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30日 星期二

基因比對是什麼?比什麼?怎麼比?

此圖來自Bourhy et al. (2008)
我覺得我們一直從媒體上看到一些有關狂犬病毒"基因比對"的數據。在一開始的時候,報上的資訊說南投那幾隻鼬獾身上的狂犬病毒基因與中國鼬獾的基因相似度"高達88-92%",然後台灣的樣本之間的相似度"高達9x%"以上,然後台東錢鼠身上的狂犬病毒與台灣鼬獾身上的病毒基因相似度"高達91-92%",所以以上這些數據似乎支持一個假說,也就是"台灣鼬獾身上的病毒從中國鼬獾來 (但我們明明沒有鼬獾走私的記錄)"。

但是,我就是沒有從媒體上看到究竟是比什麼基因?什麼片段?片段多長?樣本數有多少?用什麼樣的方法分析?

如果台灣鼬獾與中國鼬獾病毒間的相似度如媒體所說約為88-92%,中國的研究卻指出中國鼬獾與狗的病毒的相似度約為83-89%,而中國鼬獾身上的病毒株間的序列相似度在99.4-99.8%之間(見Liu et al.2010),請問這代表什麼啊?光看這數字不就表示台灣鼬獾與中國鼬獾病毒間的相似度其實和中國鼬獾與中國狗病毒間的相似度沒有差很多。所以,如果憑這幾個數字,大家真的認為這是中國鼬獾惹的禍嗎?然後某些專家可不可以不要亂猜有人走私鼬獾呢?

在網路上其實可以找到非常非常非常多有關rabies這個病毒的演化起源、演化動力、宿主轉移(host shift)與跨物種感染、新的基因型(genotype)的起源、感染特定動物病毒的演化來源推測等議題的研究。但是要怎麼看待這些研究呢?

以我們身為演化生態學者的立場來說,當分析對象是遺傳資訊時,原來那個東西是病毒或大象已經沒有關係了。如果網路上有這麼多相關的文章,有興趣的人就應該瞭解以下幾個要點:
  • 每一個研究所探索的議題,地理尺度,使用的基因片段與分析運算不儘相同。舉個例子來說,Meng et al.(2011)的研究討論中國與臨近地區狂犬病毒的演化動力,該研究探索的是有沒有亞洲才有的基因型,然後分幾型。選擇完整的N gene (1353 bps),包含中國各地分離出來的154個病毒株,還有存於GenBank中來自亞洲代表1931-2009年的樣本的所有狂犬病毒序列資訊。使用MP與NJ來重建演化關係,然後也做了時間與空間演變的分析。Liu et al. (2010)的研究討論中國鼬獾的病毒從何而來,他們所獲得的病毒樣本序列來自浙江、江西與安徽。使用N與G genes,他們只使用NJ來重建演化樹,進而得到中國的狗身上的病毒的相似度在87-88%左右,而鼬獾的病毒則是來自狗。Bourhy et al (2008)討論rabies的起源時,使用的Maximum likelihood (ML)這個方法,而不是NJ。類似Zhao et al. (2013)這種只報導江西的鼬獾身上的病毒整個基因體的文章不是沒有參考價值,但其資訊沒有被引入到分析中,光看那些序列也沒有意義。又為什麼分析運算方式會有所影響呢?NJ這種方法的確在"樣本比對"上是有用又快速的,因為它很快地可以讓你得到一個單一的樹,但問題在於NJ沒有辦法告訴你為什麼這個樹是最好的?當是要探討病毒來源,樣本數、地理來源與動物變多時,NJ並不是一個被認可的方法(請自行去查找Neighbor-joining這個方法的缺點,好多論文在談這個議題)。這也就是為什麼近幾年發表在比較好的期刊上的病毒演化論文,都會採用更新的方法,例如Bayesian Coalescent Inference。不同的分析方式會影響演化樹的樹型(topology),而不同的樹型會影響你對病毒演化起源假說的接受與否。
  • 病毒的新基因型突變產生的年代和動物受感染年代是沒有關係的:假設這真的是一個新的基因型,我們使用分子定年的方法是可以知道這個型是何時產生突變出現的,但是這個事件與動物何時被走私、何時被咬傷的時間點是無關的。因此光是使用什麼相似度高達多少來往前往後推感染爆發,或是病毒存在台灣時間,真的沒有可能也沒有意義。
  • 取樣數與取樣的地理來源會影響分析結果:如果只取樣台灣鼬獾和中國鼬獾,那就是兩個物種身上的病毒序列在比,那是不可能知道病毒的起源的。我們可以看到所有在討論病毒演化起源,如何產生寄主轉移或跨物種傳染的論文,都一定會辦到: (1) 取樣綿密;(2) 取樣多個物種,很多研究都會取樣到rabies以外的麗沙病毒;(3) 就算是同一個動物也會取樣來自多個地區的病毒樣本。如此一來才有可能真的確認台灣的鼬獾病毒來自何處。
  • 病毒基因序列再怎麼像,其功能(例如致病力)在不同物種身上的表現不見得一樣:這是寄生生物學的常識,我們無法預期突變很快的RNA病毒在近緣物種會有一模一樣的表現。以rabies來說,可感染很多食肉目動物,然而會被感染的食肉目動物之間的親緣關係與病毒的演化其實並不具有演化上的關聯性(evolutionary correlation)。
  • 狂犬病毒真的有什麼犬型鼬獾型嗎?沒有好嗎~ 每一個發表過的分析結果都只提到"從某些動物分離出來的病毒株之間的關係",但是隨便找幾篇文獻就可以發現,感染狗的病毒株也可能感染其它動物,而具有不同類型突變的狂犬病毒在世界各地都會感染犬,與其它的動物。從Bourhy et al.(2008)和Liu et al. (2010)的文章都看得很清楚,鼬獾的病毒是來自狗。例如上面這張圖,很明顯地告訴大家鼬獾的病毒就是來自狗。
所以,讓我們希望研究/防疫團隊能做出令人信服的科學成果。我不想看到媒體上這些意義有限的數字。

