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29日 星期五

2011-07-29新進魚隻

Poropanchax hannerzi (=Poropanchax luxophthalmus hannerzi) 幾內亞大帆紅翅七彩藍眼鱂 x 若干
Congopanchax sp. cf. brichardi 幾內亞迷你藍眼燈鱂 x 若干
Foerschichthys flavipinnis 福氏鰕鱂 (小可愛鱂) x 若干
Procatopus nototaenia 幾內亞七彩紅背女王鱂 (=紅背女王, 但一般輸入的魚的產地都不被註記) x 3 pairs
Parambassis siamensis 暹羅副雙邊魚 (以Chanda sp.金剛玻璃魚名義輸入) x 5
Brycinus longipinnis 一線隆尼吉燈 (=隆吉尼斯一線, 隆吉尼斯) x 2

Ceratobranchia sp. 夢幻炫彩燈 x 5
Puntius pentazona 五間鯽 (=紅六間鯽, 血紅六間鯽) x 5
Devario sp. cf. aequipinnatus Sumatra 藍彩大斑馬 x 2
Danio roseus 玫瑰藍霓虹斑馬 (=粉紅霓虹斑馬, 粉紅電光斑馬, 玫瑰斑馬) (以Danio sp. cf. siamensis名義輸入) x 2
Yunnanilus sp. Rosy Loach
迷你粉紅蕾絲鰍 (=迷你血紅玫瑰泳鰍) (="Tuberoschistura arakanensis) x 5
Schistura balteata 三色彩虹鰍 = 彩虹三色鰍, 粉紅三色鰍, 斑馬彩虹鰍 x 5
Botia almorhae 加里曼丹閃電鼠 (=ㄚ字鼠, 雷霆鼠, 印度虎斑閃電鼠) x 2
Otocinclus sp. cf. macrospius Rio Madeira 巴西尾斑小精靈 瑪迪拉產 x 2
Otocinclus hoppei Rio Purus 哈比小精靈 巴西普魯斯河產 x 2
Otocinclus sp. 一線小精靈 x 5
Corydoras julil Rondonia 茱莉豹鼠 巴西羅度尼亞產 x 2
Corydoras aeneus Rio Purus 金背咖啡鼠(=歐加金線鼠) x 2
Corydoras sp. cf. arcuatus 印第安鼠 巴西聖加百列產 x 2
Corydoras leucomelas (?) Rio Purus 黑豆豹鼠 普魯斯河產 x 2
Aspidoras sp. Emma
阿圭尼斯金花鼠 (=愛瑪斑點鼠) (以Aspidoras sp. Araguaia名義輸入) x 5
Melanotaenia australis 紅尾美人 (以Melanotaenia trifasciata三線美人名義輸入) x 5
Melanotaenia goldiei Tapini (?) 藍彩綠美人 x 5
Pseudomugil gertrudae Aru 阿魯產大帆珍珠燕子 x 6
Betta rutilans 盧提蘭斯鬥魚 x 1 pair
Betta rutilans Green Tayan 盧提蘭斯鬥魚 綠色型 坦雅產 x 1 pair

