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27日 星期六

喔喔人家被咬到了會感染狂犬病嗎?我要叫救護車~

我們來解釋三件事:
  1. 世衛(WHO)所採用的病毒分類與說明。我認為坊間流傳的什麼型什麼型經常沒有被求證過,或是根據舊的知識。我們看一下WHO怎麼說。麗沙病毒(Lyssavirus)為RNA病毒,根據目前已知的知識,麗沙病毒有十多種,然後根據對麗沙病毒的系統發育(phylogenetic)分析,麗沙病毒屬包含兩個分支群(phylogroup)。第一個分支群包含狂犬病毒(RABV)、杜文海格病毒(DUVV)、歐洲蝙蝠麗沙病毒1與2型(EBLV-1、EBLV-2),與澳洲蝙蝠麗沙病毒(ARAV)。此外只在中亞與西伯利亞的食蟲蝙蝠上出現的ARAV、KHUV與IRKV在血清反應上也近似上述的類群。第二分支群則包含了蝙蝠身上的Lagos bat virus (LBV)、可感染鼩鼱的Mokola virus (MOKV)、以及Shimoni bat virus (SHIBV)。西高加索蝙蝠病毒(WCBV)與上述兩個分支群的血清反應皆不相同。
  2. 而狂犬病毒(RABV)本身在不同的食肉目動物(與部份偶蹄類動物、蝙蝠)身上已經演化出不同的亞型,光是犬身上的就不只有一種,而各地理區也有各地理區自己擁有的特有病毒株。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認為若要瞭解台灣鼬獾身上的病毒來源,不能只鎖定中國鼬獾,因為台灣的動物走私來源甚多,不只有中國;而鼬獾身上的病毒也曾有論文指出來自犬。如果要確認病毒起源,那就一定要把所有相關動物類群與來自不同地區的病毒序列一起分析才能確認,無法靠兩個地方的少數個體,甚至是簡單的篩檢來確知。
  3. 那究竟有什麼哺乳動物曾輸入或走私到台灣呢?這份曾輸入台灣之哺乳動物名錄乃是由林務局支持下執行了三年(以上)的"台灣地區外來種動物進口現況調查及高風險入侵種清單之建立"計畫的部份研究成果。有些動物的名單我們還在持續增補中,但我們並未發現有鼬貛的記錄。在我先前的文章也提過,要能進入台灣、沒有被檢疫、還能帶病毒進入淺山的動物是有一定的條件的。
那一般人會遇到什麼樣的哺乳動物?那些有風險那些沒風險呢?
  • 食肉目:貓、狗、浣熊、臭鼬、狐狸、貂、鼬獾、果子狸(白鼻心) - 屬於有較高風險的類群
  • 靈長目:我不確定始猴是否會被感染,但是一般人認知的猴類、以及與人類接近的動物都有感染記錄
  • 奇蹄目:馬 - 沒有感染案例
  • 鼩鼱目:鼩鼱(部份種類被稱為錢鼠) - 有感染Mokola virus的記錄。(2013-07-30前資訊)
  • 蝟形目:刺蝟 - 沒有感染案例 (刺蝟不再屬於鼩鼱目,也並非近緣動物) 
  • 翼手目:非洲、美洲有些食蟲性蝙蝠有自己的麗沙病毒,而狂犬病毒也曾在蝙蝠身上找到過。但是根據Klug at el. (2011)的研究指出,蝙蝠的保毒狀況遠比想像中的還要少。
  • 偶蹄目:豬、牛、羊、鹿、草泥馬 - 草泥馬在美國有感染記錄。
  • 囓齒目:一般寵物鼠、大小白鼠、松鼠 - 部份種類有感染記錄,但根據美國CDC的說明並不會傳給人。
  • 兔形目:兔子也有一些感染記錄 ,但CDC不認為會再傳給人。
  • 有袋類:蜜袋鼯 - 沒有感染記錄
  • 兩生爬蟲:不會
  • 昆蟲蜘蛛:不會
  • 長官口水亂噴:不會
好,重點是,沒事為什麼會被動物咬?我認為有必要調查為什麼一般野生動物學者沒有那麼常看到的鼬獾,會一下子變成大家的焦點?真的沒有人圈養野生個體起來當野味?然後聽到訊息就放掉?或是因為手癢亂抓動物使動物反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