2013年7月28日 星期日

究竟什麼是保毒動物?

此圖取自Rupprecht et al. (2002)對狂犬病研究的回顧

從狂犬病議題開始見報以後,有一個名詞是記者很想問,受訪人士常掛在口中,但在媒體上沒被說清楚的,就是"保毒動物"。保毒動物(virus reservoir)究竟是什麼?其實就是在天然狀況下會帶有病毒,但自己並不會發病或症狀較輕微而不致死的動物。以狂犬病為例,其自然的保毒動物為臭鼬、浣熊、狐狸和蝙蝠(不是所有的蝙蝠都有,而且最近研究指出帶病毒的個體比例並不高)。

若保毒的動物A在不知道什麼樣的情況下咬傷了另一種B動物,使得另一種B動物能夠轉為保毒(virus reservoir)(也就是不會馬上發病)或病媒(vector),而B動物若再感染了一個終端的宿主C(dead end host),這樣的流程就可能是人畜共通傳染病爆發的起點。至於會不會人傳人就是另一件事,要看病毒毒素的致病力是否在跨越多個物種後還能保留,而這也與病毒的突變速度與遺傳物質的多樣性有關。

聯合報記者所提到的保毒動物其實是"把會被感染的媒介動物(也就是vector)和天然保毒動物(reservoir)"混為一談。狗是少數既可成為保毒動物,也可成為媒介動物的物種。因此龐飛老師認為,或許過去台灣的狂犬病毒跑到鼬獾去,造成現在的鼬獾死亡,其實並不是沒有不可能。中國的研究也已經指出,中國的鼬獾病毒的起源是來自狗。至於鼬獾算不算保毒動物呢?是有爭議,但我認為等台灣的病毒序列與其它地區的食肉目動物的rabies病毒序列分析結果出來再說好嗎?不要亂猜。

2013年7月27日 星期六

動物走私知多少? (明明知道又防不了是怎樣啦?)

有幾位媒體記者為了狂犬病一事一直問我走私動物的"來源、種類、數量、管道、金額"點點點。還有記者問我"有沒有看過走私現場"? 他該不會真心認為我是破案天才伽利略,教授兼任柯南吧? 說真的,如果我可以知道這麼多,海巡署、海關還有調查局通通給我來做就好了對不對?

