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9日 星期六

2013-06-25 新進魚隻

此圖片來自Asai et al. (1999)的論文
Corydoras sp. cf. bifasciatus 超級二線鼠 (=短吻雙帶鼠) x 3
Corydoras boesemani 波茲曼鼠 x 3 
Iguanodectes sp. cf. variatus 紅兩點蜻蜓燈 x 5
Moenkhausia cosmops 紅唇可卡燈 x 5

人工繁殖的鼠魚的花紋為什麼會歪掉或變得沒有野生的那麼整齊或清楚呢?我想這個現象在C. sterbai中看得最清楚。Asai et al.(1999)的一篇論文提到斑馬魚的斑紋變化與一個叫"leopard"的基因有關,而且這個基因在琵琶鼠上的表現也會影響斑紋的複雜度。但是人工繁殖鼠魚的花紋變得淡、歪掉,或不夠複雜,真的是因為養殖過程影響了該基因的表現嗎?這個我不知道,但我覺得是可以繼續討論的方向 (就水族生產來說)。
 
魚隻來源:萬沃水族

2013-06-26 新進魚隻

Corydoras polystictus 寶貝鼠 x 6 
Micralestes stormsi 紅眼綠剛果 x 10

寶貝鼠其實並不算是非常常見的鼠魚,雖然不算很貴,但也非常因為處理不當而變白死亡。正長的寶貝鼠體色應該是這種樣子,而不是慘白的樣子。我個人認為對這類的鼠魚應該要小心調整水質、快點餵胖、驅一下體內蟲,然後在檢疫期經常換水。

魚隻來源:華洋水族

2013-06-28 新進魚隻

Corydoras sp. cf. evelynae semi-longnose 長吻煙圈鼠 x 2 
Hemigrammus sp. 秘魯公主燈 x 2
Hemigrammus sp. 玻璃公主燈 x 4
Pygocentrus cariba 黑紋紅腹食人魚 x 2
Hemistichodus mesmaekersi 梅氏半桿脂鯉 x 10
Chrysichthys ornatus 枯木鴨嘴 (= 華麗大眼貓、薩伊木紋鴨嘴) x 1
  • 我看到這批P. cariba其實很訝異。我去我一直以為有人工繁殖的,而且可以用小魚出口或流通的食人魚只有紅腹食人魚,結果連P. cariba都能用這麼小的魚流通,而且這麼小就有辨識度,這表示我們對食人魚的貿易方式的瞭解並不足。看來我們有必要多多掌握Pygocentrus與Serrasalmus兩個屬究竟有幾個種已經被人工繁殖。那為什麼我們會關切此事呢,因為這涉及管制食人魚輸入時的鑑別方式。
  • 那兩種公主燈需要時間鑑定
  • 至於那個梅氏半趕脂鯉,會不會是自從1959年被發表以後第一次有活體照片亮相呢?(過幾天再拍好一點的照片,目前檢疫中)
魚隻來源:水世界水族、珍奇水族

2013年6月21日 星期五

2013-06-20 新進魚隻


Hemigrammus ulreyi 公主燈 x 5
Hemigrammus stictus 一點紅 x 5
Notropis chrosomus 多彩霓虹 x 6
Corydoras sp. CW006 秘魯帝王鼠 x 2
Corydoras sp. C103 (=C. sp. robustus Peru. C. virginiae spotted) 豹紋一間鼠 (=秘魯羅柏斯鼠) x 2
Corydoras sp. C138 哇賽鼠 x 1
Centromochlus perugidae 小豹鯨 x 10
Doradidae sp. 月光鐵甲武士 x 2
Physopyxis lyra 機械貓 x 5
  • 其實祕魯帝王鼠(=超級長吻印第安鼠)有兩種大家有注意過嗎?Purus和Ucayali的顯然不一樣,但我們一般養的是那種?都是Ucayali的嗎?(看過去說明)
  • 為什麼哇賽不要問我
魚隻來源: 水世界水族、台族水族

2013年6月18日 星期二

有關黃花/帝王紅花/金粉/帕瑪斯恐龍的鑑定議題

最吻合Mark Hanssens所認為的黃花恐龍P. buettikoferi的個體(留意身上只有4-5道大斜紋)
偶爾輸入的金粉恐龍(golden dust)
2007年輸入的黃花紋吻合Mark Hanssens概念的P. palmas palmas,但小背鰭數不對
Polypterus palmas palmas的手繪圖 (來自Mark Hanssens的文章),但是否為真正的P. p. p.不確定
Polypterus palmas buettikoferi的手繪圖 (來自Mark Hanssens的文章)
[這是節錄自過去在AquaZoo上的文章,要看全文請買AquaZoo過期雜誌81期]