今天有很多鑑定問題要談(有史以來梗最多的一次):
  • "幾內亞大帆紅翅七彩藍眼鱂"和"幾內亞迷你藍眼燈鱂"是什麼? 我想了幾天之後, 我認為這批魚混了三種魚在裏面, 但是誰混誰我不知道(下缸以後就不知道了), 首先, 裏面有疑似Poropanchax hannerzi的魚, 看起來的確很像七彩藍眼燈, 但那個背鰭與腹鰭偏紅的顏色讓我覺得應該不是. 但是我對魚名有一點小意見, 我其實不確定這魚是否真採自幾內亞共和國(République de Guinée), 因為hannerzi的模式產地其實是在奈及利亞境內的尼日河三角洲(Niger Delta), 這與幾內亞還有一段距離, 所以呢, 稱之為"幾內亞"就讓我沒有那麼確定是否正確. 另外我收到的魚中還有一種類似剛果燈鱂(Congopanchax brichardi)的魚, 以及為數不少的Foerschichthys flavipinnis 福氏鰕鱂(小可愛). 所以我並不知道所謂的"幾內亞迷你藍眼鱂"指的是何者? 其實整個西非的小型燈鱂類多樣性並不算高, 有顏色的就那幾種. 但是因為商業上學名使用的混亂, 造成"真正出得了貨的魚沒幾種, 但學名一大堆". Poropanchax屬的燈眼鱂要養到完全展現"圖鑑上的漂亮程度"也至少需要幾週, 初期應該可以無節或薄片飼料讓牠們長胖一點, 以免看不出來漂亮在那裏. 目前看來P. hannerzi的顏色穩定, 就像照片上的一樣漂亮. 至於類似的Poropanchax stigmatopygus可參考國寶大的文章.
  • 迷你血紅玫瑰泳鰍是什麼? 所謂的Rosy Loach在過去輸入過兩次小魚, 第一次是石頭水族時期在2009年12月輸入, 而東南亞魚場一向以"Yunnanilus sp. Rosy Loach"輸出. 小魚的斑點不發達, 只有側線的黑線, 當時被稱為"迷你粉紅蕾絲鰍"(但不是迷你蕾斯鰍Nemacheilus sp. cf. binotatus), 這次輸入的個體較大, 被改稱為"迷你血紅玫瑰泳鰍". 有些網頁把這種魚稱為Tuberoschistura arakanensis, 但是這個學名似乎有合法性的問題. 首先Kottelat在1990年建立Tuberoschistura這個屬的時候只包含兩個物種, T. baenzigeriT. cambodgiensis, 這兩個物種與Rosy Loach都有相當程度的差異. 如果再到加州科學院的魚類資料庫上去查詢會發現連arakanesis這個名字在科學上都不存在. 基於這樣的理由, 我想還是暫時使用Yunnanilus sp. Rosy Loach這個名稱是比較妥當的. DATZ曾經刊出此物種的繁殖記錄, 根據文中的描述, 此魚在27度, pH約為6, GH也約為6的條件下產卵. 但因為牠的嘴比較小, 我認為還是以無節, 小豐年蝦餵食較妥當, 且不要與太會搶食的上層魚養在一起. 而條鰍類(Nemacheilinae)也不適合與沙鰍類(Botinae)混養, 以免被揍到死掉. 本種的雌魚看起來有點類似過去澄澔與華洋水族都輸入過的紅尾泳鰍(Yunnanilus brevis), 但可由背鰭與背部形態來區別.
  • 蘇門答臘有大斑馬? 這也是新加坡魚場的傑作, 我覺得一整個很妙. Devario aequipinnatus是一種應該只產在印度次大陸到中南半島北方的魚, 怎麼會出現在蘇門答臘呢? 連Danios & Devarios這個網頁上都沒有"蘇門答臘產大斑馬"的記載, 讓我對這條魚的身份保持高度的懷疑. 馬來半島離蘇門答臘最近, 但馬來半島上的Devario則是D. regina這個種啊~~~ 這次輸入的魚已經顯出體色, 就等養養看, 看看倒底會長說大再說
  • 玫瑰藍霓虹斑馬是什麼? 就是過去澄澔水族在2010年7月輸入過的粉紅霓虹斑馬(=粉紅電光斑馬, 玫瑰斑馬). 新加坡魚場使用Danio sp. cf. siamensis (且拼錯成sianensis)這個偽學名輸出的用意我也不瞭是怎樣. Danio roseus早在2000年就被命名了, 新加坡魚場怎麼可能不知道? 這隻斑馬是非常漂亮的魚, 而且比起其它的DanioDevario來說比較不會打來打去, 但我們的飼養經驗顯示這條魚需要比較乾淨的舊水, 初期需要養胖一點, 否則容易爆瘦而無法顯示出漂亮的體色
  • 加里曼丹閃電鼠是什麼? 我認為應該就是Y字鼠的中魚, 我認為這是東南亞魚場唬爛客戶的產品. 這整個種群只產在印度次大陸東北方到中南半島, 從來沒有聽說過產在婆羅洲呀(連蘇門答臘與爪哇都沒有), 如果真有來自加里曼丹的個體那就真的是大發現了...比較來說還是那個網紋的"雷霆鼠"看起來漂亮多了.....雖然說我認為Y字鼠就是加里曼丹閃電鼠, 就是雷霆鼠, 但要把"便宜的Y字鼠"養到那麼大也需要頗久的時間(重點是飼養過程中不會被打爆, 要順利成長)
  • 阿圭尼斯金花鼠是什麼? 我覺得這隻人工鼠的出現是個驚喜, 因為呢, 之前向新加坡魚場訂了"Aspidoras sp. Araguaia"都給我寄了紫蘿藍鼠來, 除了傻眼更想大爆炸, 而這次寄來的魚是印尼的人工繁殖魚, 其親本就是澄澔水族在2009年7月輸入的愛瑪斑點鼠. 但是愛瑪斑點鼠倒底是什麼啊? 趁著這次看到小鼠, 又讓我思考了一下並產兩兩個問題: (1) Aspidoras sp. Araguaia是什麼? (2) 愛瑪斑點鼠是否就同等於Aspidoras sp. Araguaia或是其它的東東? 好的, 事實上很多鼠魚論壇上都已經有玩家提到"以Aspidoras sp. Araguaia"為名義流通的物種不只一個(google一下圖片就知道). 所以這個商用名原本倒底指那條魚似乎就有些不可考. 如果我們再以產地來查詢, 已知分布在Rio Araguaia的Aspidoras物種(包含C-numbers)只有A. pauciradiatus(金線黃花鼠), A. velites, A. belenos以及A. poecilus. 但這幾隻鼠魚顯然不是愛瑪斑點鼠. 有人認為Aspidoras sp. Araguaia可能就是A. spilotus, 但這個物種的產地依然不在Rio Araguaia. 所以最後的希望似乎或在C125這個物種身上. 然此物種的產地連DATZ都沒提到, 只說是巴西. C125與愛瑪斑點鼠的花紋的確是類似的, 但兩者在頭型與胸鰭形態上仍具有明顯差異, 所以呢, 我投降了, 我想我還是會把這隻鼠魚稱為Aspidoras sp. Emma, 然後牠是不是真由Araguaia來, 就更難證實了 (然後據說Emma也是"台灣在地名"...). 有人認為養金花鼠應該要製造一點水流, 但這部影片裏那麼多大小鼠小鼠, 我是看不出來水流是不是有比較強? 此外, 這次輸入的Corydoras中其實我覺得比較有趣的是那個"黑豆豹鼠". Corydoras leucomelas的模式產地是秘魯的Loreto, 有沒有分布到巴西的Purus我其實不知道....但這次輸入的魚看起來沒有那麼像我認知的C. leucomelas, 或許需要更多樣本才能確定. 至於什麼普魯斯茱莉豹鼠就不要問我那是什麼了, 只要有進過的我都買過, 但是目前為止我對這群魚的鑑定還是沒有什麼感想, 反正就是先買再說.
  • 小精靈的鑑定我需要時間想想.....鯰魚星球上的資訊並沒有非常即時, 但好歹Otocinclus這個屬的魚比起其它蜻鯰亞科的魚好養太多了
  • 阿魯產大帆珍珠燕子是什麼? 珍珠燕子(Pseudomugil gertrudae)的分布廣泛, 由澳洲北部, 新幾內亞到印尼所屬靠近伊里安查亞的小島都有. 一般養殖場的珍珠燕子來源不可考, 但我想比較可能是新幾內亞的魚(只是猜猜), 而新幾內亞的魚澳洲北領地到昆士蘭族群的差異不是那麼大, 但是Aru島所產的珍珠燕子在形態上就有非常大的差異. 我想這應該是這個島上的野生族群首次輸入到台灣的例子. 在rainbowfish.info網頁上有好幾篇關於此魚繁殖的討論.
  • 那隻藍彩綠美人是什麼? 和三線美人(Melanotaenia trifasciata)與阿魯巴美人(Melanotaenia sp. Aru)的關係是啥? Melanotaenia goldiei其 實是一隻早在1883年就被Macleay根據新幾內亞的Goldie河所採的標本所描述. 牠在水族市場上的流通量很小, 因此資訊也不是那麼充足. 但是這次輸入的魚真的是goldiei嗎? 其實我不確定耶. 在我的認知裏, goldiei應該是一隻背部有銅色光澤的魚, 且其體側的"紅線"沒有延伸到尾柄. 這次輸入的魚雖然被標示為"Melanotaenia sp. Goldie River", 但我不是很確定它是否其實比較接近"Melanotaenia goldiei Tapini"這個型? 這次的印尼出口商即為上次出口阿魯巴美人的那一家, 我把我們家上次買的阿魯巴美人拿來對照一下, 發現還是有明顯的差別. 阿魯巴美人的背鰭與臀鰭明顯有比較多顏色啊. 但這次也買到藍彩綠美人的大大發現: 咦? 這魚怎麼跟三線美人有點像呢? Gerald Allen等人在2008年的書中居然也認為goldiei可能就是三線美人(但未被其它學者接受). 這下又要扯到三線美人倒底是什麼東東的故事了. 三線美人這條魚是Rendahl在1922年根據澳洲北領地的Mary河族群所描述的物種. 而Mary River產的個體是長這個樣子, 顯然與市面上少量流通的三線美人是不一樣的. 在說完這個故事前, 我先插一個有點相關的題外話, 澳洲北領地與昆士蘭北方產的Melanotaenia經常也被認為產在新幾內亞, 在生物地理上當然是一個聽起來似乎合理的情況, 因為新幾內亞本來就屬於澳洲大陸板塊(Sahul)的一部份, 在更新世時期新幾內亞與澳洲之間還發生了至少四次的陸地連結, 而最近的一次則是10,000年前左右, 在這種情況之下淡水魚的族群分化能夠到什麼樣的程度是很令人好奇的. 但可惜的是截至目前為止, 有關黑帶魚科的族群遺傳研究都限於澳洲大陸的族群(例如Michael et al.在2010年對澳洲北部產紅尾美人族群分化的研究), 我到目前還沒看過任何研究同時將澳洲與新幾內亞族群包含在分析中. 然而在水族市場上卻一直有一些"弄不清楚種源來自澳洲還是新幾內亞"的東南亞魚場魚. 以紅尾美人來說, Melanotaenia australis的模式產地應該是在西澳的Swan River Colony(當地族群長這樣), 有些網路資訊都說這條魚亦產在新幾內亞, 但是我認為這可能是以訛傳訛. 重點是在澳洲被當成M. australis的魚其實是有非常大的遺傳與表型分化的, 大家看看Drysdale, Ferny Creek, Carrawine Gorge, Green Ant Creek, 與Blackmore River的族群看起來是不是根本不一樣? (北領地產的M. solata過去被當成紅尾美人的同物異名, 但目前其種級地位又已經被恢復了), 然後澳洲產的australis根本和水族市場上流通的不太一樣. 有些論壇上的人認為市售的紅尾美人就是"Melanotaenia australis Drysdale", 但事實上有很大的差別, 市售紅尾彩虹背鰭與臀鰭的黑邊與尾鰭上的斑紋幾乎沒有, 這不知道是因為東南亞繁殖場長期繁殖之後所產生的性狀就是如此? 或是說市售紅尾美人的來源不可考? 我廢話好多轉回三線美人問題, 三線美人在澳洲的族群間似乎也有明顯的遺傳與形態分化, 我認為我經由日本買到的比較可能是Goyder River族群, 而這樣的魚我尚未從印尼或新加坡魚場獲得過, 而在新幾內亞或伊里安查雅也應該沒有類似的魚種出現. 基於這樣的推測, 我想這次印尼魚場寄來的藍彩綠美人可能不是三線美人, 但其成長以後的表現與澳洲的三線美人間的差異是值得比較觀察的.
  • 然後新加坡魚場在做什麼? 新加坡魚場一再把紅尾美人當成三線美人來賣, 而且價錢還不便宜, 我覺得實在是神奇, 以稀少魚種的名字冠在便宜常見魚種來圖利這種事看起來不只是德國Glaser會做, 新加坡魚場也會做. 我們家好像專門買地雷, 我來算算我們買了多少次假貨. 2009年1月買到印尼線以Melanotaenia maccullochi出售的紅尾美人, 2010/12/09買到Glaser以Melanotaenia sp. "Super Red"出售的紅尾美人(又被叫作烈火美人), 2011/2/26買到印尼以Melanotaenia australis以及M. nigrans出售的紅尾美人, 3/24號買到Glaser以Melanotaenia papuae出售的紅尾美人, 所以加上這次, 六次, 各位大大, 六次啊~~~ 這倒底是三小啊~~~ 這種常見的美人有什麼好騙的啊, 我真的覺得這已經不只是新加坡魚場專業性的問題. 說也奇怪, 難道魚場這樣搞, 都不擔心輸入該魚的盤商損失嗎? 還是說"反正大家都騙來騙去"? 拿金恐龍當皮卡丘賣也只是剛好? 我覺得商品名怎麼叫是無所謂, 但是把常見魚種冠上稀有魚名出售就是一個不誠實的手法 (人工的倒游鯰似乎也都是如此)
  • 此外, 這次的新加坡線與非洲線魚的學名與商用名配合有不少需要釐清說明的, 我把舊有商用名以藍色標出:
  1. Parailia pellucida 非洲黑帶玻璃貓 = 非洲幽靈玻璃貓 (德國Aquarium Glaser輸出)
  2. Devario auropurpureus (=Inlecypris auropurpureus, 此為舊種名組合) 七彩紫鑽燈 = 琉璃燕子
  3. Devario sondhii (經常被東南亞魚場誤為DanioDevario sondi) 火紅金線燈 = 火兔斑馬
  4. Danio sp. Hikari Yellow 黃彩綠綺麗斑馬 = 高夠力黃斑馬; Danio sp. Hikari Blue 銀光綠綺麗斑馬 = 高夠力藍斑馬
  5. Danio kerri 金帶綺麗斑馬 = 青斑馬
  6. Microrasbora rubescens 橘子玫瑰燈 = 橘子燈 (這個我要想想, 有人認為rubescens不是橘子燈)
  7. Rasbora lacrimula 火翅藍帶精靈燈 = 火翅精靈燈
  8. Rasbora wilpita 藍霓虹金帶燈 = 斯里蘭卡彩虹小波魚
  9. Rasbora elegans = Rasbora sp. "Royal Elegant Rasbora" 銀兩點燈 = 黑兩點燈 (這個我覺得很怪異, Rasbora elegans是馬來半島南端到蘇門答臘的常見淡水魚, 為什麼新加坡要使用這種"看起來像新魚"的學名販售呢?)
  10. Rasbora "rutteni" = Rasbora sp. cf. tobana 藍霓虹金帶燈 = 黃色霓虹 (我不認為新加坡魚場出貨的是Rasbora rutteni)
  11. Serpenticobitis octozona 黑白斑馬鰍 = 墨斑鰍/八帶蛇鰍
  12. Yasuhikotakia sidthimunki (=Botia sidthimunki) 潛水艇鰍 = 網球鼠
  13. Schistura balteata 三色彩虹鰍 = 彩虹三色鰍, 粉紅三色鰍, 斑馬彩虹鰍
魚隻來源: 澄澔水族