以下我簡單說明幾個動物走私的議題:
  • 為什麼要走私動物?事實上動物會被走私的理由很多,絕大多數是因為玩賞,也就是寵物市場的需求。然後還有一些例子是食用、藥用。走私的理由簡單,就是不想要花成本和時間去申請正常管道,或是那些物種根本就不能買賣。
  • 什麼樣的動物是被禁止輸入而可能被走私?你說為什麼不合法申請要走私?第一是那本來就是禁止輸入的物種。什麼法律會禁止輸入物種呢?野生動物保育法中有些國際保育動物(也就是被華盛頓公約CITES限制貿易行為的物種),在原產國根本沒有配額可輸出時,那些動物就絕對不可能可以合法進行買賣;第二是未被核可過的動物,例如漁業署要求所有水產生物首次輸入時應該要做首次輸入申請,並採用正面表列的管制,所以不在正面表列上的生物依規定是不可輸入的;第三是對本國農林業與生態環境有害的生物,例如防檢局禁止許多生物的輸入,例如可能帶有漢它病毒的囓齒類動物、植食性昆蟲,更別說病原菌、病毒或線蟲的生物了;第四是依動物保護法禁止輸入的動物,例如巨水鼠、黑色食人魚和電鰻。
  • 正常的程序是什麼?說到這個正常程序,唉呀~說來話長。為什麼,你耐心看完就知道。事實上台灣沒有任何外來動物的輸入單一窗口,所以作為業者也會很困擾呀~ 你要先把所有法規都摸過,然後自己理出頭緒出來,而且還要小心遇到承辦人一直換的單位給你不確定的答案。這麼說好了,動物百百種,先區分保育或非保育類。部份國際保育類動物因為在輸出與輸入時需要有CITES文件,而這個文件涉及關口貿易是否能放行,因此這部份就是林務局與國貿局之間的往來。但國貿局也沒有一定要會同林務局辦理,至少目前看起來沒有必然性。若該國際保育類生物是哺乳類、禽鳥,那就一定要進入防檢局的檢疫程序。那非保育類呢?則又要看類別區分涉及單位。若是一般貓狗,就是直接進入防檢局的程序後始得輸入。但這邊有一個問題,有些豹貓是石虎與家貓的雜交,或就是石虎,林務局認為繁殖五代以上才算"domestic cat",是非保育類動物,但在五代以內都算是保育類動物,需要林務局同意。一般類的哺乳類、禽鳥一樣要經由防檢局同意始得輸入。但是水生動物就很複雜。有部份的水產動物一定要經由漁業署的審查(書面或開會都有可能)才能輸入,但有些水產動物是否能夠輸入,漁業署有時候會知會林務局一同辦理。那兩生爬蟲類,與陸生無脊椎動物呢?哈哈,我可以告訴大家,其實沒有法規定要怎麼辦理。這也就是為什麼,你會在網路上看到有人賣人工繁殖的響尾蛇,但你找不出任何一條法來處理。那有可能是合法的喔,聽起來很怪對不對?那是因為我們沒有一條法律禁止人民不得輸入"人工繁殖的響尾蛇"。野動法? NO, 因為那是人工繁殖的非保育類動物。動保法?NO,動保法是保護動物權益的,不適用。
  • 走私管道有那些?簡單啊,漁船、郵寄、旅客行李夾帶、合法掩護非法(例如在熱帶魚輸入時保利龍夾層下加一包不可以輸入的東西就好)
  • 為什麼機場港口沒有把關?除了我們都知道但不能說的原因外,不外乎是:人力不足,海關人員缺乏動物辨識知識,而我們這個國家也不願意多花一點錢聘雇專業人力在機場港口處理這樣的業務。
  • 怎麼看出某些動物是否是走私的?在台灣購買任何動物都很簡單,雖然說不是本文的重點,但這涉及我們的生命教育、動物福祉、生態保育教育和相關法令不夠嚴謹,使得大家高興買什麼就買什麼,想棄養什麼就棄養什麼。有些動物是絕對不可能合法輸入,例如多數的華盛頓公約附錄一動物(CITES Appendix I)、非漁業署正面表列核可之水產動物,還有動保法明令禁止輸入的動物、以及防檢局不准輸入的囓齒類動物,還有部份地區的珍稀動物(例如越南到中國的一些兩生與爬蟲類)。但是一旦這些動物進關了,進入市面了,你就很難舉證它們是走私來的,所有單位都會兩手一攤說沒辦法。
  • 那如何知道這次的狂犬病和什麼樣的動物會有關係?我先前已經說過,能夠把病毒帶到台灣鼬獾身上的動物必然要吻合一些條件,也就是:(1) 有市場性,令人願意鋌而走險;(2) 容易夾帶;(3) 數量夠多;(4) 本身就是狂犬病的高風險群動物;(5) 會被郊區民眾、民間動物園或休閒農場圈養;(6) 容易逃逸;(7) 有可能接觸淺山地區的食肉目動物。那要怎麼篩選呢?其實個縣市政府的農業/動保/林業/保育相關業務單位應該都有民眾撿拾動物的記錄、而類似台中市野生動物保育學會也有長年的記錄,此外各地消防隊也都會有奇奇怪怪的動物拾獲記錄。把這些記錄綜合起來,挑選出高風險群,扣掉沒有合法輸入記錄的物種,應該就能看見一些端倪。
另外,我們在動物走私方面很少看到嚴格執法的狀況,其實相關管理單位都會建議移送違法者,但另一個問題就是,法官是否認為這是大事?是否輕判?或只要易科罰金就算了?拿生態保育、動物福利、外來種入侵與生物安全問題開玩笑呢?

