮?因為我有非常完整的,許多市場上的新魚從被發現、產生天價、然後爆大量、削價競爭到三年內無魚可賣的資料。而這樣的現象幾乎在近10幾年來一直出現,有些在我小時候很常見的野生觀賞魚(例如大帆綠蘋果),只剩下人工繁殖個體,在原產地幾乎滅絕。

以下我就告訴大家我根據那些準則判斷那些魚類會快速消失,而且可能連一隻都留不下來。

  • 是否受到華人世界的瘋狂喜愛:只要被華人喜歡上的東西大概都很難逃過一劫。所謂的華人包括台灣、中國、東南亞的華人社群。當然我不是說華人世界就是可怕,其它民族對野生動物也有很多消費,但不像華人如此全面。
  • 野生個體是否在很短的三五年內被撈到族群量大降:我想有在觀察市場的人都應該可以看得出來,有些物種從少量進入市場,到隔一兩年價格下降瘋狂出貨,到瞬間沒有魚可賣或體型變小,不需要五年時間。
  • 是否難以在繁殖場中自然繁殖?對,有些魚就是難以自然繁殖。所謂自然繁殖的意思是說在養殖場中自己配對就生了,如果只是靠著打激素來採精採卵,那就不算是自然配對繁殖
  • 繁殖場的種魚來源是否很少所以後代就很難建立永續人工繁殖族群:是的,很多魚在遺傳多樣性不夠高的狀況下就很容易因為近交交配而產生不健康子代,也不可能持續提供市場所需要的數量。
  • 棲息地是否很狹窄?很多魚類的棲息地非常非常狹窄,常常只有幾個小水澤、一小片雨林、或是一小段河流,然後就沒有了。只要成體或亞成體被大量撈補,而幼體又容易被掠食者吃掉,那這個物種就可能很快完蛋。
  • 棲地環境是否位於受到地區與全球矚目的生物多樣性熱點?如果是,那麼大概也還會有一些區域或國際關注來免於立即性的毀滅,如果不是,那就慘了
  • 棲地環境是否位於保護區內:如果位於保護區,或許還能被保存一陣子,但若不在保護區內,那情況可能就會很慘重。
  • 原產國是否具備有效的行政與法律約束?有些國家空有法令,但執行成效很差,所以就算是位於保護區的棲地,還是會被非法盜採。很多蘇利南的魚就是經由這樣的管道出現,但為了要躲避查緝,就會謊稱是巴西的。
  • 運送過程中的死亡率是否很高?有些魚基於成本考量因素,包裝與出貨前的蓄養狀況並不好,就算是知名日本採集業者的包裝也未必比較高明。
  • 雌雄性比的偏差是否很大?魚類的性別決定因素非常複雜,因此在一群魚中經常有非常懸殊的性比(sex ratio),如果一種魚的性比懸殊,例如100隻裏面只有20隻雌魚,若20隻雌魚都在運輸過程陣亡,而且多數消費者根本買不到雌魚,那這批雄魚也等於報廢。
  • 是否沒有專業的人工繁殖社群和保育計畫?有些魚類因為長期有一些比較專業的玩賞社群存在,所以每一個產地的個體都會被保留並繁殖。但有一些類群則不是,總是要到族群量少到已經不能再少了才會啟動一些復育計畫,但很可為時已晚。另外如果一些玩賞社群對地區族群的保種缺乏概念而亂雜交,那也不利於這些魚類的生存。
  • 消費者普遍不知道怎麼飼養或忽視飼養門檻而造成傷亡:這實在太多了,絕大多數在熱帶雨林中的魚類都不耐高溫,但不少消費者誤以為熱帶魚就可以適應高溫,這樣的無知與誤解就會讓許多魚類枉死。
  • 同時受到觀賞魚貿易、當地漁撈(食用)、棲地破壞(包含外來入侵種)多重衝擊:這個就不必說了,很多魚類面臨這種複合式的威脅。

好,以下我就要挑出一些我認為具備上述特質而在未來短時間內會大量滅絕的淡水魚:

