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31日 星期六

[書介]謎樣的生物 - 神秘動物學指南

  • 書名: Mysterious Creatures - A Guide to Cryptozoology
  • 作者: George M. Eberhart
  • 出版: ABC-CLIO (December 17, 2002)
  • 語言: English
  • 頁數: 722頁 (兩冊一套)
  • ISBN-10: 1576072835; ISBN-13: 979-1576072836
  • 書介 (由booklist所提供): From Bigfoot and the bonobo to the Central Asian wildman and winged humanoid, this volume presents over 1000 A-to-Z entries on every reported cryptid - i.e. legendary animal unknown to science - from around the world. Each entry traces the history of sightings and known habitats, including details such as: popular name; distribution; etymology; significant encounters; scientific name; present status; physical description; possible identifications; behaviour; variant names; habitat; and sources and secondary entries. Cryptozoological categories include: hominid dwarfs, giants and Neanderthaloids; giant bats and insects; lake and sea monsters; relic elephants; semimythical beasts; and unknown bears, birds, cats, snakes and crocodilians.

2009年1月30日 星期五

[新書]獨角獸的自然史

  • 書名: The Natural History of Unicorns
  • 作者: Chris Lavers
  • 規格: Hardcover: 280 pages
  • 出版: Granta Books (5 Jan 2009)
  • 語言: English
  • ISBN-10: 1847080626;ISBN-13: 978-1847080622
  • 簡介: For two and a half thousand years, unicorns have inspired, enchanted and eluded humanity. The beast appears in Old Testament texts and Greek and Roman natural histories; Christians adopted it as a symbol of Christ, the middle-ages as a symbol of courtly love. A brisk trade was had in unicorn parts in Medieval and Renaissance times and travellers reported sightings into the modern era. Where did the unicorn come from, and how was it accepted as part of the animal kingdom for so long?
  • 書評: Amazon.co.uk, 英國衛報, FT.com

2009年1月29日 星期四

[新書]美しい熱帯魚水槽の作り方 (アクアリウム・シリーズ) (単行本)

  • 単行本: 223ページ
  • 出版社: 誠文堂新光社 (2009/01)
  • ISBN-10: 4416709153
  • ISBN-13: 978-4416709153
  • 発売日: 2009/01

[新書]子育てする魚の飼育と楽しみ方 (アクアリウム・シリーズ) (単行本)

  • 単行本: 223ページ
  • 出版社: 誠文堂新光社 (2009/01)
  • ISBN-10: 4416709145
  • ISBN-13: 978-4416709146
  • 発売日: 2009/01

[新書]恐竜魚の飼育と楽しみ方 (アクアリウム・シリーズ) (単行本)

  • 単行本: 239ページ
  • 出版社: 誠文堂新光社 (2008/10)
  • ISBN-10: 4416708297
  • ISBN-13: 978-4416708293
  • 発売日: 2008/10
  • ポリプテルスの世界
  • ポリプテルスの魅力
  • P・エンドリケリー・エンドリケリーカタログ
  • P・ビキール・ビキールカタログ
  • その他のポリプテルスカタログ
  • ポリプテルスの入手と飼育
  • ポリプテルスの飼育水槽
  • ポリプテルスの混泳水槽
  • ポリプテルスの混泳魚
  • ポリプテルスの繁殖
  • 大型熱帯魚を撮影しよう!〔ほか〕

[新書]小型淡水エビの飼い方と楽しみ方 (アクアリウム・シリーズ) (単行本)

  • 単行本: 207ページ
  • 出版社: 誠文堂新光社 (2008/11)
  • ISBN-10: 441670836X ISBN-13: 978-4416708361
  • 発売日: 2008/11

黃頭側頸龜(忍者龜)在乾季時吃些什麼?

龜類因成長進程及性別所造成的生理需求差異將導致食性的轉換, 許多水龜在幼期取食較多的動物性食物有助獲得快速成長所需的蛋白質與鈣, 但漸漸成熟後則轉為素食. 南美側頸龜Podocnemis幾乎都有這樣的習性. 這篇文章檢驗了生活在乾季的white water(也就是含腐植質較少, 礦物質較多的水域)中的忍者龜倒底都吃些什麼. 他們檢驗了67隻忍者龜的胃內含物後發現, 在乾季時, 在可辨識的胃內含物中有高達70%以上是植物. 絕大多數為禾本科的葉片以及木綿科的假木綿屬的果實. 其它在胃中發現的植物成份尚有無患子科, 桃金孃科, 豆科, 菊科與大戟科.

文獻來源: Balensiefer DC, Vogt RC. 2006. Diet of Podocnemis unifilis (Testudines, Podocnemididae) During the Dry Season in the Mamirauá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serve, Amazonas, Brazil. Chelonian Conservation and Biology 5(2):312-317. 2006 [全文連結]

ABSTRACT: Stomach contents of Podocnemis unifilis sampled in white water varzéa forest during the dry season in the Mamirauá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serve (Middle-Solimões River) had plant material in 100% of cases, with Poaceae and Bombacaceae the most frequently recorded. Poaceae leaves (67.7% frequency) and seeds (21.5% frequency) were common, as were fibers of the fruit Pseudobombax munguba (Bombacaceae; 38.5% frequency), with fruits in general contributing 45.9% of volume. Animal material was consumed in much lesser quantities—only 0.8% of total volume—but had a 37% frequency.

圖片連結: www.arkiv.org

巨蜥的性別可由形態測量判定嗎?

在2006年曾有一篇文章建議以測定血液中的雄雌激素比例在野外鑑識莫頓巨蜥的性別. 然而在巨蜥的實務飼養與管理上, 很多飼養者口頭相傳認為巨蜥"尾部何者較粗"可當作雌雄判別的依據. 也有人認為把巨蜥拿去照X-ray就應該可以分辨雌雄, 然而澳洲的研究指出若半陰莖骨化不明顯, 那麼在X-ray顯影下看不見半陰莖也不表示那一定是雌性. Smith et al. (2007)這篇文章便以澳州產的砂巨蜥Varanus gouldii (不是V. panoptes)進行檢測. 他們認為若這項檢測要能夠看到效果, 足夠的樣本數是一定要的(聽起來是廢話). 他們指出分辨雌雄最重要的形態測量特徵位於頭部以及四肢的比例, 然而沒有一個在過去被提出的統計模型預測可以用以區別受測巨蜥的性別. 也就是說每一個種類的統計模型很可能都是不一樣的, 若僅使用單一統計模型來檢測所有巨蜥的性別, 那麼誤差的機率是非常高的.