喔喔人家被咬到了會感染狂犬病嗎?我要叫救護車~

我們來解釋三件事:
  1. 世衛(WHO)所採用的病毒分類與說明。我認為坊間流傳的什麼型什麼型經常沒有被求證過,或是根據舊的知識。我們看一下WHO怎麼說。麗沙病毒(Lyssavirus)為RNA病毒,根據目前已知的知識,麗沙病毒有十多種,然後根據對麗沙病毒的系統發育(phylogenetic)分析,麗沙病毒屬包含兩個分支群(phylogroup)。第一個分支群包含狂犬病毒(RABV)、杜文海格病毒(DUVV)、歐洲蝙蝠麗沙病毒1與2型(EBLV-1、EBLV-2),與澳洲蝙蝠麗沙病毒(ARAV)。此外只在中亞與西伯利亞的食蟲蝙蝠上出現的ARAV、KHUV與IRKV在血清反應上也近似上述的類群。第二分支群則包含了蝙蝠身上的Lagos bat virus (LBV)、可感染鼩鼱的Mokola virus (MOKV)、以及Shimoni bat virus (SHIBV)。西高加索蝙蝠病毒(WCBV)與上述兩個分支群的血清反應皆不相同。
  2. 而狂犬病毒(RABV)本身在不同的食肉目動物(與部份偶蹄類動物、蝙蝠)身上已經演化出不同的亞型,光是犬身上的就不只有一種,而各地理區也有各地理區自己擁有的特有病毒株。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認為若要瞭解台灣鼬獾身上的病毒來源,不能只鎖定中國鼬獾,因為台灣的動物走私來源甚多,不只有中國;而鼬獾身上的病毒也曾有論文指出來自犬。如果要確認病毒起源,那就一定要把所有相關動物類群與來自不同地區的病毒序列一起分析才能確認,無法靠兩個地方的少數個體,甚至是簡單的篩檢來確知。
  3. 那究竟有什麼哺乳動物曾輸入或走私到台灣呢?這份曾輸入台灣之哺乳動物名錄乃是由林務局支持下執行了三年(以上)的"台灣地區外來種動物進口現況調查及高風險入侵種清單之建立"計畫的部份研究成果。有些動物的名單我們還在持續增補中,但我們並未發現有鼬貛的記錄。在我先前的文章也提過,要能進入台灣、沒有被檢疫、還能帶病毒進入淺山的動物是有一定的條件的。
那一般人會遇到什麼樣的哺乳動物?那些有風險那些沒風險呢?
  • 食肉目:貓、狗、浣熊、臭鼬、狐狸、貂、鼬獾、果子狸(白鼻心) - 屬於有較高風險的類群
  • 靈長目:我不確定始猴是否會被感染,但是一般人認知的猴類、以及與人類接近的動物都有感染記錄
  • 奇蹄目:馬 - 沒有感染案例
  • 鼩鼱目:鼩鼱(部份種類被稱為錢鼠) - 有感染Mokola virus的記錄。(2013-07-30前資訊)
  • 蝟形目:刺蝟 - 沒有感染案例 (刺蝟不再屬於鼩鼱目,也並非近緣動物) 
  • 翼手目:非洲、美洲有些食蟲性蝙蝠有自己的麗沙病毒,而狂犬病毒也曾在蝙蝠身上找到過。但是根據Klug at el. (2011)的研究指出,蝙蝠的保毒狀況遠比想像中的還要少。
  • 偶蹄目:豬、牛、羊、鹿、草泥馬 - 草泥馬在美國有感染記錄。
  • 囓齒目:一般寵物鼠、大小白鼠、松鼠 - 部份種類有感染記錄,但根據美國CDC的說明並不會傳給人。
  • 兔形目:兔子也有一些感染記錄 ,但CDC不認為會再傳給人。
  • 有袋類:蜜袋鼯 - 沒有感染記錄
  • 兩生爬蟲:不會
  • 昆蟲蜘蛛:不會
  • 長官口水亂噴:不會
好,重點是,沒事為什麼會被動物咬?我認為有必要調查為什麼一般野生動物學者沒有那麼常看到的鼬獾,會一下子變成大家的焦點?真的沒有人圈養野生個體起來當野味?然後聽到訊息就放掉?或是因為手癢亂抓動物使動物反擊嗎?

錢鼠染狂犬病!會很糟糕嗎?

新聞更新
Nownews在7/27早上10點發的新聞稿指出錢鼠身上的不是一般狂犬病的rabies病毒
但TVBS與蘋果日報在7/30根據防檢局記者會指出台東錢鼠感染的是rabies