脂鯉目(Characiformes)中所有色彩鮮豔、分布狹窄、產於上游、單價超高的燈魚:這類燈魚的問題是個體量少、DOA高、最後能夠進入繁殖者手上成功繁殖出下一代的種魚很少,而且多數都有飼養沒有那麼容易的問題。所以絕滅的風險並不低。而且相對來說,非洲大陸產的脂鯉的絕滅風險比南美的更高,因為非洲面臨嚴重的土地與森林破壞、飢荒、外來種問題。此外非洲燈魚的採集、包裝與運輸狀況很不好,所以DOA一向超高,也就是說貿易中大多數的個體都是死亡的,有時候甚至可以超過90%。雖然有些燈魚是有人工繁殖技術的,但是多數業者也只挑少數主力物種進行繁殖,例如亞瑪帕三色燈和可卡燈就是例子。但這些連野生個體都很稀少的物種,其人工繁殖群可以維繫多久是很難說的,因為關鍵還是在遺傳多樣性太低,而多數野生個體已經被消耗完。
鯉目(Cypriniformes)中部份色彩鮮豔、分布跼限的高單價小型物種:例如Rasbora中有些只分布在婆羅洲少數地區的物種也同時受到森林砍伐與油棕產業擴展的威脅。中南半島與婆羅洲產的爬岩鰍也有類似的處境,因為漂亮又被訛傳能夠除藻所以就被大量捕捉,但其實大多數人都養不活,而牠們的棲地也非常容易受到水污染的破壞。此外一些南鰍(Schistura)因為體色鮮豔也容易進入市面,但是因為許多物種的分布非常狹窄,所以一時之間的嘗鮮與好奇就可能對這類物種造成災難。
中國產的多數洞穴魚類(cave fishes):中國廣西到越南北部的地下洞穴中的金線魞在這些年成為觀賞魚市場上的新鮮貨色。然而因為洞穴魚類的生存環境非常容易受到污染破壞,因此捕捉這些珍貴魚類對牠們來說就是雪上加霜。多數洞穴魚類都無法在一般消費者的小型水族箱中生存,也無法像墨西哥盲魚一樣適應水族箱環境,因此洞穴魚類的過度撈捕和環境破壞可能是一個造成牠們滅絕的隱憂。此外我不認為有任何強而有力的法規能阻止當地人靠山吃山。
許多胎生與卵生鱂魚:雖然有很多鱂魚社群致力於保存種源,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還是有為數相當多的鱂魚即將步入絕滅。尤其是以中美洲高地的鱂魚狀況最糟。因為這些地區的類群同時受到農業灌溉的威脅(把水抽乾棲地就消失)還有外來物種的入侵。此外牠們多數在觀賞魚市場上不存在,因此也沒有足夠的人工繁殖個體來延續物種命脈。就算有些鱂魚有人工繁殖族群,也多半有親本遺傳多樣性低,子代受到線蟲感染,還有畸形率很高的問題。
東南亞產的多數野生鬥魚(Betta)、其近緣屬與其它攀鱸:雖然在新加坡與其它東南亞國家都有一些社群保存野生鬥魚,但最大的問題是許多繁殖上的努力跼限於漂亮的物種,然後許多繁殖者也未能正確鑑定物種而發生不必要的雜交。東南亞的野生鬥魚的多樣性極高,但是許多物種都可能是瀕危物種。這主要是因為多數類群的棲地一直被破壞,撈捕量高,但是育成率非常之低。尤其是以小型,養功門檻高的Parosphromenus、Malpulutta、Parasphaerichthys、Pseudosphromenus、Ctenops、Luciocephalus等,幾乎都是大批撈捕大批死。這是相當嚴重的問題。
分布狹窄的雷龍(鱧科):近年來市面上最高單價的雷龍就屬巴卡雷龍,再加上印度東北的諸多小型雷龍。雖然聽聞有些物種在中國已經有人工繁殖規模,但是我認為除了巴卡雷龍以外,其它折損率超高的雷龍(例如藍月、大花豹)在現階段都不會有人工繁殖計畫,再加上其產地狹窄,若因為過度撈捕而走向滅亡也不是不可能的事。就算有很多人工繁殖個體,牠們也頂多變成市場上的商品,但在野外可能就是會滅絕。 
高單價單沒有人工繁殖記錄的吸甲鯰(異形、直升機):吸甲鯰科主要的問題在於,絕大多數類群分布於上游,一般水族箱很難創造出那樣的環境。然後大家都愛大隻神奇的物種,例如什麼木紋豹藍眼豹,但這些折損率很高的魚目前沒有任何人工繁殖技術。這些魚類也都是南美洲各國管制的目標。此外多數吸甲鯰都受到南美洲新建水力發電廠的威脅,一旦水文條件改變,多數的吸甲鯰可以在很短時間內就滅絕。但是在觀賞魚市場上能夠被繁殖的物種相對來說卻非常非常稀少。
鼠魚:鼠魚是鯰目最大的屬,已知物種近450種。但是能夠被穩定人工繁殖的物種很可能不到20種。由於多數鼠魚其實都是稀有物種,而且在運送中的折損率極高,其棲地多半都受到污染、採礦與水壩興建的影響,鼠魚社群中致力繁殖的人非常少。因此我認為鼠魚也應該列名很快就可能全數消失的分類群。
其它非常有危險的類群:有些分布狹窄的魚類一旦被抓到,就幾乎是大批被抓走。但是牠們在水族箱中的存活與成長狀況一向很差,幾乎是那種會全軍覆沒的。舉例來說,部份的玻璃魚就與東南亞淡水性許多小型水針都是屬於那種很難長期被飼養,對很多人工餌料接受度不高,然後幾乎是整批會死光的物種。你認為這樣的消費狀況不會使這些物種消失嗎?
那我講了半天除了憂心以外還有什麼辦法?原產國的雨林被破壞也很難管得到啊~ 我認為相對來說比較積極的作法是讓一般消費市場降低對難養、損耗率高的動物的需求。但還是要鼓勵專業社群來開發物種的人工繁殖方法與飼養技術。相對於很多脊椎動物來說,魚類的人工繁殖還算是相對可行的,只是需要有計畫的保存、試驗。如果所有的動物都能夠被商業市場炒作、野生個體被消耗完、然後人工繁殖個體也難以延續,這些美妙的物種在短時間之內都會步向滅亡的話,那請問這個市場還有什麼魚會存在?難道只剩下孔雀魚、朱文錦、小斑馬和血鸚鵡嗎?