文獻來源: Smith JG, Brook BW, Griffiths AD, Thompson GG. 2007. Can Morphometrics Predict Sex in Varanids? Journal of Herpetology 41(1): 133-140. [全文連結]

Abstract
Varanid lizards are difficult to sex in the field because commonly used techniques are not completely reliable and definitive techniques are not logistically or economically feasible for many field-based applications. Previous work has shown that variation in morphometric variables can be used to determine sex in some species of varanid. Here we build on these previous exploratory analyses by developing a set of a priori models (containing morphometric variables) to predict the sex of six species of Australian varanid, and then examining their relative support under the information-theoretic framework. We then use cross-validation procedures to determine the reliability of the best-supported models' predictive ability. Our analysis suggests that a large sample size is required for building models to predict sex in many species. The most important sexually diagnostic features for many species were a number of head variables and (to a lesser extent) scaling of limb proportions. This analysis provides some useful statistical tools for the field-sexing of adult and juvenile Varanus gouldii with a known level of reliability and also serves to highlight the danger of extrapolating from potentially spurious results when using exploratory methods or null hypothesis testing.

圖片連結: wildherps.com

2009年1月28日 星期三

波妞基本上是豬鼻龜+負子蟾的合體獸

看完波妞很多人都說想要養一隻, 但是這種東西真的可以用水桶養嗎? 那麼會吃, 都不會大便還是不必換水嗎? 基本上光是想到波妞可能一直在水桶裏製造一堆臭翻的大便(養過陸龜或草巨的人就知道), 這玩意而就不應該是用水桶可以養得起來的. 如果波妞那麼會吃, 基本上大概要用個四尺缸才能養, 上部過濾盒大概要三層, 還要防跳缸或是爬出來拔電線之類的. 除了和小男孩交配大概也不會上陸地, 這點聽起來實在很像豬鼻龜. 另外那個一整群小隻的孵出來的場景, 不是負子蟾是什麼呢?

杜氏巨蜥種小名的拼法

杜氏巨蜥(Dumeril's monitor lizard)為德國博物學家Hermann Schlegel於1839獻名給他的法國好友, 當時知名的物理學, 解剖學與爬蟲學者Andre-Marie-Constant Duméril. 不過如果以google查詢杜氏巨蜥會發現學名的拼法有好幾種, Varanus dumerili, V. dumerrili, V. dumerilli, V. dumerilii等等. 連The Reptile Database中都顯示出dumerilii與dumerili兩種拼法. 所以倒底那一個拼法是正確的呢? 就拉丁文法來說, Dumeril是陽性人名, 因此形容詞形式應該是dumerili, 也就是只有一個"i". 然而根據Schlegel的原文, 他在一開始就在拼法上多了一個"i", 也就是一開始的文法就錯了. 然而國際動物命名規約的第32條款說明這樣的錯誤並不被視為需要被訂正(corrected)的錯誤. 也就是說, 就算Schlegel一開始就多加了一個"i", 但這個物種的種小名仍然應該被拼寫為dumerilii. 此外有關杜氏巨蜥的繁殖與照護可參考Roughneckmonitors.com以及Mark Bayless與Ben Aller所撰寫的文章.

圖片連結: DizzyPoint

是的, 圭亞那側頸龜與巨蜥搶老鼠吃

我們的圭亞那側頸龜(Mesoclemmys nasutus) (=Phrynops nasutus, Batrachemys nasutus)一直和Varanus togianus, V. cumingi等巨蜥養在一起. 一直以來是相安無事的, 反正巨蜥在水面上吃東西, 龜在水面下吃東西. 但最近發現龜的取食越來越朝水面上發展. 今天以大白鼠幼體餵巨蜥的時候發現圭亞那側頸龜那個大口馬上就把老鼠拖到水裏而且在一分鐘內吞下, 而且還一副我還要的樣子. 所以這只是因為牠餓嗎? Herrel et al (2002)年的研究檢視了龜鱉類在咬合力方面的演化(Huber et al. 2005對脊椎動物的咬合力也進行了整理, 全文由此下載), 結果發現圭亞那側頸龜的咬合力(單位為牛頓)高達432. 432有很厲害嗎? 人類約為294, 獵豹472, 棕熊312, 凱門鱷70, 墨西哥瘤背蜥12(顯示為沒路用), 楓葉龜5, 真鱷龜158, 角鯊也才206. 所以牠真的很厲害, 我們終於知道為什麼黑澤巨, 金頭澤巨都不會惹牠的原因了.

圖片連結: 熱帶俱樂部

Hyphessobrycon ocasoensis - 哥倫比亞Cauca流域產脂鯉之一新種

文獻來源: García-Alzate, C.A. & Román-Valencia, C. (2008): Hyphessobrycon ocasoensis sp. n. (Teleostei, Characidae) una nueva especie para el Alto Cauca, Colombia. Animal Biodiversity and Conservation, 31 (2): 11-23. [全文]

Abstract: Hyphessobrycon ocasoensis n. sp. (Characiformes, Characidae) from heterorhabdus group (Gery, 1977) is described from the upper Cauca River in Colombia. The new species is distinguished from all other known species by the following combination of characters: three unbranched and eight branched fins in the dorsal fin; short maxillary bone with one or no teeth; four small foramens in the maxillary bone, and five in the premaxillary; 5–17 scales with pores in the lateral line, six between the lateral line and anal–fin origin, six between the lateral line and pelvic–fin origin, and nine predorsals; depth of the caudal peduncle has a mean of 16.7% in standard length; interorbital width 50.6% in head; a dark spot on caudal peduncle and a dark lateral band that extends vertically from the dorsal–fin origin to the tips of the middle caudal fin rays. Physical and chemical data of their habitat are included.

Key words: Hyphessobrycon ocasoensis n. sp., Characid fish, Alto Cauca, Colombia.

Akysis portellus - 緬甸產粒鯰科之一新種

文獻來源: Ng HH. 2009. Akysis portellus sp. nov., a new species of catfish (Teleostei: Akysidae) from the Sittang River drainage, Myanmar. JoTT PAPER 1(1): 02-08 [全文]

Abstract: A second species of akysid catfish from the Sittang River drainage in Myanmar, Akysis portellus new species, is described in this study. It can be distinguished from congeners (except for A. brachybarbatus, A. fuliginatus, A. manipurensis, A. pictus, A. pulvinatus, A. prashadi, A. variegatus, A. varius, A. vespa and A. vespertinus) in having a smooth (vs. serrated) posterior edge of the pectoral spine. It is distinguished from A. brachybarbatus, A. fuliginatus, A. manipurensis, A. pictus, A. prashadi, A. pulvinatus, A. variegatus, A. varius, A. vespa and A. vespertinus in having a unique combination of: length of adipose-fin base 17.1–19.2% SL, caudal peduncle length 19.1–22.0% SL, caudal peduncle depth 6.0–7.0% SL, gape width 9.5–11.1% HL, interorbital distance 30.8–36.8% HL, nasal barbel length 80.5–101.4% HL, maxillary barbel length 116.7–143.2% HL, inner mandibular barbel length 53.7–79.2% HL, outer mandibular barbel length 101.1–127.8% HL and caudal fin forked.