議題發展 - 7/27原本我們對rabies感染物種的知識是這樣的 
  • 麗沙病毒Lyssavirus有好幾種,WHO參著的是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的分類,此表列出各型病毒與分布地理區域)
  • 台東錢鼠事件一開始有許多誤傳,先是田鼠後變錢鼠咬人又有狂犬病,然後7/27各媒體拿著"錢鼠台灣有千萬隻,疫情擴大全台淪陷"大作新聞時,我心種想著,等等,鼩鼱真的會感染rabies嗎?為什麼連google都沒有?
  • 隨便用shrew + rabies在google或任何期刊資料庫中都查不到任何感染記錄,但用"錢鼠+狂犬病"去google就會出現一堆台灣報派訊息,請問究竟是是怎樣呢?
  • 前幾天我也接到一些fb上傳來傳去的訊息,說什麼狂犬病的感染動物包含"食蟲獸",然後就有人自動認為"食蟲獸"(insectivorous mammals)等於"食蟲目"(Insectivora)(也就是錢鼠過去所屬的"目",但現在屬鼩鼱目)? 這會不會太離奇?如果錢鼠真的會感染rabies,那就是重大發現了,因為世界各國並沒有這樣的訊息被正式發表過。再怎麼以insetivorous+rabies去查也頂多能查到只出現在蝙蝠的病毒株。那有沒有其它可能性呢?
  • 一般快速篩檢就是做病源檢測,但是在非洲與美洲的鼩鼱有感染記錄的Mokola virus和狂犬病毒都是同一屬Lyssavirus,做出來會不會也呈現陽性? 但是過去從來沒有研究計畫會去關切鼩鼱目動物身上的病毒有那些,更別說其它野生動物的疫病狀況,現在一下子被咬,被驗出一個陽性,怎麼會有足夠的研究與檢驗能量來回應諸多的問題?
  • 如果是Mokola virus (是一種rabies-related virus),那就要面對不一樣的議題,因為Mokola virus可以經蚊子感染,而且也有造成人類死亡的案例(如Familusi et al. 1972)。若不是Mokola virus,又不是rabies,那是否會是其它同屬病毒?我認為這是需要被釐清的,而不是任由媒體從田鼠變錢鼠,從狂犬病毒變"類狂犬病毒"這樣一直繞圈圈。
  • 然後,錢鼠的眼睛那麼小,視力又不好,請問要怎麼看出它眼神呆滯?我看不懂聯合報這個新聞在說什麼。
議題發展 - 7/30確認錢鼠感染的真的是rabies
  • 這是宿主轉移(host shift)嗎?如果真的只是一個偽陽性,感染者只有鼬獾也就罷了,因為牠夠大隻,比較容易查覺與辯識。但如果rabies真的能從一個文獻上從未發現會被感染的動物類群身上被發現,這意味著這隻病毒不管從那裏來,都已經具有比在其它地區的rabies有更新的突變,能夠讓鼬貛大量死亡,也能感染前所未有的寄主。
  • 誰咬誰重要嗎?那是錢鼠咬鼬獾還是鼬獾咬錢鼠?不知道。但鼬獾是可以捕捉小型哺乳類的,而錢鼠當然也能吃死鼬獾。但是錢鼠與鼬獾棲地的重疊度其實並不算高,反而是流浪貓狗與錢鼠出現的地區重疊度高一些。那錢鼠是否也會大量死亡?我認為言之過早(每一天都有變化不是嗎?) 但是究竟是那一種鼩鼱目動物會被感染,我想需要有這方面的分類學者提供鑑識的建議,最不希望看到的狀況是連其它食肉目或甚至囓齒目動物也出現。
  • 那錢鼠有幾隻還重要嗎?我還是覺得不重要。重要的是瞭解病例是否還是集中在鼬獾,然後錢鼠是否只是終端宿主?咬錢鼠的動物口中有沒有傷口?病毒量多嗎?
  • 錢鼠的rabies會傳人嗎?現在一般居民也應該有所警覺,除非你穿著夾腳拖在山溝裏閒晃被咬,但是請注意,動物會咬人的狀況很多。
  • 那最糟的狀況是什麼?就是染病的貓或狗去咬了錢鼠,當然我們不希望這樣的事會發生,但是,錢鼠如果只是一個染病的終端宿主,咬牠讓牠生病的掠食者才是真的應該被留意的。而此事是否嚴重也視病毒的蛋白質與這些宿主的免疫系統之間的關係而定。

2013年7月26日 星期五

2013-07-26 新進魚隻


Corydoras sp. C096 帝王黑箭米老鼠 (=黑箭米老鼠) x 4
Corydoras sp. new naoki 新長吻一線帝王鼠 (=新納歐奇鼠) x 2
Probarbus jullieni 七紋大鯉 (=黃金七紋大鯉) x 2
Osteochilus hasseltii 印尼醫生魚(=哈氏紋唇魚, 巨型紅斑鯉, 絲鰭大鯉, 紅點網球鯽, 桔翅11線鯉) x 4
Hampala macrolepidota 火燄皇冠一間鯽 x 2
Channa sp. cf. gachua India (?) 彩虹雷龍 x 2 (參看這邊的討論)
Melanotaenia parkisoni 帕金森美人 x 4
Chilatherina sentaniensis 聖塔尼橙斑美人 x 4
  • 有關C096、真正的C. armatusC. sp. "Ogawae"的區別和命名混亂可以看這邊
  • 我認為我今天買到的仍然是new naoki而不是C092,為什麼? 除了看這邊以外,我要指出C091和new naoki主要的差別在於: (1)  C092的鰓蓋整片是黑的,但new naoki只有邊邊是黑的;(2) C092的側線黑帶到尾柄處就忽然變粗,但new naoki不會這樣。從以前到現在我真的只有看過某大大繁殖的是正牌C092。上面圖片那隻比較小的就是這次買的,其它是兩一陣子的new naoki,看起來是一樣的魚對不對?
  • 我被魚場裏的美人嚇到了,好漂釀呀~但我發現魚場可能把橙紅美人(Melanotaenia parva)和聖塔尼橙斑美人搞混了。第一次看到聖塔尼橙斑美人的成魚把我嚇傻了,我一直以為這個屬的美人就是如輸入時那樣瘦巴巴的,那個隆起的身體讓我一度以為是Glossolepia fasciataG. dorityi這些根本沒有輸入過的魚。由此可知我們在網路上看到的照片通常只是亞成魚,或是魚被販賣的樣子,除非有人能長期記錄魚在成長過程中的形態變化,否則就很容易誤判一種魚的最大體長、形態、生態需求、甚至是商品價值。
  • 我要說一下Hampala這屬的魚。它是嘴大,然後體型也可以長得相當大(60cm以上)的溪流性鯉科魚類。我認為Hampala dispar和H. macrolepidota這兩個種是有可能適應台灣南部的溪流環境的。雖然這兩種魚的輸入量都很少,但我仍然認為若遭棄養不是一件好事。
魚隻來源:水世界、阿勇水族、南部魚場