美國德州產新種螯蝦Procambarus (Ortmannicus) luxus與其近似種概要

文: 李政璋 (=李大溼) 圖: 截取自Johonson (2011)發表於Zootaxa之論文

美國德州休士頓的業餘動物研究者Daniel Johnson甫於剛出刊的第2972期Zootaxa描述了一個根據德州San Patricio郡所採標本而描述的淡水螯蝦新種 - Procambarus (Ortmannicus) luxus Johnson, 2011。這個物種曾被Johnson & Johnson (2008)簡略提及,然在當時僅提及雄性第一腹肢的簡略形態,而缺乏詳細的說明。

根據Johnson對P. luxus的描述,身體呈磚紅色,腹節兩邊具深色縱帶,頭胸甲與螯足表面具有疣粒突起,而最重要的鑑識特徵為雄性的左右不對稱第一腹肢。根據這樣的特徵組合,本文暫將此種譯為「異肢原蝲蛄」。此蝦由額角尖端至尾柄末端可達8-9cm,為中大型淡水螯蝦,比起台灣常見的P. clarkii (Girard, 1852) (克氏原蝲蛄,也就是美國螯蝦)體型稍大。在體色上,P. luxus與台灣曾進口過的P. acutus (Girard, 1852)(亞克特巨手螯蝦)都呈磚紅色,且腹部都有縱帶紋路,但P. luxus螯掌較細,整支螯足外觀較為細長;相反的P. acutus螯掌肥大,整體看來較粗壯,且體色會有深紅色到紅褐色的變異。另外市場上的P. leonensis Hobbs, 1942(利昂螯蝦)與P. cubensis (Erichson, 1846)(古巴螯蝦)外型也與P. luxus相似,但此兩種頭胸甲具有較多的斑駁花紋,後者還會出現藍色型個體,且在棲地選擇偏好急流型環境,因此未來在評估各種淡水觀賞螯蝦的入侵風險時必須同時釐清鑑識特徵與各物種的棲地需求差異

備註:
本種科名的原文「Cambaridae」譯作「蝲蛄科」,屬名「Procambarus」因冠上「Pro-」故直譯應為「原蝲蛄」,然而目前在台灣只有P. clarkii曾以符合原意的「克氏原蝲蛄」稱之,俗名「美國螯蝦」或市場其他種以「螯蝦」為名者常是業界慣用的「商品名」。若在講求精確的類學術場合,Procambarus屬建議譯作「原蝲蛄」以符合學名原意。而被廣泛使用的「螯蝦」一詞則應用在「Astacidae」(譯作螯蝦科)的「Astacus」屬(譯作螯蝦屬)。

以下為本文提及的四種螯蝦,末三者之中名則沿用商用名
Procambarus luxus Johnson, 2011 異肢原蝲蛄 (暫譯)
模式地:德洲之San Patricio County
體色:磚紅色至紅褐色
螯足:掌節內側面平緩無隆起
Procambarus acutus (Girard, 1852) 亞克特巨手螯蝦
模式產地:密西西比的Mobile河川支流
分布範圍:德州、佛羅里達、俄亥俄
棲息環境:緩水與止水
體色:磚紅色、深紅色至紅褐色
螯足:掌節內側面顯著隆起

Procambarus leonensis Hobbs, 1942 利昂螯蝦
模式產地:佛羅里達的Leon County
分布範圍:佛羅里達
棲息環境:緩水與急流域
體色:紅褐色,頭胸甲有兩對黑斑
螯足:掌節內側面略微隆起

Procambarus cubensis (Erichson, 1846) 古巴螯蝦
模式產地:古巴
分布範圍:古巴
棲息環境:緩水與急流域
體色:磚紅色至紅褐色、藍色
螯足:掌節內側面略微隆起

以上資料參考自:
Hobbs Jr, Horton H., 1884. A Checklist of the North and Middle American Crayfishes (Decapoda: Astacidae and Cambaridae). Smithsonian Contributions to Zoology 166: 1-161.
Johnson, D.P., 2011. Procambarus (Ortmannicus) luxus (Decapoda: Cambaridae), a New Crayfish from Southern Texas. Zootaxa 2972: 59–68.
Johnson, S.K. and Johnson, N.K., 2008. Texas Crawdads. College Station, Texas. ISBN 978-0-9801103-0-2.