Keywords: Siluriformes, Sisoroidea, Sittang River, South Asia

2009年1月27日 星期二

111歲老蜥初為父

yahoo轉譯歐洲新聞社的文字:
111歲的刺背鱷蜥亨利日前初為蜥父,共有11個蛋自本月23日起陸續孵化。圖為紐西蘭因威加吉南島博物館及藝廊27日所提供、未註明拍攝日期的亨利照片。歐新社98年1月27日

紐西蘭先趨報的原文:
Tuatara becomes a father for the first time, aged 111

It's never too late.
Invercargill's famous 111-year-old tuatara Henry has become a father for the first time, with 11 offspring born since Friday.
Henry, who has been at Southland Museum and Art Gallery since 1970, mated with Mildred last March.
She laid 12 eggs in June, with 11 surviving.
Museum tuatara curator Lindsay Hazley told NZPA 10 babies had hatched and the 11th was half way out of its egg this morning. It was great to see the babies, which ranged in size from wee to medium, hatch, he said.
"It's the completion of a love story."
They had had quite a slow hatching process and it was early days, but they all appeared to be doing well. The babies did not need to eat immediately after being hatched and would be offered bugs in about 10 days' time, he said. Tuatara parents did not play an active role in raising babies and were actually likely to eat anything that was small and moved, Mr Hazley said. Henry had formerly been known for his aggression, was not interested in sex and had to be kept isolated from other tuatara. However, he got his mojo back after a cancer growth was removed from his bottom. He was now living with three female tuatara "in great harmony" and was expected to mate with Lucy this year, Mr Hazley said.

"He's had a major personality transplant."


Mr Hazley hoped to enter Henry into the breeding programme regularly.


"It adds a whole new genetic diversity into our breeding stock, which is going to be very useful."


He expressed relief about Henry "finally getting it together" after looking looking after him for so long.


"I thought I'd written him off there for about 20 years."


The museum is the home to more than 70 tuatara, whose ancestors go back 220 million years.
- NZPA

另參考BBC有關這些鱷蜥北鼻的影片

2009-01-27新進魚隻

Callichthys callichthys 血紅翅戰車鼠 (=翠綠戰車鼠, 魔鬼戰車鼠, 紅皮戰車鼠) (成體) x 6
Cetopsis sp. cf. parma 饅頭鯊鯨 (饅頭鯊) x 1
Corydoras pastazensis (ex Peru) x 3 (不是C. orcesi)

Corydoras lamberti (?) 蘭伯特鼠 (=藍伯豹鼠II型) (?) x 3 (養大再說)

Corydoras virginiae 一間鼠 x 4

Corydoras evelynae (ex Colombia) 煙圈鼠I型 x 1 (不確定是否為good species)

Corydoras
sp. cf. leopardus x 3 (基本上不是俗稱的珈瓜鼠C131或Corydoras "papilio", 見過往討論)
Typhlonectes compressicauda 扁尾盲蚓螈 x 2 (不是一般進口的T. natans, 看這邊的討論)

Callichthys callichthys這個種在台灣水族市場並非第一次出現, 記憶所及至少在1985年左右就經常可在台北市的一些老店見到少數的成體. 當然, 因為這類的魚在台灣的愛好者稀少 (比起一般鼠魚太大, 比起大型鯰又太小), 因此能見度很低, 對牠的認識就極為有限. 這個亞科的鼠魚由於體型相當大, 在原產地偶爾會被當作食用魚, 但是除了一般的戰車鼠(Megalechis thoracata)(註一), 其它的屬在全球水族市場上流通量其實並不大. 在鯰魚星球上的討論便指出Callichthys在日本或歐洲都非常稀少. 雖然Callichthys callichthys早在1758年便由林奈所描述, 然而當時林奈的描述過於簡單, 再加上模式標本可能已遺失, 因此Knaack認為有指定新模式標本的必要(註二). 此外, 由於這個種在南美洲的分布極廣, Knaack還做了各產地個體的繁殖實驗以證實不同產地間的魚並沒有生殖隔離(註三). 其實俗稱戰車鼠的Callichthyinae是非常粗壯好養且有趣的一群魚. 牠們的有趣之處在於像鬥魚一樣築泡巢產卵, 這也就是說他們生活的水域是緩流或靜止的水域. 然而不同屬的戰車鼠在築泡巢的棲地選擇並不相同, 以Callichthys來說其成魚偏好將泡巢築在林澤而非草澤裏(註四). 在飼養方面並不需要強力的水流但也不能養在非常深的水裏以免造成牠們腸呼吸過程中消耗大量的能量. 雖然大多數的文獻與報告都認為Callichthys是一種溫和的魚, 但是除了俗稱飛鳳戰車鼠的Dianema屬外, 我們其實並不建議把任何戰車鼠的成體與其它鯰魚或中小型魚混養, 因為雄性在發情時的領域性將使牠變得非常aggressive, 這很可能會影響其它本來就比較行動隱密的同缸魚類的取食, 而且成體的戰車鼠事實上連小朱文錦都是可以吞下的, 也因此在混養時要謹慎一些. 不過比起Corydoras動不動就怪毛病一堆, Callichthyinae這個亞科幾乎不輕易染上難纏的頭洞, 凹眼, 凹肚, 出血性紅斑, 突眼, 溶鬚等症頭. 而且稍大的個體都可以手直接餵食, 一整個有養錦鯉的fu, 算是好養又相當有特色的鯰魚.

註一:
Reis et al (2005)的文章practicalfishkeeping的解說
註二: Knaack的全文連結在此
註三: 不過以人工交配以及其子代的稔性來證實族群或物種間的生殖隔離仍然是不周延的
註四:Mol (1995)的文章

圖片連結:
auction.woman.excite.co.jp, 柏林洪堡大學科學繪圖典藏庫
魚隻來源: aquaprojecttaiwan, 石頭水族

從稀奇雜耍到壅塞保育 - 圓山腳下的動物園蛻變

民視的"台灣演義"所製播過的一集, 最近還在重播, 製作得相當好的一集. 這集探討了台北市立動物園從圓山時代, 把動物拿來雜耍, 集郵式的收集, 因為收購動物引起國際保育界的韃伐, 因為不重視動物權因此因設計不當造成許多高智能動物行為的刻板化與心理疾病的情況, 以及許多根本不應該被寵物化的動物被當成寵物所引發的問題.

2009年1月26日 星期一

2009-01-26新進動物與魚隻

 
 
Lampropeltis getula splendida 沙漠王蛇 x 1
Macropodus opercularis x ocellatus or operculatus x spechti? 白蘭特鬥魚 x 6

在台灣市面上流通的Macropodus的鑑定也實在是亂得可以了. 今天買了"白蘭特鬥魚", 魚況還ok, 上google找了一下才後知後覺地發現原來有這麼多亂七八糟的名字啊. 首先是那個"白蘭特"三個字真的是不知道怎麼來的. 該不會是Macropodus的英文名paradise fish的"pa-ra-di"音譯來的吧? 有人認為所謂的"白蘭特鬥魚"是蓋斑鬥魚(M. opercularis)與中國鬥魚(=朝鮮鬥魚, 圓尾鬥魚)(M. ocellatus)雜交而來, 也有人認為它是蓋斑鬥魚與黑叉尾鬥魚(=藍珍珠天堂鳥?)(=M. spechti, =M. concolor)的雜交種. 雖然根據中國的資訊, 這兩個雜交種都是存在的, 但是憑著這些照片無法證實台灣市售的"白蘭特鬥魚"的來源為何. 就算"白蘭特鬥魚"親本之一是所謂的"黑叉尾鬥魚", 那麼這個"黑叉尾鬥魚"指的是M. spechti (=M. concolor)? 還是過去在水族市場上以M. concolor為名流通的M. erythropterus還是有深入討論的必要.