2013-07-25 新進魚隻

Gastromyzon ctenocephalus 星點琵琶葫蘆 x 10
Channa sp. 紅霓虹雷龍 x 2
Gymnorhamphichthys sp. 尖嘴帶紋飛刀 x 5
Ageneiosus sp. cf. atronasus 高翅虎鯨 (=高翅紫虎鯨,黑色虎鯨) x 6
Ageneiosus sp. 二線虎鯨 (=條紋虎鯨) x 6
Apteronotus sp. 金線咖啡魔鬼 x 4
Danio jaintianensis 印度玫瑰斑馬 x 10
Pterolebias logipinnis 秘魯羽唇鱂 x 3對 (以ZON鱂名義輸入)
Corydoras sp. CW051 超級雙色鼠 x 8
Corydoras ourastigma 紅鱗鼠 x 5
Corydoras gossei 金翅帝王鼠 x 5
Corydoras sp. super arcuatus 超級印地安鼠 x 4
Corydoras sp. C081 眼斑豹鼠 x 5
Corydoras sp. C103 (=C. sp. robustus Peru. C. virginiae spotted) 豹紋一間鼠 (=秘魯羅柏斯鼠) x 4
Corydoras acrensis (?) 阿卡力豹鼠 x 4
Corydoras cortesi 科塔斯鼠 x 4Corydoras fowleri 佛利率鼠 II型 x 4
Codyroas sp. cf. enelynae semi-longnose 長吻煙圈鼠 x 3
Aspredinidae sp. 紅斑鳩貓 x 10
Aspredinidae sp. 藍色巨型五弦琴貓 x 8
  • 紅霓虹雷龍是什麼我需要養一陣子才知道。紅紅的不表示必然是魚虎(Channa micropeltes)的幼魚,也有可能是泰國鱧(Channa striata)的北鼻。如果真的是這兩種入侵性魚種的幼魚,我就覺得很不好了
  • 想要討論一下C081那隻鼠魚。看起來是不是很像小花網鼠(C. sodalis)? C081在2002年被正式編號,其產地據說是巴西的Humaita,那和產在秘魯的小花網鼠有什麼不一樣呢?其實最顯而易見的就是側線那條直直的黑線,還有比小花網鼠不清楚的斑紋。在搜尋資訊的時候我發現C081和產於哥倫比亞的CW061的資訊被混淆了。I Love Corydoras網頁上的C081其實是CW061。我另外也查了一些魚友分享的照片顯示sodalis和C081可能一直被當成同一種魚賣,在市面上其實都見得到。
  • 至於那個阿克力豹鼠,我認為應該不是正牌的acrensis,但與2012年11月輸入的阿格雷三線豹鼠應該是一樣的物種。
  • 過去條紋虎鯨被認為是Ageneiosus vittatus這個種,但是近年發現水族市場上流通的物種應該是一個新種。條紋虎鯨這類白天睡覺晚上晃來晃去的中型虎鯨可以吃紅蟲,也可以吃飼料,但要留意白點與撞傷所引起的感染,對水溫的波動相當敏感。
魚隻來源:台族水族、華洋水族、澄澔水族