2011年7月28日 星期四

蛇吃鳥會很奇怪嗎? 身為教育工作者以潛在主觀意識給動物貼上擬人的善惡正邪標籤, 似乎並不是環境教育的目的呀

我認為整個報導看起來呈現的是一種"善意", 但這裏有一些根深蒂固的觀念我覺得應該要拿出來雞婆一下:
  • 蛇吃鳥有什麼不對的嗎? 為什麼需要人去"營救"?
  • 成鳥先被吃, 雛鳥掉出來, 又為什麼會被推測為"成鳥捨身護子"? 我覺得這邊擬人化得太嚴重了. 但是這種依據人類自己的想像對動物行為進行擬人化詮釋的狀況在台灣的動物相關報導裏太常見了, 大家應該經常見到"動物被放生之後久久不忍離去似乎在跟人們說謝謝"的媒體文字吧, 喂, 都已經被人折磨那麼久, 不是手斷就是腳斷, 當然走不動爬不走啊, 又不是在演中國民間故事?
  • 根據我對很多中小學的環境教育與生態園的實際執行的觀察, 我發現教育人員甚至是義工訓練中經常呈現對物種的"雙重標準", 而我不確定這對於環境教育來說是正面的啊. 舉例來說: 很多學校都愛搞一個蝴蝶園(教育部環保小組的建議啊), 然後呢寄主植物種來種去就是馬利筋, 阿勃勒, 馬兜鈴....然後只要馬利筋上面長蚜蟲了, 就要想辦法"殺蟲", 如果蝴蝶幼蟲被鳥啄了, 又要"驅鳥", 用一個網子把蝴蝶通通罩起來, 就忽然變成"有愛心的蝴蝶媽媽". 但這是生態教育不是蝴蝶繁殖場啊, 蚜蟲吸食植物汁液, 蚜蟲與蝴蝶幼蟲競爭, 瓢蟲吃蚜蟲, 不同的寄生蜂寄生蚜蟲與蝴蝶幼蟲, 蝴蝶幼蟲被病毒感染....這些不是很好的教育素材嗎?
  • 這則新聞如果只要告訴大家, 某些蛇會吃鳥, 那就是環境教育, 但慈悲心用錯了地方, 穿插了太多類似打虎救父的情節, 隱隱地把蛇屈打成"壞蛋", 叫那蛇情何以堪? (不要忘了也有猛禽以蛇為食啊)
夜間生態調查 驚見蛇吞鳥 2011-07-28
中國時報【鄭光宏/嘉義報導】

梅山仁和國小校長張文良與同事林正龍,凌晨在校園作夜間生態調查時,先在地上發現一鳥窩被破壞,抬頭一看,驚見長一公尺餘的大頭蛇,正張開血盆大口,要將赤腰燕吞進肚裡,由於機會難得,兩人趕緊拿機器,紀錄下卅分鐘「物競天擇」殘忍過程。

張文良說,同事連續兩年獲得教育部「科教專案」的補助,針對梅山太和村作生態觀察,暑假以來,兩人常常就利用深夜時段在校舍頂樓架起五百瓦強光,紀錄趨光性昆蟲種類與數量。

凌晨工作結束,同事返回一樓辦公室收拾物品,先是撇見地上有鳥窩痕跡,還聽見雛鳥微弱叫聲,往屋簷上方一瞧,驚見一條蛇鑽進鳥窩裡,沒多久便看見大頭蛇將到手的獵物拖出來外面享用,同事始發現赤腰燕早已變成盤中飧,驚訝之餘,趕緊拿出攝影機紀錄。

卅分鐘後,大頭蛇將赤腰燕成鳥吞下肚,隨即再轉身進鳥窩尋找其它食物,擔心雛鳥或鳥蛋遭殃,張、林兩人儘管深知不應干預生態平衡,礙於良心過意不去,仍匆忙接上一旁水管,用水柱將蛇與鳥窩一起沖下來,趨前一看,鳥窩內空無一物。

隨後,兩人在鄰近草地與窗台上各找到一隻赤腰燕雛鳥,研判當時應為母鳥捨身救子,用自己生命,換來二隻雛鳥存活機會。

2011年7月27日 星期三

中國的經濟飛馳發展加速外來物種的入侵

Ding J, Mack R.N., Liu P, Ren M, Huang H. 2008. China's Blooming Economy Is Sparking and Accelerating Biological Invasions. BioScience 58(4): 317-324. [pdf下載]

Abstract
China has undergone enormous economic growth in the last 25 years, largely as a result of greatly increased international trade. This burgeoning
trade has triggered environmental threats from an expanding list of biological invaders: nonnative species previously unknown in China (e.g., the American vegetable leaf miner, the fall webworm) have arrived and are already causing damage to China’s environment and economy. Huge construction projects, such as the Three Gorges Dam and the recently completed rail link to Tibet, could further spread invasive species to onceisolated portions of the country. The environmental risks from this onslaught are immense: China is one of the world’s hotspots of biodiversity with about 30,000 native species of vascular plants and at least 2340 species of native terrestrial vertebrates. Fostering governmental and public awareness in China of the costs of invasive species and the multiple benefits of thei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will be key to countering this menace.

看到蚯蚓是會怎麼樣? 我覺得這些人太會靠杯了, 這顯示台灣的環境教育真的要加強了

既想要徜徉山林又希望"什麼都不要讓他看到", 這種思維就是造成很多森林遊樂區得為了一些愛靠杯的遊客一天到晚除草噴殺草劑或把步道弄成石板的原因. 蚯蚓不藏在石縫中是要藏在那裏? 這些人倒底有什麼毛病啊? 一條蚯蚓掉在水池裏可以把牠拿起來就好啊, 我就不相信蚯蚓掉在水裏面會比一群人坐在池邊給朱文錦吃腳皮髒. 那是山邊的湯屋耶, 又不是在麥當勞吃到炸老鼠...

蘇澳冷泉 驚見大蚯蚓共浴

2011年 07月27日

【林世雄、陳世河、游芳男╱連線報導】到蘇澳享受冷泉,竟發現池中石塊縫隙中有一條三十公分長的大蚯蚓,消費者想到與蚯蚓同池泡了四十分鐘,直呼:「看到大蚯蚓,渾身都感覺不舒服!」業者則當場退費,並承諾著手改善裝潢漏洞。

原木縫隙鑽出

住在台中市的吳先生說,本月十二日下午,他與妻子到蘇澳泡冷泉,以三百元租用個人房,在泡了約四十分鐘時,突發現水裡有一條會動、約小指粗的黑線,叫工作人員前來處理,結果竟從石縫中夾出一條長約三十公分的大蚯蚓,讓他們全身起雞皮疙瘩,「蘇澳冷泉是熱門觀光區,環境品質竟這麼差,讓人很難接受!」

蘇澳冷泉經理陳建科昨說,這是第一次發生冷泉中有蚯蚓,當時除了向消費者致歉,也另開一間原木湯屋供他們使用,恐時間上不允許,最後退還三百元。


陳建科說,冷泉水抽自地下二百公尺處,抽取至湯屋過程的水管全是密封,蚯蚓不可能進入池內,可能是因四間湯屋牆壁是緊靠山壁興建,牆壁的原木條間出現腐蝕及縫隙,讓蚯蚓由此處鑽出來,已委請裝潢公司改善。

前台中縣自然生態保育協會總幹事蔡仲晃表示,蚯蚓無毒性,一起共浴,身體應該不會有問題。

2011年7月25日 星期一

亞洲的羅漢魚雖入侵歐洲各地但牠並非在所有地區皆能成功拓殖

文獻來源: Copp, G.H., Wesley, K.J., Verreycken, H., Russell, I.C. 2007. When an "invasive" fish species fails to invade! Example of the topmouth gudgeon Pseudorasbora parva. Aquatic Invasions 2(2): 107-112. [pdf下載]

A major problem in evaluating biological invasions is the lack of information on failed non-native species introductions, with invasiveness determined purely on establishment successes. This is the case of topmouth gudgeon Pseudorasbora parva, an Asiatic cyprinid fish that now occurs throughout most of Europe and is said to be highly invasive. Although the species has established itself in many locations, and often in high densities, not all topmouth gudgeon invasions are successful. In this brief communication, the appearance and disappearance (following pond drain down and repeated electrofishing depletion) of topmouth gudgeon Pseudorasbora parva from a small pond in northeast London (England) is described, along with two other cases elsewhere in Europe.