魚隻來源: 魚中魚(中和店)
圖片連結: aqualandpetplus.com,
オオツカ熱帯魚, casa-di-lago.de

Tapirback.com - 不太仿真的生物模型公司

自從上次介紹Exotic Design那家公司以後, 就有人問說怎麼買....(阿就自己線上勾一勾刷卡買就好). 最近又找到這一家叫Tapirback.com, 他們賣的東西比較怎麼說, 便宜, 但沒有德國那麼精緻, 就一整個Q版. 不過對於喜歡收集公仔的人來說是一個新的選擇, 否則市面上大多數那些裝可愛又做得一整個不像的陸龜實在是看膩了.

2009年1月24日 星期六

2009-01-24新進動物

Testudo graeca x 1
Varanus melinus x 1
Uroplatus phantasticus x 1
Phelsuma grandis x 1

圖片連結: Mikhails_Nature_Shots之Flickr相簿

2009年1月23日 星期五

是的, 四趾陸龜是很兇的

許多研究報告與飼養報告都指出四趾陸龜的雄性具有非常強大的攻擊性, 除了趾甲長, 往下勾的角質嘴喙也是可怕的武器. 好了. 我們遇上了. 今天餵菜的時候, 菜明明就很多, 但四趾就去咬了歐陸和利比亞, 然後利比亞就哭哭了. 上眼瞼受傷, 我們先清潔傷後, 然候再擦藥, 隔離飼養. 然後那隻咬別人的四趾也快要被隔離了.

圖片連結: drpez.net

2009年1月22日 星期四

是的, 玻璃貓一樣會把小魚吃掉

出門兩天回來, 發現一些貴貴的檢疫中的小燈魚不見了, 然後一隻還查不到名字的玻璃貓的肚子就大起來了. 嗯, 我們知道發生什麼事. 原來玻璃貓是可以這麼兇的. 兩天吃掉約4條小魚, 近1000元. 嗯...

圖片連結: cyprinoid的flickr相簿

2009-01-22新進動物與魚隻

Corydoras spilurus 史拜魯斯鼠 x 2 (狀況很好所以就買一下)
Corydoras reynoldsi 雷諾鼠 x 2 (不信養不活)
Corydoras C79 (=C83) 噴點英哥鼠 x 5 (以C. axelrodi New Spotted名義進口)
Corydoras potaroensis 胭脂鼠 x 1
Testudo hermanni 赫曼陸龜 x 1
Indotestudo forstenii 西里伯斯陸龜 x 1
Chelonoidis denticulata (=Geochelone denticulata) 黃腿陸龜 x 2
Hieremys annandalii 廟龜 x 1
Podocnemis vogli 草原側頸龜 x 1
Elseya schultzei 粉紅肚側頸龜 x 2
Erymnochelys madagascariensis 馬達加斯加大頭龜 x 1
Gekkonidae sp. ex Madagasecar 某不知名守宮 x 1
Uromastyx aegyptius 埃及王者蜥 x 1
Uromastyx acanthinurus 摩洛哥王者蜥 x 2

所謂的廟龜, 或黃頭廟龜的學名在不同的文獻或網頁上有一些差異. 曾經有網頁指出Hieremys annandalii已經被併入Heoemys屬. 不過Spinks et al. (2004)的文章並未作這樣的建議. maximum parismony的分析顯示HieremysHeoemys的姐妹群, 然而Maximum likelihood分析卻將Hieremys置入Heoemys, 使Heoemys形成一個駢系群. 此外, 西里伯斯陸龜在過去曾經因為項甲板(nuchal scute)的有無而被區分為所謂的A型與B型, Iverson et al. (2001)的研究顯示這個特徵的有無事實上在西里伯斯陸龜種內是一項不穩定的特徵, 這也就是說項甲板, 對於鑑識西里伯斯陸龜來說不能算是一個鑑識特徵.

魚隻來源: 石頭水族
圖片連結: kamechikara

2009年1月20日 星期二

2009-01-20新進魚隻

Elassoma evergladei 迷你太陽魚 x 6 (好萌啊) (參考這邊這邊的討論)
Neoheterandria elegans 虎斑花將 x 4 (嗯 樸質的美)
Xenotoca variata 鑽石胎生將 x 4 (夢幻魚種)
Xenotoca eiseni 紅尾胎生將 x 4 (好愛啊)
Ameca splendens 墨西哥黃尾胎生將 x 4 (還是好愛)
Otocinclus cocama 斑馬小精靈 x 4 (可愛所以就養一點)
Ladigesia roloffi 洛洛非燈 x 4 (很久沒養了所以再養)
Nannostomus espei 五點鉛筆 x 4 (降價了所以就買)
Iguanodectes spilurus 綠蜻蜓燈 x 4 (覺得養溪魚還不錯啦)

胎生將真的是不錯的魚, 但怎麼樣不錯法容後再報, 最近很忙.....還有那個迷你太陽魚真是夢幻魚種啊, 終於進口了.

圖片連結: rva, goodeiden.de, tansuinoikimono, makihoi-AQUA, FishArk-Mexico.com,
魚隻來源: 華洋水族貿易

2009年1月19日 星期一

是的, 翠綠小丑鯽是條大嘴魚

翠綠小丑鯽看起來好可愛喔, 但是牠的嘴真大, 白目的我們誤把牠們和小丑短筆燈與其它小型鯉科擺在一起檢疫, 所以小丑短筆燈就這樣被吃光了. 請有買這條魚的朋友一定要特別注意, 這條魚只能和體型有牠1/2以上的魚混養. 當然再怎麼樣這條魚吃小丑短筆燈也比不上我們前幾天在北高雄鳳山店當場目賭的闊嘴鯨吃體型一樣大的成吉司汗.

是的, 藍鯨(鯨鯰)是會跳缸的

我們家的大藍鯨早上跳缸了, 嗯, 應該要說什麼呢? 一天好的開始還是怎麼樣? 其實藍鯨一直都是一種容易跳出缸外的魚, 倒也不是牠會跳, 而是因為牠那種無腦式的游法衝來衝去非常容易就向魚雷一樣衝入空氣中然後就掉在地上變成水煮香腸了. 我們的大藍鯨很可愛耶, 怎麼可以死掉呢? 這隻藍鯨可貴了, 因為他吃掉六隻火燄剛果.

圖片來源: zoopet.com

2009年1月18日 星期日

現在的圓桶過濾器是要拿來擴胸嗎?