狂犬病事件顯示台灣社會的理盲與科學教育的重要

同場加映動物社會研究會所撰寫的狂犬病Q&A

自從狂犬病新聞爆發以後我天天都有一種花惹發的感覺。對,我也快要爆發了,那種受不鳥的悶氣來自何處呢?
  • 媒體上出現了非常多的專家說學者說,但我並沒有從媒體上看到真正的科學證據;
  • 每一隻受媒體報導的動物的鑑定、事發過程的陳述都有非常多亂七八糟的版本,連所謂的當事人所說的話都令人懷疑 (例如鼬獾變雪貂);
  • 媒體見獵心喜的心態表露無遺,我認為許多電子媒體對新聞的處理,令人懷疑媒體是否非常期待有大爆發?所以就會把相關性未明的動物死亡事件通通串連起來變成一種大爆發;(然後我也很同情一些小記者,臨時被找來做不熟的議題,連要問什麼都不知道)
  • 媒體因為找不到人訪問,所以就東訪一個西訪一個,然後許多的動保團體在東聽一句西聽一句許多二手傳播資訊之後,就開始腦補蘊釀如何反擊防疫措施了。
  • 應該要發聲的應該要被聽到的聲音沒有被聽到,例如野生動物學界、動物進口相關團體與野生動物寵物飼養社群。
  • 從野生動物到傳統寵物社群、病理檢驗、病毒序列的起源分析、動物與人畜共通流行病控管、政策制定與執行的科學社群間似乎缺乏很好的聯繫。但媒體(擠進一些應該談正事的會議)所關切的多半是"沒有科學證據前不能確定的事",或徒增緊張的事。
我想針對一些在媒體上傳播的觀點一一就我的科學理解進行說明:
  • 不是所有的死動物都是因為狂犬病而死:野生動物除了自然死亡以外,在台灣最常見的死亡原因是被獸夾夾死、被車撞死、當然也會有其它的疾病。犬瘟熱的某些症狀和狂犬病也很類似。
  • 不是只有貓狗會感染狂犬病:許多食肉目動物是高危險群,而在台灣會變成寵物的食肉目動物不只有貓與狗,還有浣熊、狐狸、臭鼬,與貂科動物。而這些動物都有被病毒感染的記錄,而且皆有輸入台灣的記錄,而且也已經有很多證據指出它們就是高危險群。但是到目前為止的防疫宣導似乎都讓人覺得只有"貓狗鼬獾"才是高風險物種,其它都不是。(請參看我對病毒種類與會受感染動物議題的說明)
  • 錢鼠原本沒感染記錄,現在有了,是怎樣?過去幾天某些媒體與學者把會被狂犬病毒感染動物的資訊誤讀了。狂犬病毒(指的是rabies, 而不是其它Lyssavirus)在過去並沒有感染鼩鼱(=錢鼠)的記錄。"食蟲性哺乳類"(insectivorous mammals)不同等於"食蟲目"(Insctivora),而食蟲目這個類群在分類學上也已經棄用。有些學者轉貼資訊告知民眾刺蝟(屬蝟形目)也屬有風險動物,有些媒體甚至認為刺蝟被棄養是因為對狂犬病的恐懼?刺蝟與錢鼠是沒有關係的動物,而錢鼠可能帶的是類似Mokola virus的病毒,並不是rabies。有些人把狂犬病毒rabies下分的"genotype",和麗沙病毒屬Lyssavirus所屬的病毒種類混為一談,在媒體上造成很大的誤解。更別說居然有民眾以為松鼠也會感染。現在是談野生動物色變嗎?(請參看我對錢鼠事件的解讀)
  • 我認為走私鼬獾的機率很低:根據我們多年來對動物輸入/走私市場的觀察,要能夠成為散播狂犬病毒的候選動物一定要吻合幾個條件: (1) 寵物(或其它)市場對其有相當大的需求,例如野味; (2) 台灣本地沒有; (3) 走私有利可圖; (4) 數量要夠大; (5) 通常不是都會區的人會養,而是郊區或淺山地區的人(例如休閒農場)才養的動物;(6) 本身要是高風險動物。所以呢,各位認為鼬獾會是走私的選項嗎?我認為不一定。為什麼不查查浣熊、臭鼬、貂還有走私犬呢?(請參看我對動物走私議題的說明)
  • 狂犬病不只是鼬獾會中獎,當然干貓狗的事!我認為貓狗團體與管理單位最大的歧見在於"因為沒有足夠的收容場所與管理品質,因此擔心流浪貓狗被撲殺而反對捕捉"。我先說一下,根據很多的文獻研究表示,鼬獾身上的病毒就是演化自狗(例如Liu et al. 2010),而家犬與其它動物的病毒在某些演化分析上並非完全獨立的病毒株(例如Yu et al 2012),另外就連在狗身上出現的狂犬病病毒株也不只一種,部份的病株則是跨犬科/獾科/貂科動物感染。這也就是說狗是不可能在此事中置身事外的。事實上,也沒有什麼犬型鼬獾型的病毒,在狂犬病病毒的演化研究上,學者會使用"dog-associated"之類的術語來描述"得自狗身上的病毒",但不表示該病毒只感染狗或只感染鼬獾。有很多都市狗狗,尤其是被教得很好的狗狗都和主人待在一起,但有更多的狗狗是在外面亂跑(與有主無主沒關係),還有更多的流浪狗在國家公園、林班地、山區產業道路、與淺山地區(信義區文山區都是啊)活動。這些狗都很容易接觸到野生食肉目動物。不要以為你家狗狗真的只會跟你撒嬌,事實上很多住在郊區與淺山的民眾不理解狗跑出去時在做什麼,在淺山郊區活動的狗是可以合作狩獵咬死鼬獾的。請問為什麼狗不是高危險群動物?當然是。(但是台灣的動保業務是不是虛晃一招,拿了一堆經費卻沒有實際解決流浪動物呢? 這是另一個議題)