在台灣的水族市場上,恐龍魚的「花名」不少。在市場上流通已久最陽春的大花恐龍Polypterus ornatipinnis是「花系列」的始祖。近年來台灣出現不少花系列恐龍,但是倒底那一朵花是那一朵,常令玩家十分困惑。大花恐龍與金恐龍是台灣早期水族市場上唯二能夠見到的兩個多鰭魚物種,之後「小花恐龍」隨之出現。所謂的小花恐龍正確的學名是Polypterus polli。小花之名原本是為了與大花區別,而此種獨特的胸鰭與頭部背方金屬綠光澤也為牠贏得「青恐龍」的美名。若依其種小名音譯,則成為「波利恐龍」。然而由於Polypterus polli在國外出口商報價單上經常被張冠李戴為Polypterus palmas,因此這些年在台灣的市場上也稱牠為「帕瑪斯恐龍」,然而這是錯誤的稱呼。先前已經說明過「麻花」恐龍的由來,而這個種還有一另一個商業俗名-叫作「紅花恐龍」(雖然這個種一點紅色斑紋也沒有)。那個「帝王紅花恐龍」又是什麼物種呢?根據我對2007年所進口的「帝王紅花恐龍」的觀察,這個物種應該就是Polypterus palmas buettikoferi,過去曾經被稱為「黃花恐龍」。我想大家一定眼花了,總結這些花系列的恐龍,不含大花恐龍,共有五個名字,但事實上只有三種魚。

前段提到「帕瑪斯恐龍」在國外出口商使用學名混亂的問題,這個問題倒底是如何產生的?倒底什麼是「帕瑪斯恐龍」呢?帕瑪斯恐龍Polypterus palmas palmas乃是美國物理與魚類學者William Orville Ayres於1850年根據賴比瑞亞臨近象牙海岸邊界所採集的標本而發表的魚種,然而自從此魚被發表之後,幾乎沒有標本或活體再在賴比瑞亞被採集到並輸入至西方科學界。奧地利動物學者Franz Steindachner隨後於1891年也根據賴比瑞亞的標本描述了一個新物種,也就是黃花恐龍Polypterus buettikoferi。接下來,比利時動物學者Max Poll根據剛果河流域的標本於1954年發表了Polypterus palmas congicus這個物種,也就是「帕瑪斯恐龍的剛果亞種」。

然而這個「帕瑪斯恐龍的剛果亞種」的發表在「國際動物命名規約」之下是個不合法(unavailable)的學名,法國動物學者Jacques Daget便於1962主張使這個學名成為合法。很不幸地在多鰭魚屬中,另有一個物種具有congicus這個學名,也就是黃金恐龍王。也就是說在一個屬裏有兩個一模一樣的學名,這也是國際動物命名規約所不允許的。由於黃金恐龍王乃是比利時動物學者George Albert Boulenger於1898年所描述的,在命名上具有優先權,所以Daget所主張的「帕瑪斯恐龍的剛果亞種」之名仍然是無效的。Gosse察覺到這個問題,因此於1988年倡議以Polypterus polli取代Polypterus palmas congicus成為有效名,這也就是「波利恐龍」一名的由來。

後來Mark Hanssens等人於1995年的研究中又認為palmas、buettikoferi以及polli都屬於同一種(也就是palmas)的不同亞種,從那時候開始,三個物種的學名就分別成為Polypterus palmas palmas、P. palmas buettikoferi以及P. palmas polli,也就是說開始在「帕瑪斯」之名下開始了他們在水族界的混亂身份。

市面上絕大多數以Polypterus palmas為名流通的物種都是「波利恐龍」。而「黃花恐龍」(或稱帝王紅花恐龍)則是只有在非洲的出口商明確標示為”buettikoferi”才有一點點可能是「真品」。目前在市面上流通的「帕瑪斯恐龍」都來自於奈及利亞或幾內亞兩個國家,而不是真正的帕瑪斯恐龍的原產地-飽受內戰蹂躪的賴比瑞亞。Mark Shäfer於AquaLog系列的多鰭魚篇曾圖示多張「真正的」帕瑪斯恐龍的照片,但事實上連他自己也不確定他判定的「帕瑪斯恐龍」是否為「真品」。根據Shäfer的說法,波利恐龍與其它兩種的差別非常明顯,也就是具有最少的小背鰭數(約5-6個),而帕瑪斯恐龍與黃花恐龍的差異在於兩者頭部背方的花紋是否散開或排列為「人字形」。但比較Mark Shäfer所提供的圖片發現兩種魚似乎無法以這麼簡單的特徵區別。

