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我們家的研究有一點瞭解的人大概知道,我們一直對各式各樣的擬態議題很有興趣,而且研究材料絕對不限於昆蟲。我們對魚類的擬態也同樣感興趣,而且也持續養魚、讀文獻、還有思考可著力的議題。整件事情其實都是來自鼠魚(Corydoras)的擬態議題。鼠魚的擬態有幾個特性:
- 究竟是什麼樣的掠食者會形塑這種擬態至今不明
- 不管那個體色再怎麼不醒目,似乎都是一種警戒色,這與傳統陸域或海域動物的警戒性形成預測不符
- 牠們之間究竟是穆氏擬態或社會性擬態並不清楚
- 疑似雜交起源的"物種"似乎也能參與擬態
- 多樣性極高,媲美南美洲陸地上的毒蛺蝶與毒斑蝶擬態
此外,長得像鼠魚的還有擬鼠貓這類的鯰魚。我認為牠們之間的關係為攻擊型擬態,但是有學者確認為是穆氏擬態,我對此保持高度的懷疑。此外,我們也對如何評估外來魚類的入侵性有點興趣,不是我們雞婆愛做或是想要踩魚類學者的地盤,而是沒人要做啊。
所以呢,我們決定要徵求對這類議題有興趣的大學生加入我們的研究行列,而目標是希望能夠在2014年的寒假前。主題有三大方向:
- 鼠魚與擬鼠貓的攻擊性擬態的運作機制
- 南美洲以視覺訊息掠食的魚類究竟那些可能形塑鼠魚的擬態演化?
- 誰是下一個入侵種?如何評估外來魚類是否能夠在台灣天然水域立足?
- 會養魚,會顧魚,會處理魚病 (至少願意學,有把魚當成生命)
- 英文不要太差,因為你需要唸很多很多很多的文獻
- 一定要修過統計學、動物行為學、和普通生物學
- 樂於大量閱讀,也願意培養經常寫作的習慣
- 要能挑戰自己不會的事,對學到新事物有熱情
- 要知道生物研究一定是配合生物,不是生物在配合人,所以常常會弄一整天,而不只是偶爾來晃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