圖片來源: wikipedia (photo by Seotaro)

[新電子書]彩虹魚以及牠們的照護

連結文獻來源: Tappin A.R. 2010. Rainbow Fishes - Their Care & Keeping in Captivity. 485 pp. Art Publications [全書下載]

此書作者Adrian Tappin以其飼養rainbow fish近45年的經驗, 集合各國研究, 飼養與繁殖rainbow fish的學者與專業人士的協助完成此書. 本書俱細糜遺地介紹有關澳洲, 新幾內亞與印尼產各類物種的分類歷史, 鑑識, 分布, 棲地, 飼養 (包含餌料與繁殖)資訊. 相當值得參考.

2011年7月23日 星期六

2011-07-23新進魚隻

Microglanis iheringi 某某蜜蜂貓 x 5
Platydoras armatulus 笑貓 x 4
(學名不是一般圖鑑或網路上流通的Platydoras costatus, 學名問題請見先前討論)
Rasbora nodulosa 藍線黃尾燈 x 2
Rasbora sp. cf. tobana 黃色霓虹 x 6 (鑑定問題看先前討論)
Rasbora vulcanus 火山精靈燈(火山小波魚) x 3 (以紅翅紫羅蘭燈名義出售)
Botia striata 印度黃金寬帶鼠(=環紋鼠) x 2
Botia almorhae 雷霆鼠 (=印度虎斑閃電鼠, Y字鼠) x 2
Botia histrionica 金斑馬鰍(=伊洛瓦底沙鰍, 皇冠鼠) x 2
  • 去年輸入的藍線黃尾燈到現在還沒賣完, 結果趁這個機會讓我確認一事, 華洋水族輸入的藍線黃尾燈應該是Rasbora nodulosa, 而澄澔水族輸入的黃色霓虹是比較接近Rasbora tobana的魚. 但兩者不知道為什麼會在新加坡魚場混在一起輸出.
  • 紅翅紫羅蘭燈這個名字始出現於2010年3月澄澔水族所輸入的印尼線魚中, 當時報價單上的名字是Rasbora ennealepis, 由於火山小波魚當時還沒輸入我也就沒有特別留意這個鑑定是否正確. 之後我們在永信水族又買了一次 (也就是今天買的魚, 賣了一年半才賣完呀), 直到今天才發現, 從頭到尾所謂的"紅翅紫羅藍燈"可能就是"火山精靈燈", 也就是火山小波魚Rasbora vulcanus. 而真正的Rasbora ennealepis這條魚可能從來沒有輸入到台灣過. 我查了Roberts在1989年發表在The Memoirs of California Academy of Sciences的文章[pdf下載], 看到R. ennealepis的模式標本照片與描述, 更加確認我的想法. 正牌的R. ennealepis的側線黑帶在身體後半部明顯加粗, 這個特徵無論在新加坡或印尼輸出過的魚中都沒有發現. 所以呢, Rasbora vulcanus這條魚在台灣一下子多了好多名字, 分別為火山小波魚, 火山精靈燈(華洋), 紅翅紫羅蘭燈(澄澔)以及黃翅紫羅蘭燈(澄澔). 由於成魚與受緊迫魚隻的顏色不明顯, 只憑顏色來鑑別種類是有風險的. 此外近似的魚還有近年才被描述的Rasbora api (請留意其臀鰭一定不是橙紅色的).
  • 市面上有一大堆的"蜜蜂貓"和"蜜蜂鴨嘴"但是倒底誰是誰? 我想這個問題很少被弄清楚過. 在所有的鯰目成員中, 分布於新熱帶區的擬長鬚鯰科(Pseudopimelodidae)的擬長鬚鯰屬(Pseudopimelodus), 多彩鯰屬(Microglanis), 亞洲產鮠科(Bagridae, 或稱鱨科)的Leiocassis屬, Tachysurus屬, Pseudomystus屬, Nanobagrus屬等具有這種所謂的"黑黃相間的熊蜂型斑紋(bumble bee pattern)". 這種斑紋的功能是否是一種隱蔽色我不敢多說, 但這類鯰魚若躲在落葉中的確不容易被發現. 由於台灣的市面上通常把"具有bumble bee pattern的小型魚"稱為"蜜蜂貓"(管它那一種), 中大型魚稱為"蜜蜂鴨嘴", 因此就算是中大型魚的小魚也可能被稱為"蜜蜂貓", 反正就是一整個亂七八糟. 以多彩鯰這屬來說(見scotcat的介紹), 可能出現在市面上的物種大概有三種, 我們今天買到的可能是較常見的Microglanis iheringi. 市面上還有一條魚叫黃金蜜蜂貓, 2100種上面使用一個怪學名"Pseudopimelodus zungaro"來標記此魚. 這個怪異的學名在網路上也到處都是, 但其實是一整個大誤解. 這怪異的組合來自於Mees於1974年發表在Zoologische Verhandelingen上的一篇文章, 他誤訂了擬長鬚鯰科幾個屬的模式物種導致這個學名組合的產生. 事實上"Zungaro"指的是油鯰科的亞馬遜鴨嘴 (有效學名是Zungaro zungaro, 而不再是Brachyplatystoma flavicansPaulicea luetkeni), 那麼市售的黃金蜜蜂貓, 或蜜蜂鴨嘴(其實才20cm大)的學名應該是什麼? 我認為比較可能是Pseudopimelodus bufoniusPseudopimelodus charus, 但需要實際看到魚之後才能確認(我最近沒看到在賣)
  • 至於那些Botia屬沙鰍從小到大的體色變化是否真是這樣自己養養看就知道了
魚隻來源: 北高雄水族(明誠店), 永信水族(華夏店)