2018年2月16日 星期五

如何避免鼠魚在狗年死掉?人不要太白目就好

我想在所有的淡水觀賞魚中,很少有任何一個類群比起鼠魚來說從採集、運輸到消費者的手中有這麼高的死亡率。就算你養得再久,你也會發現牠們就是忽然來給你一個紅斑或溶鬚。根據多年的經驗,我在此提供各位一個「盡人事」的方案,也就是說,以下這些該做的都要做,如果這些都做了但仍然出事,那就真的是「運氣」。

很多人最愛上網路上問「我的鼠魚為什麼會死」。醒醒吧同學,不要問這種蠢問題。只要是活體生物就是為死,為什麼會死?在人工圈養環境下的野生動物為什麼會死?當然就是因為環境控管有問題啊~ 所以首先讓我們不要問笨問題,而要問對的問題。

好,那就一步一步來告訴大家如何避免讓鼠魚掛掉。每一步都很重要。
  1. 選擇:從國外寄到台灣的DOA(抵達時死亡)是一般消費者無法操之在己的事。但你可以避免讓更多的魚死在自己手裏。所以首先就是挑魚。有些人不懂得如何挑選健康的魚,所以一開始沒幾天魚就會掛給你看。首先有這些症狀的魚都不要買,再怎麼貴再怎麼稀有你的手再怎麼癢都不可以買。如果手癢就去把手剁掉,如果錢太多就拿來送我。

    (1) 太瘦:所謂的太瘦就是身體已經有一點變形、肚子凹入、身體前後有一點緊縮

    (2) 太白:正常的鼠魚不應該慘白,有一點點白都不可以

    (3) 眼睛內凹:鼠魚是少數有靈活動眼肌的魚類,若眼睛有一點點內陷,不會轉都不OK

    (4) 溶鬚:急性細菌感染和亞硝酸過高很容易產生溶鬚,如果可以最好不要買

    (5) 鰓蓋太紅:除透明鰓蓋物種外,多數鼠魚在正常的時候不應該有紅紅的鰓才是

    (6) 肚子空空沒有肉:肚子凹進去或是打個光會透過去都表示這條魚不行了

    (7) 頭部的骨片分明:頭部眼眶附近的骨片如果一塊一塊的界線看來分明,就表示有鬼

    (8) 不活潑會漂:留意,停在地上如果會漂一下,不穩,就表示有問題

    (9) 無法與其它個體集體行動:鼠魚是群聚性魚類,不和別人一起游的個體也不佳

    (10) 明顯有病:腹部或尾柄紅斑、三代蟲、呼吸急促或垂直上浮都是喔~
  2. 運輸:其實任何專業業者都知道寄魚之前要斷食、鼠魚容易在胸鰭下分泌毒素造成傷亡,所以每一隻鼠魚在運送前都要斷食,或一定要分別包裝。我看過太多為求方便而把一堆個體包在一起,結果只不過騎車從水族館回到家,魚就已經倒了了案例。然後在寄送過程中,水量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有些人為了求輕便就使用很少的水,但是少量的水實在是容易引發魚的緊迫,所以寧可多一點水也不要讓魚有出事的可能。再就水溫來說我認為有一個最基本的規則,你就是需要知道那些魚是那些流域來的。一般來說狐狸吻型鼠魚的分布都是中上游,水溫較低。所以我不認為寄送時會需要什麼暖暖包,但在夏季就一定要有冰塊。但若是尼格羅河流域中下游的鼠魚,例如紅頭鼠,我就認為不要被冷到。一般來說多數鼠魚都不怕低溫,只怕高溫。
  3. 檢疫:很多人都不設立檢疫缸,我認為這是錯誤的,請養鼠魚的人一定要有檢疫缸,而且不能只有一個謝謝。所謂的檢疫應該怎麼做呢?