台灣在2007年冬季先後進口了兩批「黃花恐龍」(又稱「帝王紅花恐龍」,但也被誤稱為「青恐龍」),從該兩批魚中便可見到高度的斑紋變化。其中有一種被AquaLog書中稱為金粉恐龍(golden dust)的魚,經過我們初步的分子系統學研究認為牠與黃花恐龍有遺傳上的分化,但是因為輸入的魚可能來自不同採集地的個體,所以我們並不能因此判斷這兩種恐龍究竟是共域或異域分布。什麼是「真正的帕瑪斯恐龍」恐怕得等到賴比瑞亞產的個體開始流通才能知曉了。

根據我們未發表的分子演化研究顯示,波利恐龍事實上與黃花恐龍並不是最接近的類群。我們也從其行為發現其間的差異。波利恐龍通常活躍於水域的中層與上層,進食與平時活動鮮少集體行動。但黃花恐龍的行為跼限於底層,無論在移動或是取食皆有集體活動的傾向。無論是波利恐龍或是黃花恐龍都是相當容易飼養的種類,無論是活餌或是乾燥餌料都能適應良好。健康狀況良好的波利恐龍應在胸鰭與頭部散發出耀眼的金屬綠色光澤,而健康的黃花恐龍的下頷與喉部也應呈現鮮明的黃色。

2013年6月15日 星期六

2013-06-14 新進魚隻

Microsynodontis polli 剛果斑點貓 x 2
Barbus sp. 剛果二點鯽 x 10
Chrosomus erythrogaster 紅腹霓虹(南方型) x 2對
Chrosomus oreas 紅腹霓虹(高山型) x 2對 
Lythrurus faciolaris 條紋美洲石鱥 (紅鰭精靈) x 2對             
Cyprinella pyrrhomelas 真小鯉 (紅唇精靈) x 2對             
Notropis chiliticus 紅唇美洲鱥 (紅邊精靈) x 2對   

Notropis lutipinnis 黃鰭美洲鱥 (黃鰭精靈) x 2對             
Etheostoma camurum 藍胸鏢鱸 (藍胸跳虎) x 2對             
Etheostoma variatum 雜色鏢鱸 (紅斑帶跳虎) x 2對          
Etheostoma caeruleum 藍鏢鱸 (彩虹跳虎) x 2對             
Etheostoma blennoides 似䲁鏢鱸 (綠邊跳虎) x 2對