2011年7月22日 星期五

2011-07-22新進魚隻

Parakysis anomalopteryx 阿凡達貓 x 5 (比較與Parakysis verrucosus的細微差別)
Parosphromenus sp. Sungai Bertam 伯坦深藍二線鬥魚 x 2 pairs
Parosphromenus parvulus 帕魯血斑二線鬥魚 x 2 pairs
Parosphromenus anjunganensis 安瓊二線鬥魚 x 2 pairs
Parosphromenus ornaticauda 歐納提二線鬥魚 x 2 pairs
Parosphromenus linkei 林開二線鬥魚 x 2 pairs
Pangio doriae 多里潘鰍(=迷你鰭龍, 蕾絲粉紅蛇魚) (以Pangio sp. cf. anguillaris名義出售) x 5
Pangio oblonga (=Pangio javanicus) 橢圓潘鰍 (=爪哇紫羅蘭蛇魚, 爪哇紫羅蘭黑蛇魚) x 5
Pangio semicincta 蘇門答臘豹紋蛇魚 (以Acanthophthalmus sp. cf. semicinctus名義輸入) x 5
Pangio kuhli 庫氏潘鰍 (=蛇魚) (以Acanthophthalmus semicinctus 印尼蛇魚名義輸入) x 5
Mogurnda sp. cf. cingulata 蕾絲斑馬塘鱧 x 2
Rasbora vulcanus (???) 粉紅尾紫羅蘭燈 (以Rasbora sp. cf. vegae名義輸入) x 5
Characidae sp. 黃翅水銀燈 (=黃翅水晶旗, 普魯托玻璃燈, 普力托玻璃燈) x 5
Corydoras sp. C042 Rondonia (?) 克莉絲汀娜鼠(=克利斯提那鼠) x 5
Botia almorhae 雷霆鼠 (=印度虎斑閃電鼠, Y字鼠) x 2 (以Botia sp. cf. lohachata名義輸入)
  • 那個黃翅水晶燈看起來似曾相識, 而且有一卡車類似的物種(見zakkycharacin)叫什麼普魯托玻璃燈, 黃水晶燈, 黑線水晶燈, 或塔巴赫斯琉璃燈, 但所謂的Rio Preto在巴西境內有好幾個類似地名, 有可能是Rio Pixie, Rio Preto do Itambé, Rio Preto do Costa或São José do Rio Preto. 但是這些地點離Tapajos都有點遠耶, 所以我真的不知道塔巴赫斯琉璃燈這個名字是怎麼冒出來的, 但有大大說是WB Sabby採集的, 所以這樣就要相信嗎? rva網頁上的魚又說是Rio Araguaia產的, 令人更迷惑了. 這次輸入的魚來自那裏似乎沒有標示, 但根據我的看法, 黃翅水銀燈應該就是黃翅水晶旗, 與普魯托玻璃燈, 但是黃水晶燈, 卻應該是黑線水晶燈(Hemigrammus geisleri). 至於塔巴赫斯琉璃燈應該是另一個完全不一樣的物種. 所謂"透明系的燈魚是否一定要用很軟的水來養"大家可以自己試看看. 我們家養到現在是沒有特別的感覺就是了.
  • Corydoras sp. C042是令人頭痛的東西. 一開始我認知的C042是產在Rondonia而且長這樣的魚, 而這樣的魚我家也還有, 但是如果使用C042在網路上搜尋, 就會找到很多產地來源不名魚隻的圖片, 例如planetcatfish上的照片, 就讓我不是那麼確定一定是產於Rondonia的魚. 這次澄澔水族輸入的魚雖然標示其產地在Rondonia, 但其色彩斑紋卻又類似先前討論過的C024, 所以我對這些魚的鑑定就持保留的態度, 但我們家最近還沒時間對這些魚定序分析所以還需要一些時間才能弄清楚他們間的關係.
  • 蛇魚的鑑定很難, 然後我發現我沒有仔細看過"一般蛇魚"長怎樣, 因此"一般蛇魚"與這次輸入的物種有啥差別容後播報.
  • 那個粉紅尾紫羅蘭燈的學名被註記為Rasbora sp. cf. vegae, 但vegae早就被當成紫羅藍燈enthovenii的次同物異名了, 所以說這條魚為什麼會被出口商標記為vegae我也覺得很怪的呀. 以外部形態來說, 這條魚看起來怎麼讓我覺得很像火山精靈燈(火山小波魚, Rasbora vulcanus)呢? 我越看越像耶~~~
  • Botia屬的沙鰍從小到大成長過程中的斑紋變化是非常引人入勝的(參見此圖). 我認為這次輸入的"雷霆鼠"其實就是過去澄澔水族在石頭水族時期輸入過的印度虎斑閃電鼠, 以及有段時間市面上很常見的Y字鼠). 2009年時輸入的是"小鼠", 因此斑紋不若此次輸入的"成鼠"來得複雜漂亮. Loaches.com上的照片就可以告訴大家牠們其實是一樣的魚, 而所謂的I型與II型也是個體間的差異, 雖然網紋型在數量上是比較稀少. 此外可比較此魚與金斑馬鰍(Botia histrionica)之間的差異.
魚隻來源: 澄澔水族

這根本不叫守護生態, 而是讓情況更糟, 不當的放流所造成的結果與宗教放生是沒有兩樣的

台灣有非常多的所謂的生態保育NGO仍然認為"沒有魚就把魚放進去, 然後這樣就叫復育", 反正只要水中有魚, 管它是什麼魚, 只要是"台灣的就沒問題", 釣魚的人有魚釣, 看魚的人有魚看, 就叫保育有成. 各位鄉親啊, 生態保育是保護棲地品質啊, 不是作物推廣啊, 並不是只要是台灣原生魚類就可以亂放的啊. 台灣的淡水魚分布原本應該有一些格局在, 現在搞到西魚東放, 南魚北放是在搞什麼鬼呢? 但這類的事情只要是"出自一片好意", 漁政單位也不會管, 也不會有學者認為不妥, 反正NGO開心就好, 但其實是最不好的示範. 多數的人為放流都是不對的, 那些魚這樣扔進去不會死? 不需要考量密度? 不需要考量競爭? 不需要考量其它河川溪流生物的多樣性? 我覺得如果還有學者認為這些NGO這樣做是一正確的方向, 就是一種理盲. 如果主管單位忽視這些"自以為善意的行為", 那對的對台灣的溪流生態的破壞漠視.

野放魚苗 守護石壁溪生態
【聯合報╱記者高堂堯/古坑報導】
2011.07.22 04:02 am

古坑鄉草嶺村石壁原始山林溪流,因雨水減少及過去盜捕、工程施工不當等人為破壞,魚群銳減;石壁生態守望相助隊前天與警在石壁溪野放200公斤各式野生魚種和魚苗,期待恢復生態榮
為復育、守護草嶺溪流生態,石壁生態巡守隊野放200公斤各式野生魚種。

石壁生態巡守隊長陳安邦指出,草嶺石壁原始山林有天然岩壁,野溪清澈、鯝魚和石賓等魚種數量均優,還有帝雉、山豬、山羊和山羌等保育類或野生動物,吸引許多遊客。

陳安邦表示,3年前組成巡守隊,與警方合作守護家鄉,遏止偷獵盜漁;去年廠商在石壁溪施作河床工程,不慎將混凝土傾倒至溪水中,魚群大量死亡;幸廠商負責,提供12萬元,巡守隊以自宜蘭購得200公斤溪哥種魚及魚苗野放。

陳安邦指出,石壁溪首度大規模野放魚群,未來將加強護魚。

全文網址: 野放魚苗 守護石壁溪生態 | 雲嘉南 | 地方新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5/6478349.shtml#ixzz1SoS5ILaZ
Power By udn.com

2011年7月7日 星期四

2011-07-07新進魚隻

Pseudosphromenus dayi 紅矛尾天堂鳥 x 若干
Rhynchodoras woodsi 怪嘴麻花盔甲貓 x 4
Platyurosternarchus macrostomus 枯葉飛刀(扁尾翎電鰻) x 1

魚隻來源: 水星魚場, 某湖水族

所以說外來種問題根本就是邪惡的放生團體和缺乏常識的政府單位一起搞出來的呀

基隆市政府搞這種飛機已經不是第一次, 他們是想要跟苗栗縣政府放牛蛙大車拼嗎? 以往在基隆野放"墾丁的大白斑蝶'以後, 這種事情就履見不鮮. 所以基隆市環保局開單, 有用嗎? 業者買了吳郭魚這種大家希望不要再出現(雖然很難)的外來種丟到溪中叫做生機再現? 這表示基隆市政府的環保局根本與農業局之間是沒有協調溝通的, 而農業局也放任同屬市府單位的亂搞. 不是有一個"水產動植物增殖放流限制及應遵行事項"嗎? 我從頭到尾不相信任何一個政府單位把這個規定當成一回事. 另外我非常痛恨台灣以放流魚苗自以為在增加漁業資源或"保護生態"的思維. 這倒底是誰教出來的啊? 不管是政府單位的放流或是放生團體的放生通通都是在放死, 而且絕大多數都是掠食性或對環境造成極大負荷的外來物種, 農委會畜牧處管過了嗎? 還是除非像食人魚這種東西被蘋果日報誇張報導之後, 才躲在林務局後面說自己什麼都不知道?

草濫溪支流淨化 野放魚苗盼恢復生機
自由 更新日期:"2011/07/07 04:11"

〔自由時報記者俞肇福/基隆報導〕基隆市七堵區東新街棄土暫置場,日前因處置不當造成泥水溢流,進入草濫溪支流釀成污染;經過環保局開單罰款,業者花一個多月整治處理,並於昨日買來一千兩百條吳郭魚魚苗野放,希望讓草濫溪支流早日恢復昔日魚群優游畫面。(真的是看到鬼啊, 是嫌吳郭魚不夠多嗎? 環境教育法管得到這些政府單位承辦人嗎?)

