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chyrhamdia sp. 印第安擬鼠貓 x 10
Corydoras kanei (??) 卡內豹鼠 x 2 (也就是最近由千銘輸入以"白豹鼠II型"或"佧內豹鼠"之類的販售的東東)
Atyopsis spinipes 黃金網球蝦 x 5
Stigmatogobius sadanundio 白騎士蝦虎 (珍珠雷達, 雷達, 淡水雷達) x 5 (個人認為蝦虎的俗名有點亂, 海水淡水混用)
Hypsibarbus wetmorei 藍帆巨鱗鯽 x 2 (華洋水族輸入)
Neolissochilus sp. "永信水族賣的"一線巨鱗鯽 (比較"珍奇水族的"尖頭一線吉羅) x 1
說明一下這些名字, 目前我們認為, 台灣的"巨鱗鯽", "藍鰭鯉", "吉羅"這些名字已經混到不知道啥是啥了. 有一魚多名與多魚一名, 誤鑑定或名稱混搭的問題. 我先就今天買的東西來說. 所謂的"藍帆巨鱗鯽", 集合了"藍帆" + "巨鱗"兩個名稱的大成. 但其實與Mahseer沒有關係, 而是無鬚魮屬(Hypsibarbus)的物種. 在市面上流通的Hypsibarbus屬物種還有已經在台灣成為外來入侵種的高體四鬚魮Hypsibarbus pierrei (也有人稱為武昌, 但不是粗鱗武昌魚Megalobrama amblycephala). 那麼今天買的"一線巨鱗鯽"(高雄永信的魚)和珍奇水族的"尖頭一線吉羅"有何不同呢? 在比較過原始文獻(例如Day, 1871以及Rainboth, 1985)的描述以後, 我們認為"珍奇水族賣的"尖頭一線吉羅"比較可能是Neolissochilus stracheyi, 但"永信賣的一線巨鱗鯽"則是不一樣的物種 (但還沒時間鑑定). 過去石頭水族輸入的一線巨鱗鯽以及珍奇水族所販售的一線巨鱗鯽(又稱藍鰭鯉)則都是"Tor tambroides"這個種(註一). 也就是說, "一線巨鱗鯽"一詞已經被混用了. 也有人稱Tor tambroides是"紅吉羅", 那"藍吉羅"和"青吉羅"又是什麼呢? 但若使用紅吉羅的馬來語Kelah Merak來查, 有人卻認為紅吉羅是Tor tor, 而青吉羅Kelah Hijau又變成Neolissochilus stracheyi或N. soroides. 所以這個問題有解決的一天嗎? 目前看起來這些魚名與鑑定混亂的原因如下:
魚隻來源: 民族東路橋邊水族, 永信水族(華夏店)
圖片拍攝: 蟲之友
Corydoras kanei (??) 卡內豹鼠 x 2 (也就是最近由千銘輸入以"白豹鼠II型"或"佧內豹鼠"之類的販售的東東)
Atyopsis spinipes 黃金網球蝦 x 5
Stigmatogobius sadanundio 白騎士蝦虎 (珍珠雷達, 雷達, 淡水雷達) x 5 (個人認為蝦虎的俗名有點亂, 海水淡水混用)
Hypsibarbus wetmorei 藍帆巨鱗鯽 x 2 (華洋水族輸入)
Neolissochilus sp. "永信水族賣的"一線巨鱗鯽 (比較"珍奇水族的"尖頭一線吉羅) x 1
說明一下這些名字, 目前我們認為, 台灣的"巨鱗鯽", "藍鰭鯉", "吉羅"這些名字已經混到不知道啥是啥了. 有一魚多名與多魚一名, 誤鑑定或名稱混搭的問題. 我先就今天買的東西來說. 所謂的"藍帆巨鱗鯽", 集合了"藍帆" + "巨鱗"兩個名稱的大成. 但其實與Mahseer沒有關係, 而是無鬚魮屬(Hypsibarbus)的物種. 在市面上流通的Hypsibarbus屬物種還有已經在台灣成為外來入侵種的高體四鬚魮Hypsibarbus pierrei (也有人稱為武昌, 但不是粗鱗武昌魚Megalobrama amblycephala). 那麼今天買的"一線巨鱗鯽"(高雄永信的魚)和珍奇水族的"尖頭一線吉羅"有何不同呢? 在比較過原始文獻(例如Day, 1871以及Rainboth, 1985)的描述以後, 我們認為"珍奇水族賣的"尖頭一線吉羅"比較可能是Neolissochilus stracheyi, 但"永信賣的一線巨鱗鯽"則是不一樣的物種 (但還沒時間鑑定). 過去石頭水族輸入的一線巨鱗鯽以及珍奇水族所販售的一線巨鱗鯽(又稱藍鰭鯉)則都是"Tor tambroides"這個種(註一). 也就是說, "一線巨鱗鯽"一詞已經被混用了. 也有人稱Tor tambroides是"紅吉羅", 那"藍吉羅"和"青吉羅"又是什麼呢? 但若使用紅吉羅的馬來語Kelah Merak來查, 有人卻認為紅吉羅是Tor tor, 而青吉羅Kelah Hijau又變成Neolissochilus stracheyi或N. soroides. 所以這個問題有解決的一天嗎? 目前看起來這些魚名與鑑定混亂的原因如下:
- 整個Mahseer (Tor + Neolissochilus)分布範圍內的各種主要語言對這些魚所使用的在地名稱紊亂. 有些在地人認為常見的魚很可能在科學上還沒有被描述 (例如寮國產的種類). 而一樣的馬來語, 泰語, 緬語或甚至華語(稱為結魚)所指稱的物種仍然可能是不一樣的.
- 幾個分布廣泛的物種(例如T. tambroides或T. duoroensis)中可能存有隱藏種(見Nguyen et al. (2008)的文章), 例如T. tambroides的印度東北至泰緬北部的族群與泰國南部族群可能有明顯的分化. 而T. duoroensis(不知道是否曾輸入台灣?)則明顯含有四個不一樣的演化支系.
- 雖然有些學者嘗試使用形態測量, 基因片段或染色體核型來釐清鑑定的問題, 但是他們使用的材料很可能一開始就是被鑑定錯的, 或是, 那樣的研究設計在科學邏輯上是有問題的, 因此想要借助那些研究結果來鑑定魚的成效很小.
- 在水族市場上流通的魚的實際來源完全不詳, 出口商想要賣貴的就是sp., 不想賣貴的就是隨便使用一個常見學名套用. 所以才會造成一樣的魚, 會有一堆很威的名字, 但一樣的名字所輸入的魚, 卻經常不同.
- 幼魚與成魚的體型差異極大, 各位從google上看到的照片多半是釣魚網頁上拿來炫耀的成魚, 幼魚圖片很少, 但輸入的都是幼魚. 就算有幼魚圖片, 也很難相信那有參考價值.
- 部份經常被當成種間鑑識用途的形態特徵可能具有高度的個體變異, 也就是說沒有鑑識的效力 (例如Roberts於1999年發表的文章就提到mental lobe的長短其實不是一個好的鑑別特徵)
- 輸入後因為大家都不太會鑑定, 而且都是幼魚怎麼鑑定起呢? 所以看那一個名字好賣就叫那一個名字. 因此"xx吉羅"(例如紅鰭紅吉羅), "xx巨鱗鯽"的商品就紛紛出現了
魚隻來源: 民族東路橋邊水族, 永信水族(華夏店)
圖片拍攝: 蟲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