這純粹是一篇靠腰文, 大家當作在靠腰就好. 我們已經抱怨過一次圓桶過濾器的品質不穩定的問題了. 這兩天出現的狀況是某個很貴的日系T牌很大顆的圓桶, 居然給我滴水滴到地上. 那個水並不是我們操作不當或是什麼橡皮環沒有套好所以漏水, 而是下面的圓桶接縫在漏水, 這是什麼鬼? 所以只好送修, 北高雄鳳山店非常好心地借我們一台Mr. Aqua頂著先, 不過我們發現雖然只是頂一下, 但是Mr. Aqua的設計感覺很.....那個把空氣壓調的閥超大顆的, 每天壓個100下應該可以修飾手臂曲線吧(但是左右手要一起壓). 然後出水管很細, 感覺上它的最大顆的使用在3尺缸還不算是很夠, 不過真的就只是頂著先. 若有什麼心得就容後再報.

閃光蜥(凱門鱷蜥)的演化起源

秘魯鱷蜥(=圭亞那鱷蜥)(Dracaena guianensis)與巴拉圭鱷蜥(Dracaena paraguayensis)一向被認為具有高度的演化與保育意義甚至是高經濟價值的生物. 秘魯的Ucayali農場目前據說是唯一可合法繁殖並出口秘魯鱷蜥的農場. 這個深受囑目的物種的種小名是"圭亞那"之意, 然而為什麼牠又一直被稱為秘魯鱷蜥? de Massary et al (2000)發表於荷蘭萊登自然史博物館所發行的Zoologische Mededelingen的文章則說明了1801年由Daudin所描述的D. guianensis的模式標本的重新發現經過以及這個物種在法屬圭亞那重新被發現的經過. 事實上秘魯鱷蜥幾由秘魯出口但長期以來未在圭亞那採獲的情況深深困擾著相關學者. 而這篇文章則發現藏於荷蘭萊登自然史博物館的標本是一具填充標本, 其骨骼事實上存於法國巴黎自然史博物館的動物學部門. 其模式產地長期以來被認為是Amapa, 但經確認後更正為Cayenne. Dracaena與其它美洲蜥科動物的親緣關係在過去一直有數個不同的假說. 有些學者認為Dracaena與鱷尾蜥屬(Crocodilurus), 然而有些學者則認為牠們與南美蜥的關係較為接近. Giugliano et al. (2007)年的論文則利用12S, 16S兩個mtDNA序列資訊以及形態資訊重建了美洲蜥科動物的親緣關係並推測其分化年代, 結果發現Dracaena, 南美蜥以及鱷尾蜥形成一個尚未解析的分支群, 而牠們的分化年代約在漸新世的早期, 也就是南美大陸正漸與南極分道揚鑣並漸往北美方向漂去, 並開始形成大量特有動物的年代.

圖片連結: TheEclecticArtisan之flickr相簿

巨蜥的指甲倒底要不要剪?

最近接觸到的一隻藍樹巨蜥的指甲被磨得光光滑滑的, 是非常好抱沒有錯, 但是牠完全無法敏捷地上下樹或抓蟋蟀, 只因為牠的指甲根本無法讓牠自由地攀爬. 很多養大蜥蜴的人都會修剪蜥蜴的指甲, 但就我們的觀點來說, 修剪樹棲種類的指甲反而會帶來困擾. 剪不剪其實差別在於我們對待這隻動物的態度, 是把牠當成寵物, 也就是說最好牠要符合主人需求? 還是尊重牠原本的行為與需求? 很多養大蜥蜴的人都因為怕被抓商而剪了蜥蜴的指甲, 是因為想要抱, 想上手, 然而如果剪了指甲造成牠基本行動的不便甚至是取食的困難, 我就覺得非常不妥當了. Illreptyle.com有一篇文章值得參考.

圖片連結: JustJan的flickr相簿

2009年1月17日 星期六

一平匙倒底是幾公克?

使用藥劑的時候, 最煩人的就是那些標識不清, 使用說明語焉不詳的藥品. 有些貴得要死的藥, 療程久, 然後中文與英文的翻譯湊不上(這個容後再報, 以免被脾氣很差的老闆說我們在造謠). 有些藥則是連用量, 以及兩次療程間倒底要不要換水也沒說清楚. 如果是小劑量的施藥或許沒有那麼大的誤差, 但如果是高用量的施藥, 那個誤差可就大了. 許多的魚病用藥都會附上小杯子, 或是告訴你1ml等於幾滴, 但是大家真的會相信嗎? 所以我們就拿最常使用的BIO來開刀(德河的老闆不要殺我). 我們一直懷疑那個小平匙是否真為1kg或0.5kg, 所以我們以微量天平進行測試. 我們一天到晚在秤藥, 所以秤藥的基本操作是沒有問題的, 微量天平也是有在校正的. 以下是我們的測試報告.
  • White spot killer: 一平匙說是0.5g, 但實際上是0.63g
  • Hexa killer(日本動物): 一平匙說是1g, 實際上是0.89g
  • 伏滅菌: 一平匙說是0.5g, 實際上是0.69g
  • 掃蟲王: 一平匙是0.5g, 實際上是0.73g
  • Worm killer: 一平匙說是0.5g, 實際上是0.7g
  • Arowana gold: 最貴的藥, 但這個就厲害了, 一平匙說是1g, 量出來也真的是1g
如果您有一個四尺缸, 水量約300L, 照著說明書加入新魚用的伏滅菌, 照著說明書上的使用方法是1kg對60L的水, 也就是說應該使用5kg (10匙), 但實際上只要使用7-7.2匙就好. 但治療六鞭毛蟲用的Hexa Killer若使用在300L的水槽, 原本以為只要下6匙, 實際上是要下約7匙才是. 當然啦, 或許這樣的差異對療效的影響並不顯著, 魚病可能一樣治得好, 魚病也有可能根本治不好. 然而一般消費者其實不容易取得精確的度量工具, 所以清楚的標識仍然是有必要的. 尤其是那些價格不低用量很高的藥, 若買了以後治不好價格不匪的愛魚, 那麼怨念就會越積越深了. 下次再講那些"幾滴=1ml"的藥倒底是怎麼一回事. BTW, BIO的藥還是有它的療效, 對於初入缸的魚來說還不錯.

2009年1月16日 星期五

2009-01-16新進魚隻

Melanotaenia praecox 電光美人 x 6 (阿就漂亮所以就買)

魚隻來源: 中華水族 (高雄)
圖片連結: www.petshop-zoomania.com

2009年1月15日 星期四

菲律賓澤巨蜥是什麼碗糕

最近有三隻"菲律賓澤巨蜥"以Varanus salvator marmoratus的名義進口到台灣來. 雖然Koch等人已經在2007年把marmoratus提升成一個種, 然而在野生動物交易上出口商通常還是使用V. s. marmoratus這個學名. 整個菲律賓群島有三種澤巨蜥, 那所謂的"菲律賓澤巨蜥"應該如何與其它兩種, 也就是金頭澤巨蜥V. cumingi以及白頭澤巨蜥V. nuchalis分辨呢? 這個問題算是不困難的, 因為金頭澤巨與白頭澤巨蜥的外型(指表型)與marmoratus有相當大的差別, 而且在分布上有一些差異. 但是, marmoratus的幼體與"一般澤巨蜥"倒底如何分別呢?