    (1) 對水:水族館的水和家裏的自來水是可以混合的,但一定要慢慢滴慢慢混和,不要急著下缸,千萬不要。在對水過程中降低魚的緊迫是很重要的。

    (2) 檢疫缸的準備:不要買了魚才準備檢疫缸,而是平常就要有檢疫缸。我們研究室通常使用25 cm x 25 cm x 25 cm的爬缸布置。裏面放一個品質穩定,出氣順暢的水妖精,然後鋪上細砂。平常要養水啊,怎麼個養水?除了打氣以外裏面還是會有魚提供硝化菌氮源,要不然臨時弄一個小水族箱就要當檢疫缸是不可能的。請各位一定要隨時準備檢疫缸謝謝。不要馬虎。

    (3) 魚的密度呢?我給大家一個參考。不同鼠魚的體型、習性,都會決定你應該在檢疫缸中放多少魚。有幾個原則:不同水族館(或其它來源)的魚不會擺在一起,這是因為有些水族館的魚缸本身可能已經有疾病橫行,把不同來源的魚混在一起很可能會出事。不同體型的魚不會擺在一起,例如偏好低溫的狐狸吻魚就不會和可耐稍高溫的短吻魚擺在一起。另外狐狸吻型的鼠魚有時候領域性強烈,會在小空間裏就打了起來造成其它魚的緊張,若以15L的水量來說,我認為像黑影鼠那樣的鼠魚只能擺個5-6條,青銅鼠那類的至多3條,短吻鼠頂多8-10隻。真的不可以再多了。
  4. 要給藥嗎?我建議可以給,給什麼藥?就是廣效性細菌性的藥物。但是使用藥物時一定要確保水是新的,過濾系統有清理過,然後不要有活性碳在裏面,而且一定要遵照指示用藥而不是像黃藥一樣,有黃就好,那實在不OK。但是我不建議所有藥一起下亂給一通。例如把細菌性、三代蟲、體內蟲之類的藥通通一次下足,對魚類來說也是一種緊迫。我認為弄清楚魚的狀況比較重要。
  5. 檢疫多久要換水嗎?事實上我認為鼠魚的檢疫時間相當久。我一般來說會檢疫達兩週到一個月,而檢疫完成的判斷指標是魚體飽滿的程度、行為的活潑與穩定性、還有體色的飽和度。如果那條鼠魚的體色沒有到健康的狀況,那就表示不能動它。就好比說長吻雷諾鼠如果還是慘白,而不是這篇文章所附照片的顏色我認為都不要動。換水?要。一般來說多數鼠魚喜歡新水,除非是沼澤型的鼠魚,要不然多數鼠魚都只生存在流水中。我認為頻繁(一週1-2次)但少量(1/3-1/4)換水是合理的。忽然大量換水有時候對鼠魚來說也是一種衝擊。
  6. 日常照顧:哈哈這就是問題所在,檢疫時好好的為什麼有些鼠魚後來還是養不好?問題當然出在以下幾件事啊。請一定要看好,這是最多人白目的地方:

    (1) 不當的鼠魚與鼠魚之混養:當你把對水溫需求不一樣的鼠魚養在一起就保證出事。好比說金背太空飛鼠是一種需要很低溫才能養好的鼠魚,那你把生存在15-20度的魚和紅頭鼠養在一起,那究竟要遷就誰?不好吧。野心不要太大,記得養魚應該要配合魚的習性,而不是你的金錢與個性。養動物就是要配合動物的需求,而不是人的方便,麻煩大家一定要記得。如果沒有那麼多魚缸,就擴缸。如果沒有那麼多地方,就不要養那麼多然後再來死。

    (2) 不應該和鼠魚混養的魚:其實超多的。大家知道嗎?很多魚和鼠魚不應該混養,為什麼?有兩點,第一會咬掉鼠魚的鰭,第二會在中上層快速搶完餌料(尤其是紅蟲),所以鼠魚吃不到就開始餓肚子,然後瘦是救不回來的。那些魚會咬鰭?所有的食鰭魚類都不可以,不要忘了,市面上有超級多中型燈魚會咬鰭,大家不要不信邪喔,有時候就是會發現鰭破或眼珠不見。然後我完全不建議鼠魚和中大型燈魚混養,例如所有的可卡系列。因為牠們吃飼料或紅蟲速度超快,如果你要讓鼠魚也吃飽,那你的餵食量就會大增,也意味著你需要更頻繁的管理濾材與底砂,要不然出事反水的機率會提高很多。