市議員張耿輝五月初接獲民眾投訴,指草濫溪下游出現大量泡沫,溪水混濁不堪,遠遠看去像是牛奶溪,邀集環保局到場發現草濫溪支流真的變成「牛奶溪」,開單罰款十萬,工務處當場下令廠商停工,直到污水水質處理沒問題才評估是否復工。(可以請問一下這家廠商是如何讓溪流變乾淨? 用大量的水沖走嗎?)

張耿輝表示,東新街棄土場主要處理污水下水道系統南河段工程,在日前與環保局會勘開罰後;主管機關關切、棄土場業者也主動配合改善,業者並於昨天買一千二百尾吳郭魚苗到被污染的草濫溪支流進行野放。

棄土場業者李姓特助與工務處下水道科科長何忠倫到場參與野放作業;議員張耿輝與科長何忠倫肯定業者勇於負責態度,讓溪流昔日生態早日恢復。

2011年7月6日 星期三

有關"繁殖食人魚就會供過於求就會傾倒野外就會變成入侵種的命題

雖然說台灣的新聞只有三天以內的熱度, 除非很重大, 才會被媒體在隔年時想起做一個專題回顧一下, 但我認為還是有必要針對7/4的食人魚新聞中的一個觀點進行討論, 受訪者黃先生對蘋果日報的記者說: 如果有人繁殖食人魚, 就會供過於求, 沒有人要的時候就會使得食人魚逸出到野外, 變成生態災難. 這聽起來有點像我們對"香蕉", "木瓜", "鴨蛋"這種東西的認知, 農民盲目搶養搶種導致市場大跌再導致香蕉木瓜拿去餵豬或小鴨被弄死, 所以呢, 我們好像就可以把同樣的道理套用在食人魚身上, 這部份似乎是言之有理的. 但是真的是這樣嗎? A-->B-->C一定有必然性嗎? 如果"人工繁殖食人魚會變成生態災難"會成真, 那麼以下幾個要項就一定要先達成:
  • 至少要有一種食人魚具有"高度市場價值"而且"有純熟的人工繁殖技術": 對繁殖場來說什麼樣的特質能夠成就高市場價值? 魚的識別度高, 夠漂亮, 市場需求大, 人人都想養, 戶戶都可養, 有外銷潛力, 且不受其它國家的特殊法規管制, 飼養人口花得起錢, 而且會一直花下去而不是曇花一現的假市場(例如什麼大嘴鯨), 該魚容易在人為操控下產生亞洲市場很愛的亂七八糟的變異(球魚, 大帆, 白子, 透明鱗, 隆頭, 獨角, 噘嘴)等等. 以台灣消費者喜新厭舊的常態來說, 要繁殖場花很大的力氣來繁殖前景不明, 飼養人口不多的物種, 事實上是無利可圖的. 但, 有人會說: 阿紅腹食人魚就是有人工繁殖魚啊~~ 但, 那不是台灣的魚場生的, 而且還不是天然繁殖的, 而是打荷爾蒙排卵. 台灣的繁殖業者會生的是有外銷與內銷潛力而且經營成本低的魚, 還是小魚的時候就有品種辨識度的魚(誰會花錢買看不出品種的小魚?), 在理性的考量下任何食人魚都不會是選擇. 而我認為論壇上的玩家那種"好想生生看"的想法其實是嘴砲居多, 不要過度認真, 全台灣輸入過3000多種觀賞魚, 請問有多少比例的物種可以在玩家的主觀意願下就生得出來?
  • 如果有人繁殖食人魚就會供過於求: 我認為這個觀點是可以討論的, 很多觀賞魚都有人工繁殖魚, 例如虎斑恐龍, 但是為什麼玩家還是希望有野生魚? 那是因為人工魚的品質越來越差, 不是畸形就是沒斑紋. 那玩家買野生魚真的是為了繁殖嗎? 不是. 很多人會希望"買一對"只是一種其實自己也知道達不到的期望. 更不要說是食人魚這類雌雄難以外觀簡單區分的物種, 誰真有本事"買成對然後回去生看看"? 難不成有交接器嗎? 如果一個物種忽然可以被人工繁殖, 價錢很快就掉下來(例如蘇拉維西的稻田魚), 那麼繁殖場通常會做的處置是減少產量, 或覺得無利可途乾脆就不繁殖了 (例如那些無法與馬來西亞印尼魚場競爭的產品). 從以前到現在, 我們看過那一種觀賞魚的逸出曾被證實與"供過於求所以繁殖場把魚往外倒"有關? 我想不出來耶, 已經變成外來入侵種的觀賞魚中, 被一般人棄養(但不一定可在台灣自行繁殖)的物種佔多數, 數量龐大的則多半是來自於早期繁殖場的粗放室外養殖使得魚苗排到外頭去(例如西德藍寶石, 三星萬隆, 紅寶石)佔一部份. 這也就是說, 養殖過程中的圈養方式是否安全以及該物種在非人工環境下的適應力可能遠比"供過於求"這種想像來得可能造成外來物種的逸出.
  • 若被丟到野外就會變成生態災難: 我在先前的文章說過, 鯧脂鯉在台灣的野外能不能自然繁殖是令人存疑的(參考過去引入淡水白鯧時就是只能靠施打荷爾蒙量產的例子)(但是這個網頁卻又把黑銀板也就是淡水白鯧稱為食人魚真是令人傻眼), 目前也沒有任何一種Pygocentrus, Serrasalmus被發現在熱帶亞洲可於野外自然繁殖. 當然這不表示"把食人魚往外丟沒有關係". 紅腹食人魚的確是水族館中非常常見且出現頻繁的魚種, 它的價格便宜, 所以容易吸引"不明究理"的消費者購買. 而消費者對於外來入侵種的基本常識與是否容易棄養生物又經常與學歷, 收入, 工作, 性別, 年齡沒有關係, 在這樣的情況下, 紅腹食人魚比起黑食人魚來說是一個應該更被留意的物種. 很多媒體都說食人魚會"瘋狂攻擊其它生物", 但我要強調的是, "紅腹食人魚攻擊其它生物"的前提在於: A. 有大量的個體被同時施放且發育速率差不多, B. 這些個體存活發育良好(多數被釣起的個體其實都很瘦), C. 這些大量的個體存在於一個食物短缺的狹小空間. 如果這些條件沒有被達成, 對於一種在天然狀態下行群體捕食的生物來說, 其"嚇到人"的"心理性危害"可能性就會遠大於蘋果日報所報導的"實質危害". 當然這不表示養一養不高興就可以往外丟, 任何觀賞魚, 包含朱文錦, 我都不認為應該出現在台灣的天然水域.

2011年7月4日 星期一

紅腹食人魚(紅腹虎魚)與紅銀板及黑銀板的小魚怎麼分?

但是我要先列出我認為有疑慮的中文網路文獻, 這些名稱的混用會造成資訊傳播, 管理以及販售上的困擾:

研究發現紅腹食人魚(Pygocentrus nattereri)事實上是因為膽小才群泳

superlink via Wikipedia
文獻來源: Queiroz H, Magurran AE. 2005. Safety in numbers? Shoaling behaviour of the Amazonian red-bellied piranha. Biology Letters 2005, 1(2): 155-157. doi: 10.1098/rsbl.2004.0267

英國聖安德魯斯大學的Anne Magurran教授與巴西的Helder Queiroz團隊曾針對紅腹食人魚(Pygocentrus nattereri)這種最常在媒體中扮演"食人魚"兇惡角色的物種的行為進行行為學研究. 其研究結果發現紅腹食人魚事實上是非常敏感膽小的魚, 之所以會群泳是因為取得"安全感". 而2006年Mol針對黑食(Serrasalmus rhombeus)攻擊人類的傳說也進行調查, 結果發現多數的攻擊事件皆出自於環境的破壞與人類的白目, 例如水域面積縮小, 造成食物短少, 魚的密度增高, 人類聚落的用水與食人魚的高密度族群需求產生衝突, 聚落居民習慣把魚內臟扔進河中引來大量食人魚聚集等等. BBC News已針對Queiroz & Magurran的研究進行報導, 說明紅腹食人魚事實上是一種膽怯的魚. Practicalfishkeeping網頁更為文說明"食人魚迷思的真相".