所謂的"一般澤巨蜥" (common water monitor)原本意指"澤巨蜥的原名亞種"(Varanus salvator salvator), 然而什麼叫"一般澤巨蜥"其實是有待驗證的議題. Koch等人發現澤巨蜥原名亞種V. salvator salvator應該僅產於斯里蘭卡 (見幼體成體圖片), 而斯里蘭卡所產的澤巨蜥很少因寵物貿易而出口. 大多數市面上流通的"澤巨蜥"則比較可能是產於整個中南半島, 巽它陸塊(含馬來半島, 蘇門答臘, 婆羅洲)的巨斑澤巨蜥(V. salvator macromaculatus)(參考亞成體黑色型成體的照片). 至於爪哇與小巽它群島所產的雙紋澤巨蜥(V. salvator bivittatus)(參看幼體成體照片)是不是就未曾進口到台灣來? 是很難說的. 講了半天, 其實這堆澤巨蜥們根本沒有明顯的形態特徵可供辨識. Koch等人的文章所使用的特徵都是一些形態測量特徵, 也就是說"一眼望去"根本看不出所以然的. 然後對每一個"種"與"亞種"的陳述中都說到每一個分類群都有"淡色型"(也就是有花紋的)和"深色型"(也就是整隻黑壓壓的), 他自己也說菲律賓的marmoratus形態變化極大, 與東南亞其它地區產的salvator很像. 其差異都是在特定部位的鱗片數目與其它數值特徵的差異, 對一般人來說較容易判別的"顏色斑紋"則幾乎派不上用場.

圖片連結: Biawak 2(1)由Reyes等人撰著之文章

粗脖巨蜥倒底吃什麼?

Varanus rudicollis牙尖嘴利, 牠與杜氏巨蜥(V. dumerilii)同屬於一個Empagusia這個亞屬, 一群半水半樹的蜥蜴. Bernd Eidenmuller所著的Monitor Lizards: Natural History, Captive Care and Breeding一書中指出這個種在野外的食物中有絕大多數是蛙類. 然而Losos & Greene於1988年對當時所有巨蜥標本的胃內含物進行檢測後發現, 粗脖巨蜥的胃內含物中有絕大多數是小型物種(通常是昆蟲), 而蛙類只有狹口蛙一隻的記錄. 也就是說如果要餵養杜氏巨蜥, 那麼兩生類其實可能並不是必要的. 倒是樹棲性的小型餌料得多準備一些.

圖片連結: Life Force

日本動物愛護管理法中之"特定動物(危險動物)飼養與保管許可"

中譯本可由此下載

特定動物リスト

哺乳綱

霊長目
おまきざる科 ホエザル属全種 クモザル属全種 ウーリークモザル属全種 ウーリーモンキー属全種
おながざる科 マ カク属全種(タイワンザル、カニクイザル及びアカゲザルを除く。)  マンガベイ属全種 ヒヒ属全種 マンドリル属全種 ゲラダヒヒ属全種 オナガザル属 全種  パタスモンキー属全種 コロブス属全種 プロコロブス属全種 ドゥクモンキー属全種 コバナテングザル属全種 テングザル属全種 リーフモンキー 属全種
てながざる科 てながざる科全種
ひと科 オランウータン属全種 チンパンジー属全種 ゴリラ属全種
食肉目
いぬ科 イヌ属のうちヨコスジジャッカル、キンイロジャッカル、コヨーテ、タイリクオオカミ、セグロジャッカル、アメリカアカオオカミ及びアビシニアジャッカル タテガミオオカミ属全種 ドール属全種 リカオン属全種
くま科 くま科全種
ハイエナ科 ハイエナ科全種
ねこ科 ネコ属のうちアフリカゴールデンキャット、カラカル、ジャングルキャット、ピューマ、オセロット、サーバル、アジアゴールデンキャット、スナドリネコ及びジャガランディ オオヤマネコ属全種 ヒョウ属全種 ウンピョウ属全種 チーター属全種
長鼻目
ぞう科 ぞう科全種
奇蹄目
さい科 さい科全種
偶蹄目
かば科 かば科全種
きりん科 キリン属全種
うし科 アフリカスイギュウ属全種 バイソン属全種

鳥綱

だちょう目
ひくいどり科 ひくいどり科全種
たか目
コンドル科 カリフォルニアコンドル コンドル トキイロコンドル
たか科 オジロワシ ハクトウワシ オオワシ ヒゲワシ コシジロハゲワシ マダラハゲワシ クロハゲワシ ミミヒダハゲワシ ヒメオウギワシ オウギワシ パプアオウギワシ フィリピンワシ イヌワシ オナガイヌワシ コシジロイヌワシ カンムリクマタカ ゴマバラワシ

爬虫綱

かめ目
かみつきがめ科 かみつきがめ科全種(カミツキガメを除く。)
とかげ目
どくとかげ科 どくとかげ科全種
おおとかげ科 ハナブトオオトカゲ コモドオオトカゲ
ボア科 ボアコンストリクター アナコンダ アメジストニシキヘビ インドニシキヘビ アミメニシキヘビ アフリカニシキヘビ
なみへび科 ブームスラング属全種 アフリカツルヘビ属全種 ヤマカガシ属全種 タチメニス属全種
コブラ科 コブラ科全種
くさりへび科 くさりへび科全種(タイワンハブを除く。)
わに目
アリゲーター科 アリゲーター科全種
クロコダイル科 クロコダイル科全種
ガビアル科 ガビアル科全種
(注)
特定外来生物の飼養規制との重複を避けるため、タイワンザル、カニクイザル、アカゲザル、カミツキガメ及びタイワンハブの5種が特定動物から削除されるとともに、新たにスナドリネコ及びジャガランディの2種が追加されています

日本外來種生物管理現況


日本外來種生物管理現況 [全文連結]

國立台灣大學昆蟲學系 李春霖 楊平世


前言
日本為我國的近鄰,除地理位置外,人民的生活、文化與社會型態也相當接近,加上同為國際貿易及國民出國風氣興盛的海島型國家,所以也同樣面臨著複雜龐大的國外產品及原物料輸入管制之問題,是故在制訂與執行相關外來物種的各種規範、組織架構與經驗交流上,日本一直都是我國一個很好的參考對象;為求鑑往知來並防患於未然,本文茲就日本對該國外來種生物防治管理議題進行蒐集整理,期待能使吾人對外來種生物管理制度之建立有所助益。

日本為美國及歐洲聯盟之外的世界第三大野生生物進口消費國;根據日本財務省貿易月表統計,包括家禽、家畜與一般野生動物在內,2001年全年日本進口的活體動物總數為782,710,453隻。而若以「華盛頓公約」即世界瀕危野生動植物貿易公約(Convent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Endangered Species of Wild Fauna and Flora, CITES)所統計,在1991年時,申報核准輸入日本,名列CITES附錄內的活體動物有100,638隻,到了1998年則倍增至257,564隻,而其中的靈長目、熊科、鳥類、爬蟲類,以及植物的蘭科等類群,日本俱為全球最大或次大的消費國 (CITES Trade database, 1999),這些數據明白顯示,日本的外來生物不論在量或種類數,或是合法亦或非法輸入的來源上,都勢必面臨著非常嚴苛的管理與查察上之考驗;事實上,至2002年8月止,在日本國內經確認記錄的外來種生物約有2317種之多 (參見表一說明),其中維管束植物因為具有悠久的人為引進栽植歷史,且多數為食用與觀賞的園藝作物,使總數達到1548種而為最多,其次則為昆蟲,共有415種。因此,在日本也存在不少的外來生物因不當的輸入或管理,致散逸到野外立足,進而造成嚴重的產業損失,或生態與多樣性保育上威脅的例子。

