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nna stewartii 斑鰭藍寶石雷龍 x 2
Ctenopoma kingsleyae 西非攀木魚 x 1
Ctenopoma nigropannosum 雙點非洲攀鱸 x 4
Ctenopoma weeksii 一點梅花 x 4
Ctenopoma acutirostre 梅花 x 4
Microctenopoma ansorgii 安索其鬥魚(安索其天堂鳥) x 6
Hyphessobrycon amapaensis 亞馬帕三色燈 x 5
Skiffia francesae 法蘭西斯鱂(多斑胎生鱂) x 10
"Puntius" snyderi 史尼氏小魞 x 10
Xenotoca eiseni San Marcos 聖馬可斯紅尾胎生鱂(新紅尾胎生鱂) x 10
- 對,我又要掉進雷龍(鱧)的鑑定地獄了。反正地獄就是兩個:gachua和stewartii。所謂的stewartii系列,也就是藍藍的雷龍的問題是怎麼產生的?(1) 印度/孟加拉/緬甸北部的小型鱧的多樣性很高,所以呢,就算報價單上寫一個Assam也不代表一個地區只有一種魚;(2) 同一種魚的分布真的那麼窄?一個產地就是一種?也未必,但是因為缺乏嚴謹的科學調查沒有人可以打包票;(3) 印度的採集者-集貨商-出口商-台灣的進口商中間轉這麼幾手,名字都不知道變多少次,我們怎麼會知道什麼魚真是從那來?(4) 便宜的魚沒人在標記產地,只有貴一點的魚才會標記產地。光是告訴大家"魚從印度來"是一點資訊也沒有的,因為印度東北至少有10幾種鱧科魚類;(5) 寄魚會寄錯,標名字會標錯,魚在袋中被嚇到、下缸、養穩、還有在不同的環境背景下都會呈現不同的顏色,所以能根據那看一眼就判斷什麼是什麼嗎?不能呀大大;(6) 在水族市場上,某學名所代表的魚和流通魚很可能是不一樣的,也就是說是被誤解很久的。在台灣市面上流通的"藍藍的雷龍"超級多,名字超級亂。一切從2009年石頭水族進口印度產雷龍,但可能因為印度出口商包裝不慎,開始產生英名、中名與實魚配對的大混亂。大家看到到我2009年寫的那篇文章,還有2011年的這篇文章,有問題的雷龍是所謂的皇后與鬼王這兩個東東。然後當時應該要對應的英名是Channa sp. Violet和Channa barca II (也就是巴卡二型)。但偏偏這些英名是有誤的。後來我認為所謂的皇后雷龍是C. Himalaya (=C. Garo Hills),那鬼王呢?是巴卡二型嗎?好啦,經過這幾年養來養去的觀察,我覺得真正的barca II是沒有輸入過的(留意一下鰓蓋上幾乎沒有黑斑)。我想當年輸入的鬼王雷龍可能是C. Emerald Green。但是鬼王雷龍跳缸啦,問題結束。結果真正的問題落在stewartii這個學名究竟是什麼東西了。我在以前討論過,但當時知識不足,直到最近有機會看到採自stewartii模式產地Cachar的雷龍後,再比較原始繪圖,我有點恍然大悟了。原來真正的stewartii其實沒有那麼藍,而且背鰭上居然還有很多點點,一整個很像這次華洋水族進的魚呀。那一般我們說的藍寶石雷龍是什麼呢?我想比較接近印度人自己說的stewartii Guwahati。那華洋輸入的這隻是啥?我先叫它斑鰭藍寶石雷龍好了。以下是輸入過台灣的藍藍的雷龍,喔,有藍藍的顏色不表示牠們之間的親緣關係較近喔:
- 七彩雷龍(C. bleheri)
- 阿薩姆雷龍(C. sp. Assam = C. sp. Lal Cheng = C. blue bleheri)
- 新幻彩紅寶石雷龍(C. sp. mimetic pulchra)
- 藍月雷龍/藍寶雷龍(C. sp. Blue Moon = C. galaxy = C. true blue)
- 藍寶石雷龍(C. stewartii Guwahati)
- 斑鰭藍寶石雷龍(C. stewartii Cachar)
- 藍閃電皇后雷龍/皇后雷龍(C. sp. stewartii Garo Hills = C. Himalaya)
- 血斑雷龍二型(C. Red Fin = stewartii Myanmar)
- 鬼王雷龍(C. Emerald Green)
- 綠花旦雷龍(C. Green star) (台灣沒人買所以不知道那是啥)
- [大會報告]紅尾胎生鱂是很兇的,一開始請不要把雄魚和雌魚養在小空間中,要不然會打掛喔。在大空間養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