中天又來了, 3D食人魚是電影號小的特效, 現實中的食人魚並不會那樣好嗎?

並沒有無法可管啊, 動保法本來就可以管制脊椎動物的網路交易, 只是畜牧處攤手不管而已.

對蘋果日報2011/07/04有關食人魚新聞的看法與回應

我的看法條列如下:
  • 有關鯧脂鯉的鑑定以及媒體製造的恐慌問題我在過去的blog文章中已經提過(自己搜尋"食人魚"就可找到). 我的觀點是: (1) 從以前到現在台灣並沒有真正的食人魚(指Serrasalmus, Pygocentrus, Pristobrycon三屬)在野外被發現, 可找到圖片的記錄都是紅銀板或黑銀版的幼魚, 然而許多的NGO或機構網頁一再複製台灣野外有食人魚入侵的訊息, 有些學者認為, 即始知道並些資訊不正確, 但這種恐慌性訊息"有助於扼止外來種入侵的風險", 但我認為這是反智的, 這是民智大開的年代, 不應該是這樣的, 而且這根本管不住有心野放的, 例如那些宗教放生與一天到晚放流魚苗美國牛蛙泥鰍自以為在做保育的團體; (2) 蘋果日報所引述的那本「寵物店及水族館經常販售之保育類及入侵種動物鑑識圖冊」(pdf下載)是一本連作者也沒有的圖鑑, 裏面由漁業署提供的"食人魚"照片絕對不是Serrasalmus rhombeus, 那請問倒底是誰鑑定不出來呢? 所以我認為動保團體不要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此外蘋果日報根據專家所呈現的"食人魚特徵"並不正確, 請問有那一種鯧脂鯉沒有脂鰭呢? (3) 蘋果日報作為一個媒體接受"民眾"爆料關切外來種議題, 還勞動到"于艾台"來寫社論表人, 表示真的非常重視, 但是拿3D食人魚當梗是不是太腦殘了一點? 食人魚屬部份物種的攻擊人類記錄多發生在乾旱, 水域面積縮減, 個體密度增加, 以及受到人類驚擾的情況中, 許多國外影片中所顯示的"兇狠"片段多半都是人為刻意營造的效果, 誰會沒事把食人魚撈出水面用牙齒剪樹枝啊? (4) 沒有一個物種是真正危險的, 危險的是人的行為, 把獅子關得好好的, 牠並不會跑到木柵去吃小孩, 但我們一方面複製"聽說很兇"的生物的刻板印象, 二方面卻放任機關團體把"以為無害"的入侵種放流到台灣的環境中, 這是不是雙重標準? (5) 一隻生物被丟在社區公園水池嚇到小孩, 和一種生物被大量放流大量死亡造成環境負荷, 以及一種生物被有意無意大量放流建立族群變成入侵種, 是完全不同的議題, 而我們在台灣媒體上所見到的外來種訊息, 經常都是第一種, 其實是比較不重要沒有優先性的, 而第二種是最可以阻止的, 卻無人可阻止, 這源自於行政單位之間業績以及保育概念的衝突
  • 食人魚(假設是Serrasalmus屬)若流入湖泊河川會變成強勢外來種? 我想先弄清楚這個命題的科學根據是什麼. 如果這類的魚在台灣要成為"強勢外來種", 必須要達到幾個要件: (1) 有大量個體頻繁地輸入台灣且大量進入湖泊, 溪流, 河川; (2) 民眾有機會買到大量個體棄養, 或放生團體想要購買大量個體放生; (3) 可耐缺氧, 溫度忽高忽低, 嚴重污染的台灣水域; (3) 可在台灣的野外繁殖, 且沒有其它的掠食性魚類或天敵會取食牠們的小魚(請注意鯧脂鯉是R策略物種); (4) 台灣還有空的niche可讓鯧脂鯉繁殖, 而且可以打贏魚虎, 筍殼魚, 吳郭魚, 紅尾鴨嘴, 琵琶鼠等等原本就很強勢的外來物種. 但是Serrasalmus, PygocentrusPristobrycon這三個屬的物種是否可達到"這些境界"? 我認為是可以討論的.
  • 動保法中明訂黑色食人魚(Serrasalmus rhombeus)不可販售飼養, 所以法律的確有規定喔. 但是鯧脂鯉並不只有一個種, 我並不能理解當時為何挑選黑食做為禁止輸入販賣飼養的唯一物種並擺在法規裏? 是對食人魚不瞭解? 鑑定錯? 或是隨便找一個學名擺在法規裏? 有一些以美國為思考中心的外來入侵種網頁的確認為Sarrasalmus rhombeus是"最常見的食人魚", 但所謂的常見並不表示在原產地最常見, 或是在貿易中最常見.
  • 我認為政策必須基於科學, 理性與邏輯, 而不是媒體根據偽科學或好萊塢電影所製造的恐慌, 但我也認為Pygocentrus, PristobryconSerrasalmus三個屬的輸入, 販賣與飼養需要根據各別的生物學特性有仔細的規範. 牠們並不是一般人因為"心生好奇"而應該可以隨意購買飼養的物種. 我認為應該要比照日本等其它國家的危險物種管理辦法來實施.
  • 若要檢討食人魚的禁養議題, 是不是還要同時檢討幾個對台灣的外來種入侵更有重大且直接影響的法規? (1) 執行不力的動保法: 請農委會畜牧處好好檢討一下自己對動保法執行上的雙重標準. 動保法明訂保護對象為脊椎動物, 那就不要刻意執意把執行面窄化為"貓狗保護法", 當貓狗動保團體抗議網路上不得販賣貓狗時, 畜牧處就不要裝作不知道, 不管網路上任意販賣其它脊椎動物造成合法商店被網路交易干擾, 以及很多非貓狗脊椎動物被虐待的事實 (例如消防隊捕蛇與蜥蜴的粗暴); (2) 不合時宜且缺乏根據的觀賞魚准許輸入名單: 這是國貿局業務, 然而全球的觀賞魚幾乎都輸入到台灣過, 而真的在台灣造成入侵種問題的都是極為早期就輸入的淡水觀賞魚(琵琶鼠, 三星攀鱸, 紅魔鬼, 西德藍寶石), 而真的造成嚴重問題卻都是以食用名義或由漁業署核准進口的魚類(筍殼魚, 泰國鱧, 虹鱒, 淡水石斑, 吳郭魚, 各種大型鯉科魚類), 請問倒底那一個應該嚴格管制? (3) 首次輸入外來水產動物活體審查小組設置及作業要點修正規定: 這是漁業署業務, 如果這個規定真的那麼週全, 那又為什麼每年都會有一堆"似乎經過專家學者評估其入侵風險", 但都是為了養殖目的而放行的肉食魚類進入台灣? 而這些魚類入侵到台灣天然水域之後的責任都沒有人追究? (4) 對政府與放生團體形同虛設的水產動植物增殖放流限制及應遵行事項: 這個事情在2011年4月1日公告以後, 請問有多少的藉增進漁業資源, 保育, 或亂七八糟的的放流被執行? 請問苗栗縣政府和魚池鄉農會亂放牛蛙與泰國塘蝨魚是否依規定受罰了呢? 如果政府單位帶頭做這些錯誤示範, 而且對生態系影響廣大, 卻絕對沒事, 那麼對"輸入頻度低, 個體數少, 入侵風險低"的物種大作文章是否有轉移焦點, 模糊外來入侵種管制主軸與優先性的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