  • 分兩個部份談,第一是鏢鱸是什麼碗糕,然後再談那些北美產的小型鯉科魚類。鏢鱸(Etheostoma)屬於鱸科(Percidae)四個屬中的一屬,是多樣性極高的類群,它們特產於北美洲,多數物種出現在美國,少數分布於加拿大與墨西哥,至今被描述的物種超過150個,還不包含在近年因為族群遺傳學的研究所發現的隱藏種。那它們在水族市場上為什麼不常見?這其實有很多因素。首先,在1990年代之前,北美還比較經常性地出口野生魚到其它地區作為觀賞用,例如雀鱔、弓鰭魚、太陽魚、慈鯛(如真正的德州豹),以及部份鱂魚等。但是自從這些觀賞魚在東南亞大量地被繁殖以後,從美國採集野生魚出口就變得在商業上缺乏誘因。此外,美國對野生物種的採集與資源利用有相當多的法規與限制,這也使得許多物種的採取不再像過去那麼毫無限制;再加上非常多的淡水魚棲地受到污染或破壞,使得這些魚類就再也難以觀賞魚的名義出口,除非能夠在合法的狀況下被撈捕並在出口前被妥善地飼養。在1990年代之前,鏢鱸偶爾會出現在台灣水族市場,但數量非常少。當時的飼養技術並不佳,因此多數的魚都是一到進口商大概就死掉一半。因此在多數水族魚類的圖鑑上,鏢鱸總是被擺在"其它",而不是那麼受到注意。過去鏢鱸的中譯是"跳鱸"(darter)。也因為darter這個名詞被廣泛使用在許多底棲以跳行移動的魚類上,所以後來不知道"跳鱸就是鏢鱸"的業者,就開始把跳鱸這個名稱移植到南美洲的跳鱸脂鯉(Characidium)與其它近緣屬身上。鏢鱸類似蝦虎嗎?首先,在全球的淡水溪流中,有一種棲位(niche)是小型底棲魚類,以跳行方式移動,以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並多半棲息在有礫石之處。在亞洲與澳洲,這樣的棲位由大量的蝦虎所持有,在非洲,則有非洲跳鱸脂鯉(Nannocharax)之類的魚所持有;在南美洲則有跳鱸脂鯉(Characidium);在美洲就完全由鑣鱸來呈現。除了少數種類外,大多數的鏢鱸的分布都很狹窄,經常只有一條溪流的範圍,再加上鏢鱸對水質的敏感性很高,所以許多物種經常受到溪流污染的影響而滅絕消失。能夠出口到國外的種類,通常是數量尚多,而且分布較廣的種類。但是牠們好養嗎?我個人的經驗是,這不是適合一般入門者的魚類。首先你需要有一個冷氣房或是冷水機(若你想要長期飼養,而不只是把它們當成消耗品,養死就算)。然後你需要有一個砂質底床,而不要亂弄什麼黑土缸水草缸,然後它們需要流水,需要有躲藏的點,不要與太強勢的魚養在一起,我個人非常不建議把牠們和東南亞的沙鰍(Botia)養在一起,因為Botia很可能會攻擊牠們。和吻蝦虎養在一起呢?我認為萬萬不可,那只會造成無謂的傷害。繁殖?我覺得不要想太多,如果使用Etheostoma + breeding來google,應該可以找到不少資料。多數資訊都顯示牠們需要很低的水溫才能繁殖,然後產卵是產在石頭下或是砂粒上。雖然我不認為這類魚的價位與輸入數量有那個機會讓牠們跑到外面去,但是我是很不希望發生一種糟糕的狀況,就是有自以為天才的人,把這些魚丟到什麼養鱒場或什麼有山泉水的地方去,想要用自然環境來做無本生意,這樣就很不好了。雖然可能性低,但有了綠水龍的前車之鑑,我還是希望不要有這種事發生。
  • 雖然過去只有彩虹精靈(Cyprinella lutrensis)與多彩霓虹(Notropis chrosomus)出現在市面上,北美洲產的小型鯉科魚類多樣性其實很高。這次輸入的這幾個種都是屬於溪流性魚類,對高溫的耐受度還不得而知,但我們飼養在冷氣房中的活動力尚可。也會接受人工餌料,但我認為不宜與東南亞的斑馬類混養,因為就泳速與取食的速度來說,北美洲的這些小型鯉科遠遠不及東南亞的種類。
 魚隻來源: 珍奇水族    

2013年6月4日 星期二

2013-05-31 新進魚隻

Centromochlus schultzi 辛古小豹鯨 x 2
Micralestes stormsi 紅眼綠剛果 X 10Gastromyzon sp. 婆羅洲爬岩鰍    5
Limia nigrofasciata 黑帶泥鱂(=尼克發斯胎生鱂,尼克費斯鱂) X 5 對
Pethia narayani (= Puntius narayani) 夕陽鯽 x 10
Danio jaintianensis 印度玫瑰斑馬  x 20
Danio meghalayaensis 梅格拉亞霓虹斑馬 x 10
Dario sp. Jaintia Hills 印度火燄寶石變色龍 x 3 pairs
Barilius canarensis 鏡魚 x 5
Barilius bakeri 皇后鏡魚 x 5
Channa sp. Meghalaya Leopard  大花豹雷龍 (=梅佳拉亞邦豹雷龍) x 3
Channa sp. (what is this) 不知道啥碗糕雷龍 (以Channa sp. Blue Galaxy出口) x 3
  • 印度玫瑰斑馬看起來是一種冷水魚,其棲地的水溫大概不會超過25度,所以我們先使用這樣的溫度來飼養。根據飼養幾天的觀察,牠們對浮在水面上的餌興趣還不是很大,然後與活潑好動的魚在一起養,看起來有些緊張,或許我們不應該把牠們和其它太好動的Danio一起飼養。
  • 至於不知道啥碗糕的雷龍,我猜牠以後會變得比較藍,但我完全不認為是藍寶雷龍,所以,請問新加坡魚場在幹嘛?
魚隻來源: 華洋水族

2013-06-02 新進魚隻

Corydoras parallelus 帝王二線鼠 x 2
Corydoras sp. Mususu semi-longnose x 2
Centromochlus schultzi 辛古小豹鯨 x 5
Crenicichla sp. Tapajos Red 塔巴赫斯豔紅孔雀龍 x 1
Scleromystax macropterus 大翅鼠 x 1
Xiphophorus montezumae 蒙帝蘇瑪青劍 x 2

魚隻來源: 促咪水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