    (3) 使用不對的底砂和擺設:鼠魚的天然環境都是非常細的砂質底床。所以拜託請千萬不要使用什麼粗粒珊瑚砂、宜蘭石、我看到那個都想罵髒話。最好使用的就是細的河砂或熱帶雨林砂之類的材質,然後也不要鋪太厚,我認為0.5-1cm已經可以了。對了,有些人超愛在水族箱裏擺一堆五四三,什麼蚌殼精、皮卡丘、尿尿小童的,還有拱橋。那是三小。通通拿走。要不然你就會看到鼠魚卡死在裏面,或是找不到魚,但最後在蚌殼裏找到魚骨頭的鳥事。鼠魚的生活環境沒有一大堆的朽木(又不是異型),也不需要一大堆水草(不是小型燈魚)。其實只要有粉粉的砂就很棒。當然那個砂不要細到會被吸進濾槽或損傷過濾器的轉軸。

    (4) 不對的餌料:我最怕聽人說鼠魚是吃大便吃垃圾的。幹,跟你這樣說的人才吃大便,他們全家都去吃大便。事實上市面上真的很棒的鼠魚餌料沒有很多,這不是那些餌料爛,而是很多鼠魚是挑食的。有些餌料公司宣稱鼠魚超愛吃點點點,你仔細看,很多鼠魚是會去吸,但馬上從鰓蓋噴出來,沒有吃進去。那種飼料就是沒有用的好嗎?我建議養鼠魚需要使用多元的餌料,因此紅蟲、絲蚯蚓、錠狀黏貼飼料都需要。但有些鼠魚太挑嘴,只能吃絲蚯蚓(例如長吻巨無霸鼠),你就一定要有養死的準備。因為牠們就是那麼挑,請千萬不要有一種鼠魚吃飼料就好的迷思,並沒有,牠們需要多元的餌料。

    (5) 水質與水溫控管:我經常看到有人說養鼠魚不必開冷氣。其實是錯的,多數鼠魚其實都怕熱,若你有本事整天開冷氣是最好。但是如果你無法開冷氣怎麼辦?那麼我建議你千萬不要買低溫與上游的鼠魚回家死,因為稀有物種不能這樣被消費掉。無論你再怎麼拿小電風扇吹牠們就是沒辦法好嗎?強烈建議無法降溫的朋友,請把下游的短吻型鼠魚養好就謝天謝地了。真的,尤其不要沒事養黑影鼠啊啥的,牠們真的超怕熱。此外,濾材的保養與清理一定要定時,而不是想到才做,這是萬萬不可的。很多人就是覺得沒什麼才會在鼠魚忽然死掉時不知道發生什麼事。

    (6) 控制你的慾望不要一直加新魚:鼠魚雖然是群聚性動物,不表示你可以在小空間養一大堆。我高度建議大家要控管密度,包含其它混養魚類。我認為三尺缸其實只能養至多20-30隻鼠魚,以上就嫌太多。此外為什麼要控管密度?因為很多疾病都在高密度時容易爆發而且瞬間造成大量死亡。

    (7) 器材保養:養鼠魚也會煮魚湯嗎?會。台灣有些加溫器很糟很爛,所以你一定要有定期保養與檢修的作業。你就是把加溫器拿出來測試溫度對不對,然後清理石英管表面的藻類,尤其是那個感應器(若有)一定要清理以免影響實際上感測的水溫。

    (8) 疾病要早期發現馬上處理:其實多數的病都不會忽然產生。一定是有一些跡象的。如果不夠胖就要養胖,如果呆滯或破鰭就要隔離治療。我發現有些人無法做到這點,一直等到魚都掛了才上網求助。喂,都死了是要人家幫你什麼忙啊你告訴我呀~ 因此養成觀察魚類行為的習慣是非常重要的。

    (9) 保持記錄的習慣:記什麼?水溫、水質(尤其是亞硝酸、阿摩尼亞)、還有魚的行為。稍微有一點不對(例如磨底砂)就應該要馬上處理,而不是過兩天才發現靠北,已經感染三代蟲。一般來說細菌性、真菌性、三代蟲、一般外寄生蟲、體內原蟲這些藥是一定要準備,而不是魚都生病才要求助亂買藥的。 

以上心得分享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