表、一 日本至20028月止各類外來種生物種類數統計

哺乳類

29 (另有7種未確認立足)

鳥類

39

爬蟲類

13 (另有10種未確認立足)

兩棲類

3

魚類

44 (另有4種未確認立足)

昆蟲

415 (另有8種水生昆蟲未確認立足)

其它節肢動物

40 (另有10種未確認立足)

軟體動物

28 (另有27種未確認立足)

其它非寄生性無脊椎動物

13 (另有13種未確認立足)

寄生生物

141

維管束植物

1548

藻類

4

2317 (79個未確認立足種)

18種已被根絕種類

2包含蜘蛛綱、甲殼綱、倍足綱

3包含腹足綱、二枚貝綱

4包含刺胞動物、扁形動物、觸手動物、線形動物、環形動物、背索動物

5包含原生動物、扁形動物、節肢動物、線形動物、鉤頭動物、舌形動物


日本有關外來種生物的法律
目前日本牽涉到外來種生物的國內法,依立法內容與對象,可區分為自外國輸出入管制與本土既存外來種管理的兩大類型,其中關於外來生物輸入日本的法律共有五項,其管制對象與主管部會分別如表二所列:

表、二 日本有關管理外來生物輸出入的國內法 (改自村上,2000)

法律名

規範對象

管理部會

外國為替及外國貿易法

CITES附錄I-III種類

經濟產業省

種的保存法

環境省及農林水產省)

植物防疫法

農業上的有害生物

農林水產省

家畜傳染病預防法

家畜

農林水產省

感染症預防法

猿猴類

厚生勞動省

狂犬病預防法

犬、貓、浣熊、狐狸、臭鼬

厚生勞動省

不過以上的法律條文,除了第一項的「外國為替及外國貿易法」外,其餘者或多或少也同時牽涉到,已輸入或以已立足於日本本土的外來種活體管理與規範,例如「植物防疫法」與「家畜傳染病預防法」,就都有針對外來生物活體在日本國內的運輸,或是當有危害農作物生產及家畜健康時,所制定的處理原則與規範。另外,還有包含了一般家庭寵物,及動物園、水族館、自然公園等展示場所內的動物,以及實驗用動物等適用對象的「動物愛護管理法」,以及正在研議立法中的(非家禽家畜)養殖動物的法案。至於「種的保存法」也規範了對於危害到一般或是被保護物種的生存與棲地,或其它法定保護區中出現的外來生物,政府有責任設法將之驅除,或禁止民眾在環境生態敏感地區野放外來生物。 但不論是關於國際貿易輸出入或國內移動繁殖管理,這些立法時間較久遠的法律條文,除了「種的保存法」外,其它可說都是奠定在經濟、人體健康,或農業生產等單一面向議題上所考量立法的,致法條分散,規範對象也過於狹窄或定義不清,對於許許多多潛在有害的外來生物之管理,基本上來說仍是缺少一套專門法律來管理,這樣一個漏洞,特別是在近年因「生物多樣性公約」( 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CBD)及後續的相關重點研究與行動宣言上,特別突顯出外來或入侵生物物種,對各地生物多樣性所可能造成的重大自然環境破壞,同時威脅人類生活與經濟生產活動後,才日益開始受到關切。