  • 應該管理野生動物不應該騷擾流浪貓狗?有些貓狗團體認為,鼬貛是"上游",應該做"上游管制不應該管到下游"。這是非常天真與沒有科學概念的說法。上下游一說是人自己腦補來的,病毒要感染誰你那裏攔得住?那請問貓狗團體認為鼬獾要怎麼管?也是抓起來嗎?其實降低流浪狗(比鼬獾容易接近人)與野生動物的接觸或病毒傳播才是合理可行,除了口服疫苗投放以外,我認為捕捉高風險地區的動物進行注射疫苗才是根本之道。原因是人能投放的疫苗是有限的,人能到達的獸徑也是很少的,不可能讓每一隻野生食肉目動物和流浪貓狗都吃到疫苗,難道抓來打針不是辦法嗎?至於收容問題,不是因為狂犬病才產生的。我一向認為很有愛的人就應該把狗狗領回去養,並訓練好,而不要在網路上指責政府冷血或沒有愛心。因為那都是納稅人的錢,而棄養的飼主又為什麼從來不需要負擔任何社會責任與費用呢?(我認為這是另一個議題,但我不認為應該要因為對收容的沒信心而阻擋防疫的進行,應該要做的是監督政府有沒有做好口服與疫苗注射工作,並一起做好犬貓中途之家的工作) (說實在的,劉政鴻把那些濫舉債濫蓋的科學園區還有拆老百姓房子的錢來協助流浪動物業務絕對是綽綽有餘)
  • 感染鼬獾病毒的序列與中國鼬獾上的病毒序列相似度高達80%所以就必然是同一個病毒株嗎?狂犬病毒是一種RNA病毒(在做分析被反轉成cDNA前病毒並沒有DNA呀~~)。RNA病毒的變異大,演化快,也就是說要使用少數樣本的兩兩比較來鑑識病毒株、病毒起源的動物與地區是令人有疑慮的。我們到現在沒有看到有任何一個媒體報導(或研究室聲明)告知究竟有什麼樣的分析被做了。先不要管某個自以為很棒的導演開記者會亂講什麼"兩個小時就做出來的分析為什麼要拖那麼多天",我原諒他對病毒分析不懂,但他可以不要亂講嗎?我認為除了病理檢驗以外,任何偵測病毒來源的分析都一定要包含: (1) 對多種高風險動物的取樣;(2) 每一種動物序列樣本的地理來源要夠多,不只是中國與台灣;(3) 把在台灣已經得到的序列放進已發表結果中重新進行一樣的分析,才能確認病毒的動物與地理來源。如果鄉民想要查論文,用rabies, China, phylogenetic, origin之類的組合來google就會看到很多近年研究結果,這些序列資訊都是可下載的。(請見序列分析是什麼一文)
  • 有沒有人圈養鼬獾當野味?然後因為此事而把鼬獾放出來呢?我認為相關單位應該要查查圈養野生動物的情況,我看到這個"東河鼬獾襲女師遭學生踹飛"新聞下面的留言,我覺得鄉民一整個有問題。居然有人說"希望貓狗都不要有事",那鼬獾有事就沒問題嗎?我認為媒體的訊息一整個把事情弄成惡靈古堡了,而且增加了野生動物與貓狗社群的對立(或者那種鴻溝就是一直跨不過呢?)
  • 大多數在媒體上呈現的數字都沒有科學根據:我們到目前為止看到那些數據?(1) 基因序列相似度達XX%,我認為簡單的相似度比較與釐清來源是沒有關係的;(2) 從鼬獾型變犬型要花20年?這根本沒有根據,就算是分子定年都不會得到這樣的結果,更何況相關研究指出中國鼬獾身上的病毒來自狗啊;(3) 台灣有千萬隻錢鼠,誰估計的?根本沒有好嗎。(4) 會有九成鼬獾死亡,根據什麼?媒體容易放大有數字的描述,但證據呢?依據呢?都沒有看到。
以下借師大生科系林思民老師已經發表在fb的觀點,如果大家很困擾要聽誰的?當然是:
  • 請相信研究野生動物的人的第一手發言,因為他們對鼬獾過去的族群和習性有最直接的觀察;
  • 大部分的犬貓團體並不清楚犬貓對野生動物的騷擾情形。所以雖然他們對圈養下的犬貓擁有極為詳實的瞭解,但是他們對野化犬貓的看法不見得是正確的;
  • 李惠仁的話可能要打個折(請見PanSci的打臉文ETToday的報導);
  • 有正確訊息流通的FB網站包括【四處爬爬走-路殺社】【Care of Magical Creatures】【生活中的偽科學】【臺中市野生動物保育學會】【台灣外來種資訊平台】【兩棲爬行動物研究小站】【環境生態時事與冷門話題】等等,提供大家參考。
然後我們應該要正視與面對是什麼事情呢?(來自林思民老師的意見)
  • 迄今還沒有人從「野生動物是最大的受害者」的角度來關切這個議題。當然,也別忘了那些不適合人養,但是持續被監禁的半野生食肉目動物。應該留在家庭中的食肉類動物被縱放到野外,而應該留在野外的動物被拘禁在家中,大家都已經知道這就是疫病的根源。從非法的走私、販售,再延伸到後續那些不合理的飼養環境和棄養過程,很多的食肉目動物在人類的好奇心和錯用的愛心之下走入這樣的流程。接下來似乎可預見的就是,野生食肉目動物族群銳減,流浪貓狗大量遭到棄養,最後被撲殺。合法飼養野生動物的管道逐漸被禁絕,但是非法持有的現像卻可以持續發生。犬貓團體、野生動物保育團體與地方政府再次掀起爭端……。最後倒楣的是誰?得利的又是誰?
  • 野生動物和寵物的飼養管理才是關鍵。我一直覺得防疫不像是問題的癥結,這些動物許多都不是走檯面上的管道進來,防疫關卡再開100次的會,還是堵不住那些地下販售的野生動物。是的,野生動物的飼養、貿易和管理才是問題的癥結。但是,一旦這種事情發生的時候,野生動物的研究者和管理機關往往是最後才被諮詢的對象,既不被重視,也缺乏任何行政上或研究上的資源。而以飼養野生動物為專長的民間團體在這種事情上彷彿置身事外。這樣的現況都是讓人擔憂的。
  • 理性的野生動物保育組織和熱情的動物福利團體之間應該要有更多的合作,才有辦法塑造雙贏。可惜目前的溝通成效是很有限的。大多數的事情,就像綠島貓事件或是鯨鯊事件那樣,好像在臉書上沸沸揚揚炒過了就沒有了。從食蛇龜、鼬獾、鯨鯊到石虎,我們的野生動物還有機會讓我們犯這麼多次的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