日本中央政府專責管理外來種生物之單位 在日本的中央政府體制內,有特別針對外來種生物這項議題,設置專責單位或以任務編組方式,進行研究對應的機構有以下四個單位: 一、環境省自然環境局所設置的「野生生物保護對策檢討會移入種問題分科會(移入種檢討會)」:目前所著眼的議題,均是以生物多樣性保育的觀點,分別研究外來種生物進入日本本土或立足前的預防工作,以及立足後的管理兩項。 二、國土交通省河川局的「外來種影響·對策研究會」:這個機構的主要任務是要設法移除侵入河川地的外來植物,並恢復原有植生。 三、國土交通省綜合政策局的海洋課海洋室:此單位的任務是尋求解決那些來自外國載重船舶所必需的壓艙水中,所攜帶進入日本海域排放時一併流出的各種有害海洋生物問題。 四、農林水產省:為因應1995年世界貿易組織(WTO)通過的「食品衛生檢驗與動植物檢疫措施協定」(Agreement on the Application of Sanitary and Phytosanitary Measures),日本在隔年即同步修定了「植物防疫法」部份條文,以符合國際檢疫規範標準,以分佈在各個通商口岸的植物防疫所,與地方的病蟲害防除所為單位,從「檢疫病蟲害蟲」、「病蟲害危險評估」與「病蟲害危機管理與檢疫措施決定」三個層面,依序擬定所遇到的各種可能外來植物疫病害蟲的狀況處理與對策。 日本目前的外來種生物之驅除計畫 除了花費日本22年時間及日幣204億經費後,才得以澈底驅除侵入沖繩地區的東方果實蠅(Bactrocera dorsalis, Oriental Fruit Fly)外,在日本各地,尚有四個主要的驅除侵入外來種動物長期性計畫在進行著,分別是:
  1. 沖繩本島與奄美大島的食蛇蒙(Herpestes javanicus, Small Indian Mongoose) 驅除計畫:1910年先被引進沖繩本島,1979年再引入奄美大島。原產於中亞細亞至東亞與東南亞一帶的食蛇蒙,日本當局最初引進的目的,與19世紀末被引進許多英屬殖民地小島與夏威夷群島的目的一樣,都是為了防治當地農地中猖獗的鼠類,不過日本也同時著眼在他們或可捕食威脅當地住民生命的猛毒蛇類,但由於後來發現這些大量繁殖後的食蛇蒙也同時捕食家禽,與小型家畜,並破壞農作物,因此於2000年由環境省主導展開驅除計畫,而近年的著眼點則在於防止食蛇蒙捕食奄美大島上,極為珍貴稀少而有滅絕危機的特有種-奄美短耳兔(Pentalagus furnessi, Amami Rabbit)。目前本種名列世界自然保育聯盟 (The International Conservation Union, IUCN) 全球100種最具威脅外來種的名單 (100 of the World’s Worst Invasive Alien Species) 中。
  2. 小笠原國立公園的野山羊驅除計畫:山羊的野生化是個世界性的問題,主要是這些脫離馴養的山羊,大量繁殖後啃食灌叢草地,造成了當地植生的改變,及引起水土保持等破壞生態環境的問題;這個計畫的執行已收初步成效,目前的工作重點在於解決山羊的安置問題,以及後續的原生植被的恢復。
  3. 滋賀縣琵琶湖的外來種魚類的驅除計畫:琵琶湖是日本第一大的淡水湖,且具有相當久遠的地質歷史,因此也形塑出了非常獨特的生物相,已知是大約40種日本原生淡水魚貝類的固有棲地;琵琶湖自1883年開始投放外來養殖魚種後,許多外來的水生植物乃至魚貝與甲殼動物就陸續出現在湖中並生存下來,以在1994-1995年間所做過的調查為例,在湖中以小型底曳網進行66次的捕撈後發現,所有捕獲的個體中,外來魚種竟已佔有49.4%的比例,其中又以引自北美的兩種太陽鱸科 (Centrarchidae) 魚種,其所佔的重量比例為最高的前兩種(但個體數不及全部的1/5),而後者亦名列世界自然保育聯盟全球100種最具威脅外來種的名單中,可見以這兩種強烈肉食與雜食性為主的外來魚種,已對琵琶湖中原有的生物多樣性穩定造成嚴重威脅。
  4. 北海道的浣熊 (Procyon lotor, Raccoon) 驅除計畫:原產於北美的浣熊事實上已在日本本土各地立足。但在地廣人稀,以農業為主的北海道地區,當1996年浣熊造成的為害情形突然急速增加之後,當地政府即開始擬定防治條例以及驅除計畫並付諸實行,另外,浣熊也是一種會造成死亡的人畜共同傳染病感染源蛔蟲之寄主,再者,他們在沒有天敵的北海道地區,也會侵佔某些鳥類的巢穴,或捕食當地的特有物種,因此驅除浣熊已不能單純地僅從農業生產的角度來思考。
日本處理有關外來種生物之非政府組織概況 在非政府組織方面,日本有三個主要的團體,在外來種的議題上有較為積極的貢獻,分別是:
  1. 日本自然保護協會:此協會主要工作是即時引介翻譯IUCN有關外來種的相關文件資料,除發表在其機關雜誌刊物上,另外並召集相關人士,研擬日本本國對外來種管理與管制種種缺失的具體意見與建議,使能成為尚未立法之「外來種對策法」(暫稱)之基礎,並據此積極向國會議員與政府官員進行遊說工作。
  2. 日本野鳥會:可能是日本最大的野生生物相關團體,會員人數約有五萬人,主要是以野鳥為各項主題中心,發展出各種自然保育相關的議題,其分散在全國的88支部具很強的活動計畫與執行能力,對於外來或入侵鳥種的分佈與流通現況都能掌握到第一手的資料;此協會不但接受日本政府委託調查日本外來鳥種的現況,也接受國際鳥盟 (BirdLife International) 的委託,協助調查並出版亞洲瀕危鳥類的專書。
  3. 世界野生生物基金會(WWF)日本委員會:世界野生生物基金會與IUCN及聯合國環境計畫總署(UNEP),早在1980年即已共同指出外來種生物的侵入與環境過度開發,是對野生生物生存的兩大威脅;世界野生生物基金會日本委員會,也是日本最早對外來種生物進行正式調查的團體,在1991年,已首先清查了南西諸島的外來動物,1995年更成立「野生生物保護相關法制檢討會」,針對外來種生物議題,每年召開1-3次的研討會,以期喚起社會大眾與政府對外來種生物相關立法工作的重視,另外該會還捐款成立「自然保護助成金」,補助全國各地的市民團體進行外來種生物的調查研究。
另外,近一年多來也有許多日本相關的學會或研究團體,例如日本生態學會和日本昆蟲學會等,陸續透過各種會議場合討論宣導並公開決議,呼籲日本政府各相關部會正視外來種生物入侵問題,從而儘速制定通過專責法案,從預防、風險評估管理與教育研究各個層面,來保護日本國內的自然生態與農業生產環境。

結語
隨著國際間的交通工具與人員往來日趨便利與頻繁密切,以及人們對於新鮮事務的好奇與佔有慾,隨著生活水準與訊息傳播快速度提升下,反而變得更為強烈,即使在日本,外來種的演變趨勢也是從早年以經濟生產相關為主的種類,慢慢演變到現在越來越多以賞玩為目的的引進,而不論就來源與種類來說,都遠較十數年前更為廣泛與多樣,以鍬形蟲與兜蟲這兩類只具玩賞功能的昆蟲為例,農林水產省從1999年末到2002年底為止,已陸續開放了402種 (Nomura, 2003),非日本原生的大型鍬形蟲與兜蟲種類,以個人或公司名義申報後可以任何活體形式(成蟲、蛹與幼蟲)輸入,因而大幅活絡了日本國內活體飼養的風氣,至今仍呈方興未衰之勢,以2001年上半年為例,光由四個日本主要國際機場依法申報進口的活體,光鍬形蟲類就有將近50萬隻,而若加上走私者,實際則將有兩倍以上數目,而在日本的郊野,也已陸續發現了被棄養野放的外來種活體 (Araya, 2002a, 2002b),從這個例子可以預見,未來在日本野外立足的的外來種生物中,將有越來越多寵物棄養的案例被發掘出來,因此,對於那些來自世界各地成千上萬,通常缺乏完整生物學基礎資料與認識的外來種,若又在一個沒有完整鑑定能力,及嚴謹的制度化風險評估系統下被冒然進口,則未來一旦散逸至野外甚或立足的結果,將對任何國家的自然與農業生態環境,發生難以估計與收拾的衝擊。


2002年4月,在荷蘭海牙所舉行的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六次締約國會議中,曾經針對如何落實「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八條h款,有關「防止引進、控制或消除那些威脅到生態系統、生境或物種的外來物種」的內容執行進度,達成了一項包含15項指導原則 (Guiding Principles) 在內的決議,在這份指導原則中,詳細羅列了關於外來種生物的預防、引進與緩和衝擊在內的諸多原則,以供各國政府能在政策的制定與檢討時,能有一個可以遵循的國際準則,這是繼IUCN在2000年2月於瑞士通過,有關防止生物多樣性因外來種侵入而消失的指導原則 (IUCN Guidelines for the Preservation of Biodiversity Loss caused by Alien Invasive Species)後,國際社會最近的一次對外來種防治所通過更具約束力的行動方案;而在生物多樣性公約已然躍居目前與未來國際間,處理各項有關生物議題最高準則的今天,外來種的防治與管理,將不止是單純的農業、貿易或環境問題,從趨勢、內容及重要性來看,它已然是一個攸關全球生物安全的綜合性議題了。而日本顯然已意識到有必要針對外來物種生物的引進前、後的種種風險評估與追蹤管理,特別是對該國生態環境的影響方面,有一套專責的法律、機構及方式(approach),來統整彌補現今分散且缺漏多有的狀況,這或許可以提供給同樣也有嚴重外來種生物問題的台灣,一個積極思考的方向。

參考文獻

Araya, K. 2002a. Conservation biology of Japanese lucanid beetles. The Nature and Insects 37(5): 2-3. (in Japanese) Araya, K. 2002b. A threat of exotic lucanid beetles to domestic species. The Nature and Insects 37(5): 4-7. (in Japanese) Nomura, S. 2003. Annual review on entomology for 2002: Coleoperta. Gekkan Mushi 387: 16-36. (in Japanese)